翘首民宅中,万物命相同。
普天不言美,山河一片红。
常以“贱三爷”自诩的我,只因我来自汉阳柏泉乡,而且在汉阳钟家村附近,有座父亲自动放弃了的老宅院,那是1946年国民政府甄别日产,要求所有房产主重新登记注册。1931年大水,柏泉乡已是汪洋一片,宗亲纷纷投靠曾祖-族长季郁公(张仁芬),自那时起,怀清斋大宅和显正街上那十几家店铺,全腾出来让给宗亲们居住。熟读圣贤书的家父,和仁者爱人的曾祖一样,从未向宗亲收过租,为了让宗亲继续享有落身之处,在甄别时自然不便出面确认了,自动放弃,让宗亲安心继续在此居住。
院中那株能护佑张氏几代子孙的老白果树,掐指一算已五百三十多年。曾祖自垂髫就在树下读书、仰望这传奇般的古树,洗涤心中庸俗之浊气,为禅心侠骨的一生,垫定坚实的基础。几十年里,曾祖先后收集了两万多册古籍善本,惜书胜金的他,数次为书籍因虫蛀或受损,悔恨照料不够尽心,而扇打自己的脸。为了宗亲,曾祖舍去房产和上万册书籍,带着二房儿子到汉口泰兴里租房住(老三啓璞不久也搬汉口坤厚里)。爷爷、二爷爷三爷爷原常受绿盖如荫的大树护佑;三爷爷垂髫时,还常在树下和小伙伴们一起做游戏玩石锁……
当我第一次见到那株古树时,已长大成人,那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的事。那年春节回汉探亲,适逢一个大好天气,儿时朋友相邀到汉阳“野味香”去吃野味。都说那里的野味不错,僧多粥少得早点去排队。说是野味,除了和一般餐馆多几样野猪肉、山鸡、野鸭佳肴外,也没见到什么尖板眼。要知道,在那物质匮乏的年代里,有这几样已经是相当不错的了。我们一样点了几份具代表性的特色菜,还要了两瓶啤酒。其实大家都不胜酒力,只不过喝点酒助兴罢了。印像较深的是那道酸辣猫汤,酸不啦叽的还别有风味,至于山鸡、野猪肉、野鸭真的是做工味道就一太般了。
吃完饭后,我看时间还早,提议看看那棵汉阳的老白果树,当时有人反对道:“白果树有么好看的,还不如上归元寺数罗汉好玩。”他们几个拗不过我,值得顺从所提的意见。为了不走弯路,结账时问了问服务台的工作人员,他叫来一位服务员,却说不清楚,但这位服务员赶忙去问其她的同事,整明白后,她热心的带着我们走出店门,用手指着街对面街道道:“顺着那条西大街一直往南走,过环城北路口就是显正街,向前走不了几步,倒左手五医院旁那棵大树即是。”谢过后,我们一行笔打笔直来到大树前。当年大树就在“武汉凤凰毛线厂汉阳经营部”的店铺内的院坝里。向营业员说明我们的来意后,她指着柜台旁的过道道:“穿过就是”,行走在狭小而不很亮的过道里,有股曲径通幽的感觉,(现回想起来,那种感觉可真美!)步入后院,眼前豁然开朗宽敞起来,幽静的庭院,一棵硕大的树直接闯入眼帘,抬头看树冠,好家伙真大!那落叶后的树枝散状伸开,枝枝直指蓝天。可惜,当时年青又没有相机,没能留下只言片语。
自小古银心中记,冠名汉阳抢救亟。
树随改革名气大,三镇珍爱它第一。
等我再次看到高祖称谓“银杏轩”的大树时,已是几年后的事,家父给我来信中提到:经武汉市政府对全市老树勘察,发现汉阳老宅“怀清斋”中的那株古银杏树,是现存在市内最古老的一株,为印证崔浩“晴川历历汉阳树”诗词中盛名,特命名此树为“汉阳树”。还准备撤资挽救蜗居在武汉凤凰毛线厂汉阳经营部,和民居楼内的这株古银杏(树),将其修建成“汉阳树公园”......
