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6010|评论: 6

[情感·家庭] 转载猫儿山行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0-28 15: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图文转载自剑笑天
猫儿山很多年没去过了,至少都有二十多年了吧!印象中应该上去过两次,最深一次是跟唐昌模带森林公安上去跟他们打靶,第一回摸手枪,打了好几发子弹,竟然无一上靶,当时大家哄然大笑,实在羞愧难当。那次我们走了很多的路,根据线报去抓一个砍树的人,天黑夜滑,昼伏夜行,最后将那人堵在家里抓到了,最后我们还从山沟爬到了猫儿山去,走得筋疲力尽,所以印象非常深刻。二十多年过去了,唐昌模局长早就去世很多年了,森林公安如今也分道扬镳没有与我们在一起了,过去很多老面孔都不在了,岁月无声,改变着很多东西,真有一种物是人非的感慨,只是我依然还在继续干着老本行。但猫儿山后来竟然再没有上去过了。
猫儿山除了我们的国有林在外,就再没有其他的印象了。几十年过去了,山还是那座山,山上那些松树更加苍翠茂盛。那时见到的四十来岁看山的魏登明正是年轻力壮的时候。这次看到他,已经是七十岁的老人了。岁月从不饶世人,唯有青山永不老。老魏家就在猫儿山上,他一直都在这里看守,我们的国有林也只有他这样的人才看得住。
上山的路原本有两条,但现在到处都是草木植被,荆棘密布,只有一条路可以勉强上山了。
他带我去山上,我问这里为什么叫猫儿山呢?
他说是从高码那边看这座山外形像猫儿的形状,所以叫猫儿山。
他带我去国有林,先要经过半里地的集体林,要经过牛卡石,还有一道石头寨门,最后才是我们国有林的地盘。 微信图片_20201028144345.jpg





只容一人经过的牛卡石,营山的石头寨门,我以前都写过了,应该是始建于南宋余玠带领我们营蓬人们抵御蒙古铁骑那个时候。宋元明清,我们营山战乱不已,兵匪连连,所以邑民只能依山筑寨,
凭老魏说猫儿山上有这样东西南北四道寨门,这一处寨门已毁坏,只剩残痕。
上了寨门,就是我们国有林的地界了,以山脊为界,左边属于我们,外边悬崖下面属于集体。这道石头寨门和我在其他地方看到的都差不多,都是选在最险要之处,以石筑寨,居高临下,借以抵挡兵匪战乱。
爬上寨门高处,可以透过林隙空处远眺对面的太蓬山。
猫儿山和太蓬山直线距离相距不过千米左右,它们各在一边,彼此深沟相隔,孤峰相望。
psc.jpg psc.jpg psc.jpg

看起来左起第二字好像是一个高字,但又好像是古字,不敢肯定,右边开始以为只有一个字,但现在发觉应该是两个字,靠中间那个隐约好像是一个氣字,但最右边那个是什么就无法辨认了。总之,在这道石头寨门上到底题刻的几个什么字呢?现在真的无法辨认。
也许昨天去看猫儿洞,那里的阴气太重,或许是有些中邪午饭时候感觉感冒开始要缠身一样,浑身疲乏上床躺下午睡,一觉之后,见微信上有任哥发来消息说高前面好像一个瞻字 psc.jpg psc.jpg
立马精神来了,再看昨天的照片,如果那是瞻着,那么那两个字就应该是“高瞻”,而高前面那个字好像是一个繁体的“氣”字,如此说来右边第一个字就应该是“紫”了,古代都是尊右卑左,所以读字书写都是从右到左,也就是说寨门门楣上面那四个字就应该是“紫气高瞻”。想想,看看。再看看,再想想。觉得绝对就是这样的了!紫气,在古人看来是贵气,是吉祥之氣。只有这样四个字才能解释得通了。
看来这有些象考古一样,其实考古是需要多方面的素养的,建筑,宗教,诗歌,文学,历史,堪舆等等多方面都离不开。
这是梁思成给我的启示,看来以后有时间还得读读营造法式和佛教方面的书才行。
看来今中午的这个收获还是有些意外的,猫儿山反正以后我还要上去,下次再有去时,一定叫老魏找个楼梯爬上去,好好清理之后,去看看到底是不是“紫气高瞻”四个字 psc.jpg

