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文
梁英梅. 汉代空心砖画像初步研究[D]. 四川大学.
摘要:
空心砖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建筑材料,早在西周时期,就在地面建筑中局部使用,至少在战国晚期开始,空心砖就用于地下墓葬的构建.墓葬建筑中的空心砖画像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文章以现有的考古资料为基础,运用类型学和图像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从组成空心砖画像的基本元素入手,将其分为装饰性图案和画像两类,又将这两类基本元素的组合分为五种,最后将组合具体到典型的墓葬的各个构成部分,对空心砖画像进行综合分析。
早期的画像图案单一,主要是装饰性花纹,具有明显的装饰功能.大约从西汉中期开始,空心砖画像的题材,内容增多,装饰不再是其主要的功能,多幅模印的画像被运用于墓葬的门砖,壁砖,甚至顶砖上,组合起来表达一定的社会意义,或者反映墓主生前的社会生活,如狩猎,轺车出行,宴乐等;或反映驱邪镇鬼的方橡实氏,铺首衔环等,或者反映神仙世界——主要是西王母神话系统,表达死后升仙的愿望。
空心砖墓和空心砖画像的制作技法,题材内容的组合等方面因地区,时代不同而具有较为明显的差异.根据这些特点,我们将空心砖画像分为四个地区,即河南郑州地区,河南洛阳地区,河南南阳地区和陕西咸阳地区;结合画像题材,内容的功能和所反映的社会意义,分为早,晚两期三段. 空心砖画像的产生,发展和最终被实心小砖画像取代,这一过程,同时也是空心砖墓发展,演变的过程,小砖取代空心砖后,墓葬形制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