趁春节回汉探亲之际,特地带着孩子到老宅探望已富盛名的“汉阳树”,以便让孩子受到传统教育的熏陶。去时,不知何因“汉阳树公园”还没动工,古银杏仍深居在武汉凤凰毛线厂汉阳经营部和民宅内陋室中,由于在汉阳动物园玩的时间长了点,等我们去时经营部已打烊关门,不想去打搅宗亲的我只能隔墙观看。只见,翘首屋脊高墙的古银杏(树)高大挺拔,展开的树枝如五条金龙直飞蓝天。
等调回武汉后,几乎每年立秋或亲朋来汉都会到“汉阳树公园”看看,久日久之与工作人员成为了朋友。二零零八年五月十二日家父要去领养“汉阳树”那天的情景记得非常清楚,出门下电梯时突然发生颠簸,我还以为是钢丝绳缺乏维修所致,下楼后还向当班保安提及,哪知车在解放大道上,看到马路人行道上一堆堆的人,纷纷朝大厦上看,这才知道发生了地震。到“汉阳树公园”找来汉阳园林局杜科长,她指着认养牌婉转地说:“此树现已有一单位领养,待它领养期满后......”哪知九十有六的家父,最终没能等到能领养的那一天,一百岁那年,也化作银杏金叶飞落了。
通过“汉阳树公园”的熊老师,很快认识了邻居涂老师,热心快肠的涂老师,滔滔不绝地讲述小时候如何在“汉阳树”玩耍,诸多有趣的事,使其花甲老人一时忘却岁月,激动时,竟地挥舞起双手如孩童般。涂老师告知,墨水湖中学校长张昌杰自小生长在“汉阳树”下,对这里的点点滴滴记忆犹新,可惜于前年已化成银杏的金叶离世。其妹昌珍一九三八年在此出生,曾在五医院工作。熊老师守护大树没过两年,就告老回家,享受天伦之乐去了,紧接着李正家老师接替其工作。哪知二零一九年李老师因病也化为了金叶,其子李刚,忍痛兢业接下父亲的接力棒。疫情前的金秋时节,李刚老师告诉我树叶又黄了,因受宗亲之托,烦请李刚老师帮忙收集一点银杏果,是想让老宅内的株银杏果,在孝感繁衍生机。我在电话中一说,李刚老师马上一口应承,并帮我收集了一大袋。
一篇《600岁汉阳树又黄了,他却变成一片落叶》看后忍不住黯然泪下,李老师是多好一个人啦!就这么,说走就走了...... 在李老师走后第三天其子李刚老师上岗了。文章说:“李刚老师不像其父那样执着喜欢这棵树,但他喜欢在此消磨时光......”汉阳树下是块没有时间概念之地,白云苍狗时光荏苒,站在近600年的银杏树下,不太会感到时光在此飞逝!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极有规律的工作和生活,一切总感老样子。
那天,我又上“汉阳树公园”适逢维修,内外粉墙阵候较大,看样子绝非一两天之事。我在等李刚老师同时,想到他近似出家人那清苦的守园日子,不由想起清·陈继儒在《小窗幽记》中的话:“天不禁人闲,人自不肯闲。”
其意:人生在世难得清闲,时间和金钱都是财富。在经济学中,
收入、闲暇是矛盾的的两个方面,是互相诋毁递减的函数关系。多数人习惯忙忙碌碌追求金钱,很少人适应闲暇下来享受清闲舒适的生活。《红楼梦》中贾宝玉算是一位富贵的闲人,但贾府败落后,其生活(命运)一定悲惨。江诸渔人、深山樵夫生活虽然清闲,但生活的压力会大,也不会幸福。世上一切事物都有正反两面,只有用佛家的那句话“命由心造,福自我求。”调剂好自己的心态,逐步适应各类环境下的工作和生活。
在此,借文章一角,为李刚老师祈福!愿汉阳树的守护神-李刚老师,开心过好每一天!顺心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