过寨门顺道下去就是猫儿洞,这里应该是过去避难之处了。
差不多可以修两座房子大小,里面有孔穴,乱石嶙峋,幽深诡秘,如无老魏陪伴,我断然不敢一个人来到这样阴森之地的,幸好现在是深秋天凉之际,要是春夏惊蛰之后,这里杂草茂盛,一定是有很多毒蛇出没,更是不敢到处下足的了。
眼前就是老魏说的猫儿洞了。 psc.jpg
是一个天然的悬崖大凹穴,老魏说的起码可以修两座房子还是有些夸张,不过这里的确还是很大的。
我们营山如这样的洞穴,我还是见过好几处,比如太蓬的朝阳洞,明德的朝阳洞,干人洞,孔雀的孔雀洞,再就是眼前猫儿洞了。其实这几处地方,只有孔雀洞才称得上真正的洞。其他这几处所谓的洞,其实都是悬崖下边往内凹陷较大的岩壁空隙而已,至少都是半开半合,算不得真正四面封闭的山洞的。
原来这就是猫儿洞,老魏说的比较玄乎,一经眼见不过如此而已。
现在通过这张照片可以对比一下,身高一米六几的老魏站在下面,上面则是岩壁洞穴,其大小宽敞也就可以作一比较了。
上面的岩壁中凿有一个佛龛,应该是过去供奉过菩萨佛像的,不过龛并不大,显得小气。因上面人上不去,也不知道有没有留下什么石刻文字。
中间位置最显眼的则是彩叶的藤蔓,在满山过度繁茂重叠的绿色之中,倒是这眼前的一抹红色最是鲜艳夺目。
仔细看了下,应是红色的地锦叶。 psc.jpg


我喜欢看长在石壁上的地锦,地锦蔓延着地,也叫地联,开花的生活,蚂蚁喜欢在花朵上吃蜜,所以也叫“蚂蚁草”。而过去的草药医生则喜欢用地锦捣烂去敷流血的伤口,一敷上去,血就不流了,所以这种草药也叫“血见愁”。
可惜,我现在来已看不见地锦花开,自然也看不见传说中“蚂蚁草”的模样了。
在石壁之上,也只有地锦可以这样独霸一方。
地锦多少有些象那种叫爬壁虎的藤蔓,但地锦要斯文得多,你看它们长在这石壁上并不显得乱七八糟,反倒觉得与石壁内的小小佛像同在,多少有种可以入诗入画的感觉了。 psc.jpg


这一龛佛的体量实在太小了。小得让我都怀疑它在这里是否得到过人们的香火崇拜。
psc.jpg psc.jpg

不知为何心中总有一种害怕的凛然感。老魏带我继续往里边洞穴里走,那边果然里边很深,黑乎乎看不清楚,但应该是很空旷的洞穴所在。洞穴深处的黑暗中,还不时冷不丁地飞出几只很大的黑色翼状飞物,估计应该是蝙蝠,不过却是很大的蝙蝠,我反正是第一次看见这样大的蝙蝠,差不多有一只野鸡那样大小,这对于那些研究洞穴生物的人来说,也许这可以是一个好的对象,蝙蝠至少在猫儿洞和营山的孔雀洞这两个地方是可以找到很多活体标本的,说不定还会发现一些新的蝙蝠种类,总之是搞蝙蝠研究的好地方,可惜我学植物的,对蝙蝠不感兴趣。这是它们的领地,我们这是贸然闯入它们的领地,算是入侵者了。 psc.jpg psc.jpg psc.jpg
老魏告诉我,以前城里曾经还有人生病了专门找他带到这里来找蝙蝠的屎,说是做药引子的东西,不知道是治什么病的,非常难找。
老魏这时突然惊呼,难道里面有死人吗?我一惊,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果然幽暗身处好像有一堆黑乎乎的东西,我没有戴眼镜,看不清是什么,还是老魏胆大,想继续靠近走过去,我跟在后面,毛骨悚然。
但我们最终还是不敢太靠近,毕竟心里惧怕是虚的。 psc.jpg psc.jpg psc.jpg
老魏就住在这山上,这里也就只有他最熟悉了,猫儿山是他的地盘,但他也是现在才突然发现这平时根本就没有外人来的猫儿洞里还有人来过,并且还留下了一堆衣服之类的东西。他这样一说,我也觉得奇怪,刚才我们下来的这一路荆棘密布就足以说明猫儿洞这样的地方平时根本就是没有人会来的,并且一个人要是想来也非常害怕的,更何况早就植被封道了呢?
反正直觉告诉我,来这里的人绝对不是什么普通人,多半是见不得人的,那为什么要在洞里留下那么一堆衣服之类的呢?实在是让人不解。
我们心里都有些忐忑不安,只敢走在四五米开外用手机放大了去看到底是什么。好像是一堆衣服之类的东西,但实在看不清楚,也不敢肯定。毕竟里面一片幽暗,情况不明,我们还是赶紧撤吧! psc.jpg psc.jpg psc.jpg

