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6033|评论: 5

[你评我议] 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 接什么样的班, 怎样接班?

[复制链接]

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接的当然是共产主义的班了。可什么是共产主义呢?如果连共产主义长什么样都没个印象,还怎么接班?有些道理说得轻巧,真正推敲起来却没那么简单,现在正值“十一国庆黄金周”,全国各地放假庆祝,一首《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相信早已唱遍大江南北、黄河两岸。

然而,唱着唱着,我们惊奇发现,这首歌竟然变成了单纯的一首童谣,等我们长大后发现,我们所要继承的共产主义事业,对我们来说竟是如此的陌生,以至于我们都要怀疑那首歌只能骗骗小孩子了。很尴尬,不是吗?振兴我们的国家,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当然是要实在的,如果不能实在下来,只是说说而已,骗骗小孩子而已,那还有什么意义?从这一点上来说,搞清楚共产主义社会是个什么状况,必不可少、迫在眉睫!

那么,共产主义究竟是什么样的?我们距离共产主义社会有多远?怎样才能建成共产主义社会?如何将共产主义社会的建设成果一代代传承下去?这就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从某种层面来说,它的重要性甚至超越一切。
13956867239887132830.jpg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208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20-10-8 13:35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共产主义社会千人千面,但如果回归“道”的层面,也许无数的认识都会殊途同归。有人说,共产主义社会就是“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社会,是《礼运·大同》中的“大同社会”;有人说,共产主义社会就是按需分配、同吃同住同劳动,人人平等、共同富裕的社会;也有人说,共产主义社会就是柏拉图的《理想国》,高度发达的法律法规,高度健全的社会福利,高度文明的社会人情;当然也不乏有人说是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所描绘的国度;也有人说是晋代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所描绘的社会。总之,共产主义社会寄托了人们自己心中最美好的一个社会现实。

然而,现在要将这个社会现实的创建摆到台面上来说了,很多人就开始犯愁,怎么可能呢?理想与现实根本没法统一,我们所立足的现实社会与理想中的共产主义社会之间几乎没有任何可参照性。我敢肯定,持这种观点的人,一定没有把共产主义社会的建设放在心上,他口中的共产主义社会只不过是骗人的玩意。

其实共产主义社会的建设应该从两个方面来思考:物质方面与精神方面。马恩列斯毛在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建设论述中,不乏考虑物质与精神的问题,而且还取得了重大成就,根本不是完全没有基础的状况。“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很多东西,革命先辈早就帮我们设计好了。
15843605526935091063.jpg

 楼主| 发表于 2020-10-8 13:37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共产主义的物质方面:按需分配。

这个按需分配其实是人人都能维持在“基本需求”基础上,不去过度满足自己的物欲。世界就那么大,人却那么多,如果每个人都想拥有“大房子、大汽车、大飞机、高端时尚产品”,不用怀疑,共产主义永无指望!人心之贪,欲壑难填啊。退一步来讲,如果每个人的物质需求都维持在自己衣食住行用方面的基本需求上,“不囤货、不浪费、不奢侈”,能用多少就拿多少,我想世界还是能满足所有人基本需求的。只有在这个物质基础上来谈共产主义社会,才是可能的。

而相继这个物质需求的认识,还必须看到与物质相匹配的生产关系。共产主义的生产关系只有“三个点”,即:生产、运输、消费。运输当然不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中间商”,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不存在“中间商”或者“商人”的概念,所有的交换过程都是公有化的“以物易物”,生产者将产品批量交给运输者,运输者将产品批量运到消费者手中,所有交易就完成了,生产者、运输者、消费者随着所处环境不同而相互转换。这样,社会实际上就只存在“三种人”,即:生产者、运输者、消费者,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他们都是以大集体的形式存在,来实现物资的分配,这就保证了社会人人平等。这个分配的原则会以“人口+公分”的形式综合考虑,随着物资的积累越来越丰富,逐步走向“按需分配”。

758973536831953772.jpg

 楼主| 发表于 2020-10-8 13:38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共产主义的精神方面:仁者爱人。

精神的东西最难捉摸,但并非无迹可寻。使人身心舒畅的精神享受,当然就是向上的精神,使人提心吊胆的精神享受,当然就是向下的精神。“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用在精神文明建设上再合适不过。

共产主义社会是一个精神文明高度发达的社会,人们在满足物质基本需求的基础上,最后比拼的就只有“谁更讲道德”了。如果你说话做事处处得罪人,不合群体,在共产主义社会里,是要“吃苦头”的,搞不好你会寸步难行。举个简单例子:老人摔倒了,你抢着把他扶起来,他却讹诈你,在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太多证据可以证明你是清白的,如此一来,那位老人就会“不合群体”,被其他人所孤立,想想看后果会怎样?这有点“精神打压”的味道,然而,正是这种精神惩罚,往往使人更容易搞清楚自己需要向哪个方面去做出改变。

“善激发善,社会将越来越善;恶激发恶,社会将越来越恶。”就是这个道理。如果你觉得只要我一日三餐吃饱喝足就够了,精神什么的,别人的眼光什么的,我不在乎,那你也是要吃尽苦头的,因为你没办法脱离大集体而单干,你不跟大集体打交道,只想凭自己的劳动过完一生,显然不现实,随着时间推移,你的精神会越来越孤独,越来越无助,最后自暴自弃。所以,在共产主义社会里,如果还有一个最大的矛盾始终存在的话,那就是人的精神是向善发展,还是向恶发展,或者不发展的矛盾。
3975877610656931672.jpg

 楼主| 发表于 2020-10-8 13:40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