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前锋区政府关于交通管理和交通文明第一问:这样的道路隔离栅栏到底方便了谁?
这可能是一个无关紧要的问题。因为前锋城区弘前大道上的道路隔离栅栏在规范驾车行为、过滤车辆灯光等方面确实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也让前锋城市呈现出整齐、规范、美观的市容市貌。
但我还是要先假设两个场景。
场景1:假设家住前锋城区的某甲需要到前锋区政府办事,他从城区往广安方向驾车行驶到区政府驻地(东阳)。按照政府机构工作需要,非本单位车辆不能驶进单位院。所以某甲就只能把车停放在最近的工业四路广前集团后门段。好了,现在他办完事需要驾车驶回城区,他该怎么办呢?他需要右转继续往广安方向行驶到管委会,然后调头再驶回城区。从东阳到管委会,一个来回的距离大概在1.2公里到1.5公里的样子。
场景2:假设某乙是前锋区政府的工作人员,他每天上下班的行车路线是怎样的呢。如果他家住广安,他早上从广安方向驶来左转可以直接进入东阳,下午下班右转可以直接开往广安。同理,假如他家住前锋,早上上班右转直接进入东阳,下午下班左转可以直接开往前锋城区。即,他不需要在任何地方调头,不需要多行驶任何的1.2公里或1.5公里。
同时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工业四路东阳旁边的路口,本来是一个十字路口,现在的它,是两个丁字路口。
所以,我想问的是,东阳旁工业四路路口的道路隔离栅栏这样设置的初衷,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谁的方便?
问前锋区政府关于交通管理和交通文明第二问:广前大道和港前大道上的远光灯为何如此猖獗?
我相信,但凡在广前大道和港前大道开过两趟夜车的朋友,都和我一样有同样的感受。无论是对向车辆,或者同向车辆,很难遇到会变近光的友好朋友,不是说没有,而是寥寥无几。而那些开着远光不变灯的大神们,从来意识不到交通法律法规规定会车、跟车要变换近光灯的良苦用心,而我们只有减速慢行等视力恢复,如果运气再孬点遇到事故可能也就只剩下无奈。
对于那些远光司机们,我不想多问,因为在路上我已经用遍用尽了合理的提醒方式,而没有获得同样有足够诚意的回礼。
我想问的是,明明道路交通相关法律法规中对于远光灯的运用有明确的规定,广前大道和港前大道的违法行为也已经沉疴烂疾,而我们的交通管理部门为什么却没有相应的执法管理呢?
问前锋区政府关于交通管理和交通文明第三问:城区行车应不应该使用远光灯?
同样是远光灯,不同的是环境的不同。前锋现在越来越好、越变越美,城区大大小小道路上的路灯虽然说不上富丽堂皇,但也是光明敞亮。按照驾考科目三关于灯光使用的考试内容,在照明条件良好的道路上行驶,应该使用“近光灯”。如果考试的时候错用了远光灯,叮,100分没有了。我不知道在城区开车的部分朋友是如何考的科三,反正我考科三的时候是这样的。同时,我们也有理由相信,这是根据道路交通法律法规设置的考试内容。
稍微细心一点的朋友会发现,很多车辆在城区行驶的时候,不光使用了远光灯,在会车、跟车、超车的时候,还不会变近光灯。这也不是一次或者两次,我都懒得数每天我会遇到多少个开着远光灯在城区跑来跑去的车了。
有幸的是,今天我在等红绿灯的时候刚好遇到了一个对向等红绿灯仍开着远光的朋友,照了一张,供大家参阅。
交通管理部门在城区交通管理上非常辛苦,有时候甚至下雨天仍在设卡查车(多以查酒驾为主),我也非常能够理解。但我还是想问,对于在城区行驶开远光灯的行为,我们的交通管理部门是否可以建立一些长效机制、开展一些专项治理、实施一些长效管理,以规范这些不规范的行为呢?毕竟我们驾驶员在城区行驶过程中,因为远光灯导致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会呈几何级增长。
问前锋区政府关于交通管理和交通文明第四问:停车位如何与城市车辆保有数相匹配?
随着前锋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人民群众的生活越来越好,购车驾车的居民也越来越多。前锋城市车辆保有数具体有多少,我不知道;前锋城市划定的合法停车位有多少,我也不知道。但是,正如大家所见,前锋城区停车位长期满载,非停车位停放的车辆多如牛毛,停在车位里长年不挪窝的车辆不在少数,自行车、电瓶车、三轮车占位车位的现象也经常发生。
违规停车的行为我不倡议,因为我本人就已经收到过三张罚单。但有时候我们需要停车的时候会发现,根本没有车位可用。记得文明城市复查的时候我把尚宇广场这边一大片转了两圈,没的找到车位,最近停到了特可信旁边再回到步行街办事。
而如果我们要逛一逛二条街、三条街,恐怕很多朋友会和我一样,把车违停在四条街,因为除了违停在四条街,我们没有别的地方可以停,至少,我们没有车位可停。尚宇广场夜晚的美食街,也是如此。
我想问的是,我们的城市管理部门和交通管理部门,可不可以脚踏实地,真正深入城区的大街小巷,认认真真地调研一下前锋城区停车位的规划和使用现状,以及车位对城市车辆停车需求的匹配现状,找准问题要点、切准需求脉搏,用解决问题代替罚款惩戒,用服务需求代替权威震慑。
问前锋区政府关于交通管理和交通文明第五问:违规占道临停的现象为何层出不穷?
前锋城区的道路,并不宽。除了永前、广前、弘前,基本为同向两车道或同单车道。在这样的道路上,正常行驶还好,大家可以按秩序通过。但如果运气不好,遇到前面有一辆停在路中间、不打双闪、车上没人甚至驾驶员都不知道去哪儿的车,拥堵、易剐蹭,都是大的隐患。我也有好多次被这种违规临停的车堵在车位里出不来(他车上没留电话)。
显而易见的是,前锋城区这种违规占道临停的车,不在少数。周末、赶集天(当场天)、节假日,城区人多车多的时候,这样的车辆更让人闹心。不可否认的是,这种现象和个人素质以及车位规划都有一定关系。
而我想问的是,相关部门是否对前锋区违规占道临停的现象的频率、多发路段、严重程度有充分的认识?是否对这样的行为采取过整治措施?是否取得了显著成效?是否有保常态保长效的工作方案?
问前锋区政府关于交通管理和交通文明第六问:想让非机动车文明行驶、行人文明过马路为什么这么难?
我想,前锋区的居民大多数都见过或者听过,电瓶车、三轮车我行我素过路口、突然转弯或调头、马路中间我最大等等现象。我也亲眼见过电瓶车“昂首挺胸”过路口引发的交通事故。我也亲历过电瓶车行驶在最左侧机动车道突然左转走上我正在行驶的中间车道时的恐惧。更是见证过不少行人拒绝人行横道在十字路口中间逼停往来车辆的光荣事迹。
前段时间全国文明城市复查时,各部门各单位联动配合,城区文明面貌焕然一新。但复查之后呢,我想,大家包括政府工作人员心里都有数。
我粗略地查阅了交通相关法律法规,非机动车行驶和行人过马路的确有相关规定。所以我想问:相关部门对文明城市创建和保持,是否只流于形式、止于检查?对不文明行为为何没有相应的教育、劝导、约束甚至惩戒措施?可否自查一下前锋区的文明现状是否真的配得上全国文明城市的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