离开猫儿洞,我们只能沿路返回。
穿过石寨门的时候,心里还对寨门上的那几个字充满好奇。<最后拍一张那寨门的照片,想象一下当年那些人为了生存安全退守在这里,依借石头寨门和猫儿洞穴来躲避杀身战乱,实在不易。看那石壁上留下的凿痕,估计当时还在这寨门上搭建了可以睡人住的哨棚。



这一路不好走啊!我和老魏身上都沾满了许多这样密密麻麻的植物小东西,它们就好像是那种叫窃衣的家伙一样,最爱粘在人身上。
但形状上这又不是窃衣。它这样扁长条状粘在衣服裤子上,应该是一种叫山蚂蟥的豆科植物。它的果实也会黏人的衣服,不过比较好拿下来。它的药用价值也很高,因为体型稍大,所以还是比较好从衣服上摘下来。


它们外形上与窃衣是不一样的,窃衣是下面图片上这样的,是伞形花科植物。之所以叫窃衣,可能就是爱悄悄粘到人的衣服上,所以便了有窃衣这个比较形象的名字了

和窃衣还比较相近的还有苍耳,苍耳是窃衣下面那张图片,这应该是大家都比较熟悉的了,它们都有粘衣的特性,形状有些相似,却是不同的植物,苍耳是菊科植物,它们都是中药。外形比窃衣要大许多,窃衣不过几毫米大小,但苍耳却是上厘米大小,体量是不一样大的。
但这些植物都是林中最爱粘衣服的。除了这三种,还有一种叫地桃的锦葵科植物也是这样的,总之这类植物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果实多钩刺毛,一不小心就粘在人的衣服裤袜上面了,并且附着力很强,一经粘上就很难除掉了。最是进入山林丛草中的心腹大患了


我最烦的还是那种叫鬼针草的植物,前面那些虽然也爱粘到衣服上,但比较个头还是一个一个的,比较容易清理下来,但如果是被鬼针草粘上了,那就真的很麻烦了 psc.jpg psc.jpg

我们又穿过荆棘灌丛,重新回到了猫儿洞上面的国有林。
到处老松纵横憔悴,林下灌丛荆棘密布。好在老魏人熟地熟,有他带路要少吃很多苦头,看来下次来这里,还是要把长筒过膝的筒靴穿上,把经得荆棘挂刺的厚帆布衣服穿上,甚至连头盔砍刀都要带上才行啊



走到这里,我忽然觉得眼前有些不对劲。
因为这里看起来已是一片茂密丛林之中,但眼前居然感觉台地规则平整,并且路过的岩坡是齐整平坦,还有一轮轮规则的条石堆砌,难道这里曾经有过人居住的吗?不然为什么会有如此平坦的几层呈阶梯状的地形,并且还有人文堆砌的石坎呢?
一问老魏,他就指着眼前这里告诉我,这里以前还有一个大寺庙啊!
三重大殿,还有和尚、尼姑住过的,他家挨这里不远,小时他都看见过寺庙的,那时香火很旺,比对面的太蓬山香火都还要旺些。
我问他看见过的吗?他说看见过的,叫猫儿寺,是七几年文化大革命时候拆掉的,他从来没有看见过猫儿寺的大柱头是用马桑做的,那马桑柱子起码有三四尺大小,老魏说他长这么大的人,从来都没有看见过哪里有那么粗的马桑柱头的。
猫儿寺后来拆了,木料都搬到高码去修了高码老乡政府,高码乡政府修好,老寺庙的木料都没有用完。现在老高码乡政府的那些房子也早拆了,那些猫儿寺的老木料也就看不见了。

