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诺贝尔奖官方网站消息,诺贝尔文学奖于北京时间10月8日19时正式揭晓,来自美国的诗人露易丝·格丽克获奖,获奖理由是“因为她那无可辩驳的诗意般的声音,用朴素的美使个人的存在变得普遍”。 1943年,格丽克生于美国纽约一个匈牙利裔犹太人家庭。17岁因厌食症辍学后,她开始了为期七年的心理分析治疗,随后到哥伦比亚大学诗歌小组学习。1975年开始,格丽克在多所大学讲授诗歌创作,现任教于耶鲁大学。 格丽克于1968年出版处女诗集《头生子》,至今著有十余本诗集和一本诗随笔集。她曾获普利策奖、美国全国书评界奖、美国诗人学院华莱士·斯蒂文斯奖、波林根奖等各种诗歌奖项。2012年11月出版诗合集《诗1962-2012》。从《阿勒山》和《野鸢尾》开始,格丽克成了“必读的诗人”。
业内评价,格丽克的诗长于对心理隐微之处的把握,早期作品具有很强的自传性,后期作品则通过人神对质,以及对神话人物的心理分析,导向人的存在根本问题,包括爱、死亡、生命、毁灭。自《阿勒山》开始,她的每部诗集都是精巧的织体,可作为一首长诗或一部组诗。 读一读她的诗句《月光中的爱》: 玫瑰,金鸡菊,还有,黑暗中,金色的 国会大厦圆顶 变成了月光的合金,外形 没有细节,神话,原型,灵魂 充满了火,那实际上是月光,取自 另一个来源 …… “在她诗中的那些画面或场景就像是用高速摄像机录下的画面,然后经她重新剪辑后生成的图像组合,它们是缓慢的,也是异常清晰的,是了无声息的,即使里面的人物会发声也不会改变这本质意义上的无声状态。她有着能把一个貌似微不足道的瞬间转化为一个繁茂的神秘花园的能力,这也是一种能把任何印象化身为茧然后再让其中的生命体破茧而出羽化成蝶的能力。”诗人赵松曾评价,对于露易丝·格丽克来说,一首诗的出现和完成固然是一个事件,关于生与死、关于遥远的记忆、关于特殊的日常时刻、关于始终耐人寻味的神话与传说、关于微妙的童话与故事,也关于滞重的家庭与爱、永远关系复杂的男人与女人。但所有的事件都不是她真正要传达的那个事件本身,而至多只是某种关于事件的“预兆”。
据上观新闻报道,今年,诺贝尔文学奖又为中国读者引入了一位过去不太熟悉的诗人,而露易斯·格丽克此前也并未出现在媒体和博彩公司的热门预测人选之中。
去年,中国作家残雪首次进入热门候选人名单,引发国内书迷不少热议。在今年英国博彩公司的诺贝尔文学奖赔率榜上,残雪再次入榜前十。此外,热门人选中依然包括了长年陪跑的日本作家村上春树。今年9月获得素有诺奖风向标之称的卡夫卡奖的米兰·昆德拉也被视作热门人选。
但瑞典学院意料之中地跳过了这些一贯的热门人选。 获奖的露易斯·格丽克是继去年颁发的2018年得主奥尔加·托卡尔丘克之后的又一位女性得主,也是继鲍勃·迪伦之后的又一位北美诗人。
在所有诺贝尔奖中,文学奖可能是大众热情最高的,同时,文学奖也是最难以预测的。尽管每年博彩公司都会发布一连串赔率榜单,开奖之前,关于哪些作家“获得提名、入围诺奖”的消息总是传得沸沸扬扬, 但实际上,诺贝尔文学奖并不公布所谓提名、入围名单。
据了解,颁发诺贝尔文学奖的机构是瑞典学院,瑞典学院院士现有18人,终身制,各院士历史和背景均不同,并非都是文学背景出身。评选诺贝尔文学奖的流程为每年从18名院士中产生5人担任诺贝尔文学奖初选委员会,评委会每3年换届一次,也可连任。
去年10月17日,瑞典学院院士、著名汉学家马悦然去世,因此,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也是近30多年来首次没有熟悉中国文学的评委参与的一届。
一张长图,7组数据看诺奖120年
从1901年第一届诺贝尔文学奖颁给法国作家苏利·普吕多姆,这一奖项已走到第120个年头。21世纪已过去20年,站在新纪元的维度上,我们回顾下116位获奖作家。
保存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 加入四川手机报&麻辣社区 热点交流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