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在一个群,某人说:最近二十年中国的道德水平严重滑坡。
依据是:贪污腐败日益严重,数字屡创新高;人一切向钱看;人情冷漠,路上老人倒地也不敢扶。
素来,我对于那种喜欢用痛心疾首、恨铁不成钢语调批评中国种种落后与不足的观点都很不以为然。当然,我并不否认中国的种种问题,但我愿意用事实为基础,以历史发展的观点去看问题。
我说我完全不认同,并且陈述了我的理由,然而群里似乎没有人认同我的观点(考虑到那个群的特点,这样的结果也正常,不是说人以群分嘛)。
我觉得谈论任何事情,第一要基于自己观察到的事实或者权威靠谱的统计,第二要基于普遍的政治学、历史学逻辑。只有这样的讨论才有意义,而不是基于立场或者情绪。
不要说农村了,就说城市,我老家湖南某地级市。二十年前公交车上抽烟的随地吐痰的乱扔果皮的,简直不堪入目。现在公交车上也好路上也好这种现象基本没有了吧?
现在任何一个城市这种情况都基本没有了吧?
如果问:我们现在生活的自然环境和二十年前比变好了还是坏了?我想很多人都会说变坏了。汽车大幅增加,人口密集导致空气污染加剧、水污染也越来越严重。但是为什么人的寿命却越来越长了呢?这不是矛盾吗?这是因为卫生条件、食品精细度等大幅改善了。而且,虽然城市大幅扩容,汽车数量爆增,看似污染源增加了,但是城市绿化面积增加,汽车尾气排放标准提高,污水治理更严格,城市环卫的强化,都使得我们的环境在不断改善。
所以看一个问题不能仅看变坏的方面也要看变好的方面,最后从社会整体上来评估其结果,而不是只看某一方面。
更有极端者说:我一直认为滑坡二字带有自恋倾向,好像原来还不错似的,其实应该叫在愈加不堪的轨道上提速奔驰。 前面讨论的是道德是否下滑的问题,我认为连道德都不存在,谈道德下滑是可笑的。
以这种极端情绪来讨论问题,就已经失去了理性的基础。你说中国人连道德都不存在,那你自己有道德吗?你家人有道德吗?你的亲戚、朋友、同学有道德吗?我想即使你肯承认自己没有道德,他们也不会承认吧?如果他们都有,那中国又怎么会没有道德?
说中国人没有道德,就和说中国人没有钱一样可笑。任何一个国家的人,都有道德,道德只是多和少的区别,而不是有和没有的区别。即便是那些道德水准很低的国家,也有些人道德水准很高,这和贫穷的国家也有富人是一个道理。差别在于,道德水准高的国家平均水准高,高水准的人更多而已。
关于有没有道德完全是一个不值得讨论的话题。再来说说道德是进步了还是滑坡了。
什么是道德?道德是通过行为规范和伦理教化来调整个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意识形态,是以善恶评价的方式调整人与社会相互关系的准则、标准和规范的总和。
那么,我们从实际生活中来对比,今天的人与二十年前甚至更早一些的行为,他们的道德水准是进步了还是落后了。
本世纪初的某年,我去东岳泰山旅游。为了看日出,早上三点钟就往山顶爬,一路上各种果皮、纸屑甚至大小便难以下足,不堪入目,让我大为扫兴,也给那趟旅程留下了极不好的印象。
这几年,我全国到处参加马拉松赛、越野赛,也顺带去过不少景区,平时还时不时的约几个跑友去爬山。现在的感觉是任意一个景区都管理有序,干净整洁。游人普遍自觉的将垃圾扔到垃圾桶或者带走,甚至有人志愿组织到山里去捡垃圾。今天无论是景区还是普通的山林,乃至城市的街道、绿化带,其清洁程度都比二十年前干净得多,让人心情愉悦得多。
二十年前,全国哪怕是特大城市,上公交车挤成一团,车上乱扔纸屑甚至抽烟都习以为常。而现在,哪怕是县级小城市,上车自觉排队,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都已经成为绝大多数人的习惯。
二十年前,公共场所抽烟、过马路闯红灯,这些不文明行为不是习以为常,屡屡成为人们诟病中国人素质差的热门话题吗?而今天在平时我们所见也好,媒体讨论也好,还是热点吗?
以上种种我们生活中的变化,只要你不是视而不见、充耳不闻,难道你不承认我们的道德水准大幅提高了吗?