psc.jpg

我还是第一次听说猫儿山曾经还有过猫儿寺。但老魏说他是亲眼看见过的。
他祖祖辈辈就住这山上,对于猫儿山上的事情,当然也就最有发言权了。
七十岁的老魏人老实,不是什么打胡乱说的虚妄之人,所以对他说的这些话,我还是相信的。
只是现在寺庙早已不在了,并且眼前都被树木荆棘彻底占据了,所以也很难再从那些坡坎地面寻找到当年留下的残砖破瓦之类的痕迹,我想竟然当时是比太蓬香火都还要旺的寺庙,这附近也应该留下有一些石刻的痕迹的,但可惜到处都被茂盛的植被遮挡完了,实在无法去寻找了。
猫儿寺绝对是最出乎我意料的。满怀好奇,特意回来再查完所有营山的县志资料,竟然没有找到这座寺庙的任何记载。不只是老魏说的猫儿寺,并且奇怪的是连猫儿山的名字都没有找到。
难道说猫儿山没有记载在过去的老县志里面去吗?或者还是猫儿山不过是高码本地人的叫法,而在县志上则记载为另外的山名或者寺庙了吗?关于寺庙,我们县志有很多其实都没有记载进去。
最明显的就是我老家那里有一座我们当地人都经常说起的张家庙,还有前不久在明德干人洞我看见过的兴隆寺,现在这次老魏说的猫儿寺也被遗忘漏掉了。
那天,老魏那样说了猫儿寺之后,我又仔细观看了那里的整个地形,基本上就呈现出老魏说的那样的三层大殿的分布情形来。虽然是密林丛生,但我的脑海里还是随着老魏的手指描述,想象出曾经的猫儿寺就这样香火兴旺地修建在这里,不是信众远道而来烧香。
老魏说,过去上山到寺庙的人都是走那边那条山路上来,近些,好走些。
现在山上很少有人上来了,那边那条老路早就长满了树林灌丛,再也莫法走了。除了人为砍一条路出来,就可以从那边上山,去看山那边另外那两座石头寨门了 psc.jpg

这种植物,我还没有怎么看见过。老魏特意给我介绍,这就是老荫茶树。老荫茶树的名字我倒经常听说过,也喝过好多次的老荫茶茶水的。
但这一次却是第一次将它的名字和野生的模样在林中结合起来。
如果不是老魏给我介绍,我肯定不认识它的。
据老魏说,以前这里有很大一棵老荫茶树,可惜人家修房的时候,砍掉了。
现在这山上还有两棵稍微大点的老荫茶树,但比起那棵砍掉的自然就小很多了

psc.jpg

下山的时候,他带我看了最小的一棵老荫茶树,他说还有一棵大些的在另外一边,需要坐几分钟车去看得到。反正在路边,车可以过去,我很想去好好看看那棵老荫茶。但同行的人早在下面等不住了,一个劲催我,我也只能和老魏挥手告别,下次如果再来猫儿山,一定去好好看看那棵老荫茶树和那两道石寨门的,当然我最想的还是爬到猫儿山顶去,登上最高峰,一览群山连绵,看看云山雾海











psc.jpg
psc.jpg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48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20-10-28 15:34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0-10-28 15:35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8 15:5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老家就在猫儿山下,小时候去过很多次,离家很多年没有去过了,今天偶然看见这篇文章,很有感触,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跟随文章仿佛又一次回到了猫儿山,特分享出来给大家,希望有机会约上几个我们再次去猫儿山一游
宫本武藏(匿名发布)
宫本武藏(匿名发布)  发表于 2020-10-28 16:23
421828590 发表于 2020-10-28 15:53
我老家就在猫儿山下,小时候去过很多次,离家很多年没有去过了,今天偶然看见这篇文章,很有感触,有种身临 ...

你也太性急了,人家剑哥要自己发表的,就不给精华了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