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来自电视剧《爱你不放手》
文/夏莫
亲情如一缕温暖的阳光,能给人温暖和关爱。然而有时候亲情就像一团火,离得太近,总是感觉到热,感觉不舒适。
子女小时候,受到了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时光飞逝,父母已老,也到了子女孝顺父母的时刻了。
古训《增广贤文》里说到:“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马无欺母之心。”
然而,子女孝顺父母时,却总会出现摩擦和矛盾。老人受病痛的折磨,情绪不稳定,会发脾气,会故意挑刺,受伤的往往是身边的亲人。
常言道:“久病床前无孝子”。
老人会说孩子不孝,每天都为此吵闹不休,总是觉得在自己身边的孩子不好,对自己照顾不周。
其实,孝顺父母与小时候父母照顾子女是一样的,都会有矛盾的产生。但是有多个子女的家庭,孝顺父母并不是一个孩子的责任和义务,而是所有孩子的责任和义务。

图片来自电视剧《爱你不放手》
村里有这样一户人家,哥哥和妹妹是双胞胎。那时他们的父母又欣喜又着急,因为他们的家庭并不富裕,一下子来了两个孩子,着实压力山大。
他们的父母对“养儿防老”的思想是根深蒂固的,在照顾孩子的时候,给哥哥的都是好的,多的。当哥哥吃剩的,穿坏的衣服,才会留给妹妹。
母亲生病去世后,家里更是雪上加霜,靠父亲赚钱养家,根本供不起两个孩子上学。于是,父亲让妹妹辍学了。
后来,哥哥考上了大学,去了城里,妹妹留在了农村。大学毕业后,为了让哥哥在城里站稳脚跟,父亲把女儿嫁给了同村的一个小伙,拿着女儿的彩礼给儿子在城里买了套房。
哥哥倒是很争气,事业稳定,也结婚了。一切都朝着好的方向发展,然而在一个晚上,父亲突发脑溢血,人是救了回来,可是瘫痪在床,无法自理。

图片来自电视剧《爱你不放手》
父亲瘫痪后,嫁在农村的妹妹,承担起了照顾的义务。
女儿总是一有时间就陪着父亲,给他洗衣做饭,端屎端尿,给他擦身子、按摩,陪他聊天。但是女儿这样悉心的照顾,并没有换来父亲的感动。
他总埋怨女儿不能按时给他做饭,不能按着他的心意,给他喝口小酒。他忽略了女儿也是有家庭的,也有孩子和老人需要照顾。
有几次,女儿的孩子生病,顾不上父亲,想叫哥哥回来照顾父亲。但每一次,父亲都制止了,总是说:“你大哥有两个孩子要照顾,负担重,有工作要忙,别打扰他了”。
哥哥有事业,但是因为忙,常常半年才回来一次。
女儿也知道,父亲把哥哥当成自己的骄傲,从来都不曾埋怨过他,总是说好男儿就应该建功立业,志在四方,不应该总窝在一个小地方,没有一点出息。
父亲也常念叨:“他忙,不怪他。”

图片来自电视剧《爱你不放手》
尽管,父亲一直偏爱着哥哥,但女儿一直都是尽心尽力的照顾着父亲。可是,照顾父亲七年的时间,父女变成了“仇人”。
女儿照顾父亲,一照顾就是七年,但是躺在病床上的父亲,脾气越来越不好。他想要更好的生活,想每天都能出去转转,买好的轮椅和功能床,能让自己的生活更舒服一些。
但是,女儿根本没有太多的积蓄,为了照顾他,已经没有办法正常地工作,家里收入本来就少,无法满足他的要求。
父亲经常给儿子打电话“告状”:“儿啊,你啥时候回来?我太难受了,你妹妹整天给我穿尿不湿,那个东西我穿不惯,我说了多少次了,她都不听……”
“她忙起来都不管我,好几天都没有推我出去晒太阳了,吃的东西也都是清汤寡水的,不让我吃肉,还总是对我大吼大叫的,都盼着我早点死,我也活不下去了……”
父亲将所有的坏脾气都发在了女儿的身上,常常说女儿照顾得不好,说她不孝顺,又说她舍不得给他花钱……

图片来自电视剧《爱你不放手》
父亲说,女儿照顾他日子久了,对他产生了厌弃,所以会对他大呼小叫,不好好照顾他。儿子听了之后,也总是打电话指责妹妹。
好不容易,哥哥回家来看望父亲了,父亲又是一顿对女儿的埋怨,说她不好好照顾他。
哥哥为此责怪她:“我给你的钱你都花哪去了,不是说了吗?带咱爸去晒晒太阳,给他买点营养品吃,补充营养,提高抵抗力,你都做什么了?”
“爸说他吃不好也穿不暖,他这么难受了,你就好好照顾他,他不愿意穿尿不湿你就顺着他,勤换床单不就完了吗……”
“给你的钱不要都黑心昧下,连这钱都赚,你但凡有点良心,就花在爸身上。”

