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态势相当严峻,面临诸多复杂挑战。当前世界上多数国家已经或正在步入老龄化社会,与之相比,我国人口老龄化态势严峻,面临着更为复杂的问题。一是老年人口绝对规模大。二是发展速度快。我国在崛起过程中是除日本外的老龄化速度最快的世界人口大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时间安排要求更为紧迫。三是存在“长寿不健康”现象,我国老年人平均健康余寿比发达国家低10岁左右;同时,实际退休年龄只有53.3岁,加之“未富先老”,这使得我国在同等老龄化水平下,面临着比发达国家更沉重的养老、医疗和照护服务压力。四是高龄、独居空巢、失能半失能等弱势老年人快速增加,养老照料供求缺口巨大。五是发展不均衡。人口老龄化水平城乡倒置,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始终高于城镇。区域常住人口老龄化呈现出东部放缓、中西部不断加快的态势,随着中西部青壮年人口向东部流动,这种态势还将进一步加剧。
补齐养老服务短板,增强老年人福祉方面的主要措施,一是大力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工程建设。二是加强农村养老服务工作。三是深入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畅通机制:破解服务“痛点”老年人反映“住不起”“住不上”“住不好”,养老服务举办主体反映“盈利难”“融资难”“用地难”……这些养老服务中的“堵点”“痛点”.“从增强老年人获得感的角度,在提供基本服务方面,要建立健全长期照护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公办养老机构兜底保障作用,满足特困人员集中供养需求;在满足多元需求方面,要从老年产品用品、康复辅具配置、营养均衡配餐等方面满足老年人多样化需求;在提升支付能力方面,要全面建立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老年人补贴制度,并鼓励发展商业性长期护理保险产品;在保护合法权益方面,要加强老年人消费权益保护和养老服务领域非法集资整治工作等。
可以预见,推进医养结合相关政策的落实,将有助于补齐养老服务业的短板,在促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同时,带动健康产业的发展。医养结合有望成为下一个“互联网产业”,将引发新一轮社会资本的投资热潮;为老年人营造支持性的宜居环境,最大限度地保障老年人生活独立能力和社会融入能力,既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方面,也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内在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