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D-Y14813分支更上游的与其共祖在1900-2800年前的兄弟分支,其中D-F19503、D-F15403、D-MF163016等分支主要集中于我国的西藏藏族和夏尔巴人等群体中;更上游的D-F17034兄弟分支也主要分布于西藏藏族和云川等地的藏族和普米族人群中。由此可知,该支系早期的分化历史具有浓厚的藏缅族群性质。
查询祖源数据库发现,D-Y14813类型约占中国男性总人口的0.11%,主要分布于以青宁甘新内为代表的广大西北地区。其中在青海(2.62%)、宁夏(1.29%)、甘肃(1.29%)等地,该类型占到当地人口的百分之一以上;新疆(0.97%)、内蒙古(0.73%)、西藏(0.71%)、陕西(0.36%)、黑龙江(0.16%)、北京(0.13%)、河北(0.13%)、安徽(0.11%)等省市,该类型占到当地人口的千分之一以上;此外在云南(0.08%)、山西(0.07%)、河南(0.06%)、山东(0.05%)、天津(0.04%)、四川(0.03%)、江苏(0.03%)、江西(0.02%)、上海(0.02%)、辽宁(0.02%)、湖南(0.02%)、浙江(0.01%)等省市也有一定比例的分布。
该类型占到石嘴山市(4.44%)、西宁市(4.4%)、阿勒泰地区(4.35%)、临夏(3.51%)、吴忠市(3.37%)、甘南(3.33%)、大兴安岭地区(3.03%)、延安市(2.9%)、鄂尔多斯市(2.85%)、兰州市(2.63%)、阿拉善盟(2.56%)、平凉市(2.51%)、白银市(2.43%)、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2.33%)、金昌市(2.08%)、海东市(2.02%)、伊犁(1.35%)、张掖市(1.26%)、通辽市(1.21%)、阿克苏地区(1.08%)、乌鲁木齐市(1.04%)等地当地人口的百分之一以上。
属于该类型的用户中汉族占73.71%、蒙古族占10.82%、哈萨克族占5.67%、满族占3.61%、回族占2.58%、藏族占2.06%、维吾尔族占1.55%,此外据国外研究机构的报道,该类型在中亚和东欧等国家也有一定比例的分布。
在属于该类型的汉族群体中,李姓为第一大姓,占到该类型人口的14.19%;魏姓为第二大姓,占到该类型人口的8.39%。此外还有一定比例的以姬姓(1.29%)、折姓(1.29%)、山姓(1.29%)、潮姓(1.29%)为代表的特色小姓。
综上可知,D-Y14813可以对应到形成于隋唐之际(1410年前),并在隋唐到北宋初期有过较大的人口增殖,人口约占中国男性总人口的0.11%,主要分布于以我国的广大西北地区,以及更西的中亚和东欧等地区的一个晚近的以汉族李姓和魏姓为主体的晚近家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