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一小民,其思想境界也只能局限细小。既然是问计于民,我觉得当解决民众的切身利益,方能凝聚民心,凝聚爱国爱党的热情。
让全民进入小康社会,应当从实际出发,不能光着表象,要深入听取民众意见。一些领导,干部的汇报不能代表民众意愿。比如,八.一建军节各个地方都在为军人发放慰金,但真正落于退伍军人手中的不是补贴或慰问金的全部。通江县有的地方给120元,有的地方给一百元。据说些乡镇将油炸骨头,从中抽取部分,找几在家的退伍军人做代表,然后聚一批人吃喝一顿,或发一点奖金。这种拂多前退伍军人之意的做法正常吗?又比如,当年从事教育,把青春时光贡献给教育事业十年或几十年的代民办,代课,幼儿教师,至今不给生活补贴,通江县总是说该给,但十多年来众多民、代、幼教师的奔走呼吁就是不能实现。这之中一些教师已含愿而逝,还有很多体弱多病的仍然挣扎在打工的路上。诸如此类的小事,当属民生吧?是不是应出解决?建设小康社会,不是将国家的钱用来把局百姓的房屋外表及环境稍做美化,以此来搏眼球,应当真正从发展长远解决生计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