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基层治理的建议:
一、力戒形式主义
几年前我们社区把某领导的办公室牌子拆了,改成《xxx谈心室》,难道办公室就不可以谈心吗。社区还创新了物业党建联建(看不懂有什么实际内容)。去年社区又要求小区院落支部实施每周一天“今日我接待”的亲民工作创新,执行近一年,没有实际效果,总结起来,就是耗时无效,或叫劳民伤财,但社区还在叫我们继续。……
因为有诸多名称创新,先后有上级部门、县外、市外听说还有省外等众多团队前来学习参观。
现在我们社区和小区的支部、业委会、物业公司的联系方式已有公示,纲络支部群、业委群、楼幢业主群已经比较完善,很容易了解到业主群众的意见、建议。我们小区的问题是开发商的遗留问题、维修基金活转定等问题,已经是几年近十年的老问题了,业主群众无法自行解决,社区的部份干部把《小区自治》作为推责牌,群众没办法就怨骂业委会、怨骂社区。这些早已知道的问题也社区无能力解决,如果能解决一两个,党群联系自然就多了,党群关系自然就会好。《今日我接待》等名称创新,没有实际效果,有意无意地还给个别贪图虚荣的干部提供了誉升机会。
遗憾的是这种缺乏甚至沒有实际效果的名称创新,还得到了某些上级的赞偿。
我们社区是上级的先进社区,去年的接待,听说有260多场次,主要领导的大部分工作时间都被接待和准备接待占去了,极大地影响了社区及小区的正常施政管理工作。
二、基层领导的培训确需加强,例如:业委会的新班子需要三、四个月的流程才能产生,届满还未改选时社区某领导就在会上说:老班子的权力已经到期就没有权力了。人为地造成半年空档,不能全面理解贯彻上级的文件精神,乐意当好传声筒。又如,社区有意换选业委会主任,确又不去给老主任淡话,而由普通委员去为预设的新主任拉票,适得其返,严重缺乏应有的担当。小区的管理规约,本应在上级的指导下由业主大会制订,社区确要强推统一版本,脱离小区的实际需要。中国特色之首是共产党领导。党建引领,上级监管,业主自治的大框架都搞不清楚,培训很重要。
三、用好纲络,社区小区的纲络群本应是省时、省事、高效的宣传、引导、指导的大平台,但领导不当群主,也不在群里唱主角,而且基本上不发言。过多的强调现场会议,实际上现场会议的参与率极低,党员活动不足一半(约三分之一),业主大会不足10%,很好的平台 不去用,或者不会用。在参与率不足的情况下,为了应付捡查应付考核,不得不生拉活扯去编写假记录,做假资料,做些有名无实的无用功。
四、建议上级党政制定基层考核标准的领导们,应该按照基层的实际来制订。不能从上往下套,三会一课,理论学习,理论考试等项指标不能按照上级机关单位的管理模式来考核基层支部和基层党员,基层支部和基层党员的考核,应基于基层组织和基层党员在群众中的表现,可由上级来做党员和群众问卷调查。基层党员知道党的大政方针,基层支部能够得到群众的好评,基层党组织就是合格。同时,对有意上升的党员同志提供上升发展的机会,让其参与基层以上干部的条件考试提高,实际上中国用不了九千万的干部。
五、社区领导的月工资3000来元,确实太低了,留不住能人。
我们社区的领导确实很累,无用工太多了。基层治理,底层的普通党员和群众,应该有,实际上是党国之基础,希望十四五期间杜绝形势主义,用好纲络,提高他们的执政能力,从而把基层治理落到实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