也许有人会说,这些年城市环境、人们的文明习惯是好转了,但人情变得冷漠了,官员腐败更严重了。
首先,贪污腐败属于违法行为,不能得出道德滑坡的结论。而且即使是二十年前,甚至更早被一些人歌颂为平等的时代,贪腐行为并不少见,只是那时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低下,官员能贪到的东西比较少而已。而如今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尤其是权力所能寻租到的利益更多,因而贪腐的数量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这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必然趋势。人心还是那个人心,能寻找到的获利机会增加了而已。
至于说人情变冷漠了,这更是不懂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最近二十年,是中国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高速发展的二十年,城市化程度大幅提高。农业社会是一个熟人社会,人与人之间很多交往讲的是人情,而不是用经济。比如小时候,我父亲建新房,就是请周边邻居来帮忙,只需要招待吃饭就是了,而无需支付报酬,但是需要后续长时间的去还工。
而工业社会不是人情社会,是规则社会。你建房,我来做事,说好一天多少工钱,付完钱大家两清,此后互不相欠。
即使是市场经济发源地的西欧,在16世纪市场只生产产品总量的三分之一,大量的产品是由熟人之间通过人情交易获得的。但今天,市场几乎提供了所有的产品与服务,而罕有通过人情来交易的产品了。
所以,以金钱来作为人与人之间产品和服务交易的中介,是人类社会从农业的熟人社会到工业的陌生人社会的必然。美国著名政治学家弗朗西斯-福山在《政治秩序与政治衰败—从工业革命到民主全球化》 中说:农民离开城市,城市日益扩大,产业工人阶级形成。德国社会理论家斐迪南-滕尼斯称之为从礼俗社会走向法理社会。
这种变化是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也是一种进步。正是城市化的高速发展,促进了中国近二十年道德水平的大幅提高。
孟德斯鸠有句名言:商业造就文明。
一方面,商业创造大量的财富,让人脱离了物质匮乏的生活。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写道:商业就是最大的慈善。无独有偶,《管子—牧民》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可见无论中外哲人,均深刻认识到物质财富的发展对于文明,对于道德水平的提高的决定性作用。
另一方面,商业与城市造就规则,规则促进人类道德水准的提高。无论是在商业交易中,商品生产中,还是在城市管理中,规则都无处不在。商业产生城市,产生规则,并且不断推动规则的完善与丰富。一个农村人,对于乱扔纸屑、随地吐痰、闯红灯都不会有什么顾忌,很多农村老人进城后产生不能随地吐痰的不习惯,但在城市生活久了,这些习惯都会逐渐养成。正是中国最近二十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的不断提高,带动了中国人文明习惯、道德水准的提高。
历史学家的基本共识:人类文明是随着城市的产生而产生的。一个国家城市化程度越高,文明水平随之提高。只要你承认中国近二十年商业与城市化程度的提高,就无法否认中国人道德水准提高的客观事实。
有些人看不惯市场经济的发展,总是怀念那种鸡犬相闻、走门串户的朴素生活,认为现在人们的道德水准不如二十年前,甚至不如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如果认为五六十年代道德水平高,那它不如民国,民国不如唐宋,唐宋不如周朝。春秋前期那是一个孔子都赞赏不已的时代,打仗都彬彬有礼。再往前推,原始社会部落间所有食物放在一起,任何人都没有私人财产,道德水平最高了,然而是这样吗?
我妈小时候讲过一个故事:一个丈夫不喜欢妻子,总是找她的茬。一天,丈夫说想吃鸡蛋,于是第二天妻子做了一个荷包蛋,丈夫却说他想吃的是煎蛋。于是第三天妻子做了煎蛋,丈夫又说他想吃的是荷包蛋。第四天妻子做了一个煎蛋一个荷包蛋,丈夫说应该煎的蛋做了荷包蛋,应该做荷包蛋的煎了。
一个丈夫如果觉得妻子做的饭不好吃,可以说菜是火候不够还是火候太过了,盐多了还是少了,以促进妻子改正。如果像那个丈夫一样横竖都不对,那就不是想改正,而是不想一起过日子了。
一个男人,心目中的梦想情人是刘亦菲,觉得和刘亦菲这样完美的女人结合才会幸福。偏偏他娶了一个普通女人,于是各种嫌弃,妻子怎么做他都是批评,穿什么都觉得丑、不如意。其实,娶了刘亦菲你也未必会幸福,而娶一个普通女人,只要彼此相爱、珍惜,共同进步,一样可以幸福。
所以,对于周边的不足,我们可以指出来,找到改善的办法,一起努力去做好,而不应该是罔顾事实,没有原则的反对与批判,这样丝毫无助于社会的进步。
而这个社会上,并不乏这样的人,他们总是热衷于喊各种光鲜的口号,自以为高尚,视大众为愚人。
之前我在一个群,他们老是骂大众装睡啊、叫不醒啊、犬儒不抗争啊之类的。我也被拉进过一些整天喊着各种动听口号的群。我想说:那些自以为清醒的人真的知道前方的道路该怎么走?那些喜欢喊某种口号的人真的知道它是什么,如何实现有质量的它?那些高喊着自由口号的人真的尊重别人的自由?
美国独立宣言说:人人生而平等,每个人都有追求自由与幸福的权利。如果那些人认为自己是自由的,自己“睡着”是最幸福的,你有什么权利强迫他接受你所谓的“清醒”?只有你认为的“清醒”被他接受,他认为那是他需要的时候,他才值得去追求与享受。法国大革命高喊着自由的口号,甚至你不要自由也强迫你要自由,恰恰是造成了最大的专制与不自由。所以我说,自由没有标准,每个人自己认为的自由空间才是自由。你可以追求你想要的空间,但是无权要求别人接受你的空间标准。
以赛亚-伯林将自由分为积极的自由和消极的自由,这是对自由理论巨大的推动。追求积极自由的人可以去争取扩大自己的自由空间,但是你没有权利要求普通大众和你一样要这个空间,他觉得空间多大就足够舒服那是他的事。这就好比在路上开车限速是一百公里,有的人顶着一百公里开,但是有的人就喜欢六十公里慢慢开,只要他没有违反最低限速,那就是他的权利与自由。
任何一个社会追求积极自由的都是少数,普通大众都只追求眼前的幸福,你可以宣传你的幸福理论,有人接受支持是你的本事,百姓不接受不支持你无权指责。
我是一个俗人,就想自在而舒适的活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