图片来自电视剧《爱你不放手》
照顾瘫痪父亲七年,被哥骂不孝,妹妹终于忍不住发脾气:“三个月你给我八百元生活费,让我替你照顾,你可知道,现在的肉价,知道现在柴米油盐的价格吗?我赚了?我能赚多少钱?”
女儿并不是不好好照顾父亲,用尿不湿其实成本更贵,还干净卫生,没有细菌。不敢给父亲吃太硬的东西怕他便秘,不带他出去,是因为自己一个人,实在是忙不过来……
哥哥劈头盖脸的就是一顿骂,让她寒心。
妹妹对哥哥说:“以后,你也不必给我钱了,父亲还是交给你来照顾吧,我欠他的情意也还得差不多了。如果,你嫌弃我照顾不好爸,以后每隔三个月,我给你八百块钱,你来照顾!我尽孝最多,反而被你们视为仇人,我心寒啊!”

图片来自电视剧《爱你不放手》
其实,妹妹家里本就条件不是很好,她一直省吃俭用,每个月都会挤出时间做手工活,只为多赚点钱,给父亲买点他想吃的东西。
在家,她喂鸡喂鸭,种菜,只为改善父亲的生活……可是,付出了种种,没有换来父亲和哥哥的理解,她最后寒心了。那一刻,她也看透了亲情,尽孝最多的子女,反而常常被视为“仇人”。
妹妹离开后,父亲沉默了,哥哥也更是觉得羞愧。
对于父亲,他真的没有尽什么孝心,一心都在忙事业,倒是妹妹,为了照顾父亲,辞掉了工作,每天一边兼顾家里,一边兼顾着照顾着父亲,风雨无阻。
只是,生活中,我们常常将脾气发在最值得信任的人身上,将坏情绪发泄在那个最善良的人身上。

图片来自电视剧《爱你不放手》
对父母尽孝最多的人,为什么常被看成“仇人”?
对父母尽孝,付出多的人,往往接触得多,矛盾和摩擦也会更多。亲情便是在这样的矛盾和摩擦中,感受不到对方的好,把对方看成“仇人”。
其实,是因为他付出得多,价值感越廉价。
《都挺好》中苏大强被二儿子苏明城照顾,就一千八百个不愿意,总是嫌弃儿子儿媳对自己不好,“花式作妖”,希望大儿子接自己去美国。
他总是考虑自己,希望自己能过上更好的生活,按自己的想法,任性地活在这个世界上。苏明城虽然不怎么有出息,但是,他是对老人付出最多的一个。
他细心照顾父亲,客观地指出父亲的错误,拿出耐心的态度,做了一个儿子该做的事。在这件事上,他没有错,甚至可以说做得很好。
但正是他在父亲身边,给予的一切并不是父亲想象中的生活,所以父亲会因为不知足,说他不好,会因为他没有事事顺着自己,而感到生气。
斯宾塞说:“善恶只在一念之间,悲欢贫富亦复如此。”
老了,生病了的父母总想按自己的意愿生活,但是尽孝多的子女,却会因为从各方面考虑而无法事事顺着父母,渐渐变成了“仇人”。

图片来自电视剧《爱你不放手》
歌德说:“我们体贴老人,要像对待孩子一样。”
老人年纪大了,尤其是有病痛在身上的时候,脾气性格更像是一个孩子,孝顺父母,更要理解他们,并且团结兄弟姐妹,一起好好照顾老人。
孝顺父母,是子女应尽的义务,不管是儿子还是女儿,都应该给予爱的陪伴,给予悉心的照顾。
钱能解决很多事情,但是代替不了子女的关怀和陪伴,不管是什么情况,都不应该推卸自己身上孝顺父母的责任。
对待老人要拿出一颗诚挚的心,兄弟姐妹同心协力,让老人受到最好的照顾,也让他感受到更多的温暖。
别让原本两个人血溶于水的亲情,变成两个“仇人”。照顾老人需要耐心,需要花时间陪伴,更需要所有亲人的照顾。
兄弟姐妹之间别把自己的责任推卸,父母也别埋怨付出孝心多的子女,责怪他照顾不周。每个人之间多一些包容,亲情的温度才不会过热亦不会过低。
孝顺父母,别让亲人替代,也别用钱来补偿,好好珍惜时光。别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才后悔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