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微博热搜,发现唐人街探案3重上春节档,一瞬间感觉时间过的好快。今年从疫情开始到现在,不知不觉就到10月份了。时间越来越快,年龄的焦虑感也越来越重,上学的时候不觉得,工作后这种感觉越发强烈。转眼就奔三,似乎人生剩下的就是结婚、生子,想要做更多的事情还得考虑年龄是否允许。
国庆回家,弟弟说想要快点长大,身份证还差一年满18,满18就可以自主,游戏也不用防沉迷了。我不经发出感叹,年轻真好,年轻可以拥有重来的机会和勇气。
说实话我现在也想重新开始,想要继续在学校的象牙塔里不出来。但25岁这个年纪让我很快放弃了晋升的想法。这种年龄焦虑从何而来呢?大概是从我一路顺风顺水的朋友那里获取到的吧。
她硕士毕业26,25到35之间要完成所有的人生大事,工作、选择城市、落户、择偶、买房买车、生育,然后在这个过程中还得拼事业。且女性26岁的年龄非常尴尬,有些公司甚至直接问结婚了吗?孩子生了吗?没生就不考虑了。
于是她开始焦虑,周围人都工作了自己还在啃老。有段时间一度想休学。然而其实我很羡慕她,26毕业还有无限可能,而我现在就25了,想再去深造,考试一年,读书3年,读完出来29了,一事无成的感觉一定会包裹我。人到中年得找个稳定得工作吧,考公?考事业单位?而且35岁前必须考上。想了想,还是放弃吧,毕竟还得成家立业。
我在想,导致年龄焦虑的原因也许有这两个:
1、我们的学制是不是太长了。(小学到高中暂且不提。大学4年,研究生3年,读完已经奔三,我在豆瓣看到“欧洲很多“非科研向”的大学3年,研究生1年,22就能硕士毕业出社会,能有7、8年探索社会和交往异性”)
2、年龄限制太严重(30是个坎,35岁也是个坎,不论体制内体制外,过了35似乎就没人要了,不论事业还是婚姻,似乎每个人每个单位都在催促着,所有一切都要在35岁前敲定。)
最近我也看了不少鸡汤文,说只要有理想,一切都不迟。但理想和现实的出入确实有些大了,到底是我太焦虑还是确实有不合理之处,大家都来说下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