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5085|评论: 0

[群众呼声] 亮剑“外放”陋习 让新风文明来得更猛烈一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1-5 12: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日,交通运输部针对一系列不文明行为出台了《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与服务管理办法》,上海地铁车厢内也随即贴出“使用电子设备时禁止外放声音”的告示,新修订的《上海市轨道交通乘客守则》将于12月1日起正式实施。其新增了针对手机等电子设备声音外放的禁止条款,如有违犯,将受到相应处罚。此举被认为是政府和行业亮剑不文明行为而放的大招,赢得无数网友点赞、打CALL。
时下,很多人喜欢用手机听音乐、看视频,连走路、吃饭都“机不离手”。事实上,这已成为人们外出的“标配”动作。地铁、公交车、火车等交通工具是一个狭小、封闭的公共空间,熙熙攘攘,一些人只图自己享受而忽视周围人的感受,属于实锤的不文明行为,引发网民广泛吐槽,有人甚至“代表全国九千万网民”严重希望政府“尽快采取措施,整治不文明行为”。
      《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与服务管理办法》与《上海市轨道交通乘客守则》的制定出台,是对每一个人社会行为的再一次文明提醒。处罚不是新规颁布的目的,通过规制、提醒,不断增强公众的文明素养,让文明乘车成为一种良好习惯才是终极目标。对大声喧哗、手机外放等噪音采用行政手段加以控制,就是为了从源头上消除矛盾隐患,倡导文明乘车观念,形成文明新风尚。众所周知,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如果情节严重,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他人权利,将会受到治安处罚。可以说,手机外放已成一种新的喧哗方式,同样需要立制加以限制。《上海市轨道交通乘客守则》新增乘坐地铁“禁止外放声音”等内容,体现了与时俱进,呼应了乘客的正当要求,保护了公众的合法权益,维护了社会的公序良俗,喜大普奔,实至名归。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电子设备声音外放是在让其他乘客承受“噪音暴力”,让人不免心生厌烦。公共场合不是自家客厅,一个人“外放”,一群人“抓狂”。你“自嗨”了,旁人却不堪其扰,外放既缺乏敬人,也缺乏自重。喜欢听歌、刷视频的人如果戴上耳机“独乐乐”,既可以满足个人喜好,又不影响他人,这样的权利诉求才是被规则及法律所保护的。我们应明白:“守住边界,便是守住颜面。”
     “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需要每个人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主动同不文明行为断舍离,共同营造更加清新舒适的公共环境,提升整个社会的文明素养。广大党员干部更要站在时代前沿,引领风气之先。好习惯需要自我养成,也有赖于外部约束。各地各行业能否照抄上海地铁的“作业”,持续亮剑公共场所“外放”等陋习,让新风文明来得更猛烈一些?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20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