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德阳建市的起源
80年代初,当时中国第二重型机器厂、东方电机厂、东方汽轮机厂属“飞地”,即地盘在德阳,主管部门在成都(党组织关系在成都),工厂外属德阳管,工厂内由成都管,东方汽轮机厂又在绵竹县。很多事德阳县协调不了,有关领导有了把绵竹、广汉、什邡、德阳四个县划在一起,建立地级德阳市的想法,以便统一领导德阳县境内的中央和省属工交企业以及德阳县的工作。
1983年2月17日,“德阳地区体制改革建议联席会议”在二重厂招待所召开,德阳县、二重厂、东方电机厂、东方电工机械厂、第一机电安装公司、德阳耐火材料厂、四川玻璃纤维厂、四川树脂厂、第二物探大队、四川德阳九五厂、绵阳地区旌阳磷肥厂、四川建筑工程机械厂、四川省建设厅德阳水泥制品厂等13个单位的负责人到会。会议经过充分讨论,以13个单位党委的名义报告省委、省政府。1983年3月10日,这13个单位的负责人再次相聚一起,讨论通过了“关于再次请求建立德阳市的补充报告”。3月15日,安志文(国家体改委副主任)到了重庆,有关方面请他将德阳建市的报告转呈省委领导。1983年4月1日,省委领导来到德阳,召集四县(德阳、广汉、什邡、绵竹)、七厂(矿)(中国第二重型机器厂、东方电机厂、东方汽轮机厂、东方电工机械厂、四川玻璃纤维厂、德阳耐火材料厂、金河磷矿)党政领导开会,宣布省委、省政府同意设立德阳市。1983年8月18日,国务院以【83】国函字156号《国务院关于四川省设立德阳市的批复》行文,正式批准建立德阳市。
德阳以重工业立市,是中国重大装备制造业基地和四川省第二大工业城市。拥有中国二重、东方电机、东方汽轮机等央企。其发电设备产量长期居世界第一,石油钻机出口量长期居全国第一,德阳号称“重装之都”。
德阳建市后的高速发展
德阳建市后迎来了高速发展阶段,排名曾闯入过全国百强、西部前十。其代管的广汉、绵竹、什邡等县级市,长期进入四川“十强县”的行列。其中,什邡的卷烟和绵竹的剑南春被称为德阳“烟酒双雄”。曾经流传的谚语“金温江银郫县,不如一个什邡县”生动说明了当时德阳县域经济的发展态势。德阳的GDP曾连续19年名列四川第三名,仅次于成都和绵阳,成德绵经济区的来由就是因为如此。
用一张图来看看德阳曾经的辉煌。
https://p3-tt.byteimg.com/origin/pgc-image/4604938e497e4b768549df946340d390.png?from=pc四川省内十强县排名表 1994年-2008年 第1-第15届
03
德阳的逐渐衰落
德阳逐渐衰落,笔者大概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
1、2008年5.12汶川地震影响。
这是德阳县域经济发展停滞甚至没落的转折点。5.12地震造成德阳市80%的工业企业受灾,直接经济损失415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受灾面达96%。地震灾害影响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增加值增幅同比回落29.2个百分点。地震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000亿元,经济发展首次出现负增长,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同比下降3.3%。后期的不断发生的余震,对地震重灾区的绵竹市、什邡市的经济发展影响是长期持续的。而处于平原地带的广汉市情况稍好,这也是2008年后广汉市长期占据德阳市内县级单位经济发展的第二名的原因。但这之后广汉市、什邡市、绵竹市彻底与省内十强县无缘。
2、大型企业的转型之痛。
德阳经济可以说是“成为重工业,败也重工业”。德阳之所以从农业小县发展成为地级市,主要是得益于中国二重、东方电机等重型装备制造企业的建立和发展。所以这些企业的业绩优秀,那么德阳的经济也发展迅速,反之,德阳的GDP数字也不美丽。
重装制造企业是德阳工业的支柱,但是近年来面临着经营困难的难题。龙头之一的中国二重于2010年上市,第二年开始走下坡路,然后连续三年亏损,并于2015年主动退市。直到2020年才重组重新上市。东方电气也是相似状况,2016年就亏损了17亿的净利润,同比大降302.92%。另外一条支柱—剑南春2020年销售总额为150亿元,而与它曾经并列“茅五剑“的茅台、五粮液的营业收入分别为977亿元和572亿元,剑南春和白酒行业的两位龙头差距越来越大。
3、德阳市2008年后的发展方向存在一定误区。
2008年“5.12地震”之后的灾后重建,德阳还是按照过去的思维“厂就是城,城就是厂”来发展主城区,包括地震后把东汽迁移到市区等,殊不知近年发展好的城市都是把大型厂矿外迁支持郊区郊县发展,主城区大力发展高端产业如电子信息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和第三产业。看看省会成都市外迁了多少厂矿和综合市场?!
4、德阳对教育和人才培养的重视度不够,未能对经济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以排在德阳市前面的绵阳市和宜宾市来谈谈这个问题。
先看绵阳市:大国崛起,需要狼性,地方经济的崛起,也需要狼性。教育,也不能例外。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强,则国家强。绵阳市这十几年来,以绵阳中学、绵中实验、南山实验、南山中学、绵阳东辰国际等名校为代表的学校,为绵阳市带来的不仅是以10万计的求学大军,也为前来绵阳投资、创业、就业的投资商和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后勤支撑。有个故事说的一个投资商考察绵阳后还在犹豫是否投资,政府有关工作人员打听到该投资商小孩正在上初中,就告诉他只要投资确定下来,绵阳的名校任选,项目当即落实。
开放包容,创新探索,是绵阳教育的全部,也是绵阳人不屈不挠,永不服输的奋斗精神。
再看宜宾市:经济的增长离不开人才,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大学。地方高校承担着为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培养大批各类人才,服务区域经济建设的重任,且不谈高校本身也会形成经济圈。
在2016年前,整个宜宾市只有一所本科院校—宜宾学院,而且这所二本学校还因为地处宜宾加上破旧的设施,很多外地考生只有迫不得已才会选择该学院。
宜宾为了引进高校入驻,拿出了最好的态度,还划出了四分之一的临港土地来建设大学城。高校校舍都是采用“交钥匙”的方式,即宜宾修好了校园,大学们直接拎包入住。宜宾还提供了充足的配套资金,以保障大学们的运行,耗资是巨大的。
到目前为止,在宜办学的高校有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成都理工大学、西华大学、四川轻化工大学、宜宾学院、成都工业学院、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成都银杏酒店管理学院、宜宾职业技术学院。除了宜宾学院和宜宾职业技术学院,其余均为宜宾市大力引进的高校,且基本以知名公办大学为主。
5、德阳市的规划,落实程度不够。
就以曾经的“亭江新区”“旌东新区”为例,付出大量的时间和财力物力,最终悄无声息。这样的结果,就是白白浪费了发展时机。经济发展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德阳市耽误了,绵阳市宜宾市可没有耽误。于是,绵阳市越跑越远,宜宾市也毫不犹豫超越了德阳。
以上皆余肤浅之见,唯望抛砖引玉,让大家都来为德阳的发展出谋划策,让家乡德阳重整旗鼓,再次迈开大发展的步伐,让家乡人民安居乐业,乐享发展成果。
广汉老曾 2021.4.23午
就德阳市来讲,曾经有过建院和工院合并建设德阳大学(只招本科在近10年内)到目前也没有任何消息了,还有德阳市被蒲波那样搞了,确实造成了很大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