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教师职称评定中亟待解决的几个怪现象 给教师职称评定,特别是广大农村学校任教累计满20和25年的倾斜,意义非常重大。 一、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农村教育的重视,特别是教师扎根偏远农村起了积极作用。 二、对提高教师的社会认可度,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举足轻重。 三、对提高教师的收入,鼓励广大有志青年加入教师队伍,有利于城乡教育均衡。 教师的收入一直扑朔迷离, 算不上高也算不上低,不能引起人民的共鸣。 有了职称,经济收入随之增加。给教师进行职称评定,还是全社会重视教育的一个具体表现,他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教育的高度关注。这项工作有其特殊性,复杂性,操作不好必然会给一线教师带来一负面影响。笔者长期工作在基层,对教师职称评定的利弊耳濡目染,教师对职称评定的呼声更是听的真切。 一、职称评定被边缘化 给教师职称评定,重视偏远农村教师职称评定的倾斜本是业务行为,无可厚非。可现实来看,单位操作起来却违背了党和国家的初衷。有的农村教师在编不在岗,年限到了,仍然搭乘政策的东风,评得了职称,但农村的教育质量还是没有提高。城区教师职称指标的缩减,许多教育教学能力强的中青年教师苦于单位没有指标,无缘职称评定。 二、职称评定被政治化 职称评定本是业务行为,无可厚非。可有的的单位往往把这项工作与政治挂钩。单位在进行此项工作时,首先考虑申报人是否与领导保持一致,只要你不听领导的招呼,或者与领导有过节,很可能你的职称要泡汤。职称评定评的是业务,对业务精,业务过硬,教学本领强,成绩突出,评定职称没什么可说的,为什么偏偏要与政治连在一起呢?那些一心着钻研业务,搞教育科研的老师,那有什么心思去和领导搞关系。一个教师业务精干比什么都强,为什么偏要考察人家的所谓“政治表现”呢?职称评定切莫冠以政治的光环,从而耽误了一大批有业务能力的教师。如果职称评定被政治化,势必助长教育的腐败,逼着教师去干那些自己不情愿的事,给教育蒙上一层阴影。 三、职称评定论资排辈化 在有限的职称评定指标下,单位空出一两个职称评定指标。有的单位将单位工龄分设的很高,长年不在一线教学教研的人员,他单位工龄分设的很高,再有业绩能力的中青年人员也无缘职称评定;有的单位人员混岗,在编,但不在岗,单位工龄长,也能评定职称,这不知道单位领导清不清楚职称评定文件规定没有,职称评定是重业绩,还是重工龄。能证明一个人业务能力的教学教研实绩却被忽略,这位老师即使在这一带小有名气,是被人公认的教学能手也说明不了什么问题,因为评委们看不到。再者说,在名额的分配上也不考虑教学的业绩,还是论资排辈。这样无疑是挫败了年轻有为,钻研业务的一批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四、职称评定把关不严 根据职称评定最基本的,最基础的条件都不具备,也能评定职称。有的教师教学能力不强,业务不精,没写过一篇教育教学心得文章,没上过一次公开课,教学成绩也落后,职称评定时能拿出好多证书,也评上教师高级。听坊间传说,现在甚至还有专门为评定职称,搞证书的弄虚作假的现象,这是滋生教育腐败,毁我党的教育事业前途的行径。所以职称评定过程中,业务部门要严格审查把关,别让那些浪得虚名的,不务正业的人钻了空子。甚至一些学校出现了一种怪现象,按职称排课,那些图有虚名的高级教师长脸了,这不是误人误国吗? 五、职称评定名额分配不尽公平 近几年,教师职称评定最难得不是业务,也不是学历,而是名额。中级以上岗位的设置有一定的比例,高级岗位比例更少,不论你本领多大,能力多强,名额的分配不会自然的落到你的头上。主管部门在进行名额分配时,最先考虑的是谁送了多少礼品。谁给庙里烧的香多,好处自然就是谁的。工作积极,成绩突出也不在考虑之列。于是乎,教师们为了自己的利益,不在那儿刻苦钻研业务,而是在想方设法拉关系,走后门,今年没有我,明年自然给。所以今年送礼没办成事也不后悔,实际是为明年进行感情投资。 笔者认为,职称评定不应该限定名额,有能力的就该评定。 六、职称评定送审材料含水量太高 每一个参评教师必须按时上交许多材料,收集在一块就是一大包,有各种证书,备课本、听课本、班主任工作册、各种表格厚厚一叠,各种签字密密麻麻,印章盖的到处都是。咋一看,这一大包材料足以说明一个人的业务能力,但仔细一看你不难发现,这些材料的实用性,真实性都很差。自己准备的一堆材料都是抄的,甚至是今年抄去年的,明年抄今年的,本该证实自己的材料变成了弄虚作假。这些问题在当前的职称评定中存在较普遍,老实的老师怨气很大,或多或少影响了一部分老师的工作积极性。本来是给老师办的一件好事,如果办不好就会事与愿违。建议有关部门积极调研,改进职称评定的方法,让那些确实该晋级的好老师早日得到实惠,早日圆了自己的职称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