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营山县城在六、七年代至八十年代初期,绝大都份的房屋都是保留的是解放前的老式建筑,较早的有清未时期的平房,大部份都是民国时期的穿逗式清瓦房子,那时的房子修建时为了节省土地,都是一排一排地紧挨着修的,从老百货公司到老汽车站(87队)一直拉通,就形成了西街;
从东门口一直拉通修到流二桥,中间基本没有空档,也很少有叉街,但为了当时方便的附近农民进城,也留了一个小巷子口口,有的只能容一人进岀,最有名的叫“一人巷",大概位置就在小东街岀顺城街的一个巷子口口;
另一个就在磨子街(原盐业公司仓库与对面那家叫罗XX的药铺的地方,大家都叫它“大水巷子",是方便当时居民挑水的过道,另外还有几处,
1是盐市街过校场坝到顺城街的口口上,当时放了几副尿桶,是城边的农民为了贮备尿,作为肥料之用,大家就戏称为“尿巷子旮旯",
2是在原老新华书店一个很深的小巷子口口,可以直接通南门巷到翠屏山上去;
3现在的老工商银行旁(最早的城守派岀所)与糖酒公司也有一小巷巷的交接处(是40年代国民政府县上修的金库,现存遗址还在)可以通往纸市桥和翠屏山上(清末时曾建有纸市桥);
4在西街的菜市旁的横街子上(过去叫草街子)现在还保存一条小巷子,不过,走的人很少,随南河改造工程,马上要消失了,一条条熟悉的的小街,一条条幽深的小巷,记载了小城的岁月,也充满了悲欢交集的往事,也留下了一代一代营山人的足迹!
多少往事已随尘埃而去,也多希望他们的后辈们去追寻!找回些许回望和温存的遗风遗韵,记住自己是营山人!
——转载于论坛资深网友“草木”先生文章,一并谢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