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育入中考的话题引发网友关注。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我国部分省市开始试点将音乐、美术正式纳入中考,利用中考指挥棒“倒逼”学生们掌握一定的艺术知识。音乐、体育、美术,传统的“小三科”全部纳入中考,看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终于落实到实践层面了。
但是不少家长同样担忧,当前学生压力已经很大,再多考几门,考生应试负担是否加重?城乡教育差距大,城乡学校在艺术类教育方面尤其存在巨大鸿沟,美育入中考是否影响教育公平?中小学的艺术教育本应以熏陶、审美为主,进入应试层面是否舍本逐末?
有网友表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应该是各个方面的学生都有发展机会,不是把全部学生打造成“全面发展”的平面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天赋,有些人数理化厉害,有些人文学感兴趣,有些人身体条件优秀适合体育特长,有些人美术音乐天资超然,全部一考了之是浪费人才。
也有网友表示:很多山里的孩子能学语数外就不错了,再说美、体、艺师资配备能全部到位不?那些配备不到位的怎么办?总不能师资力量好的学校中考考美、体、艺,而师资力量弱的学校不考或缺考吧?
有网友讨论到:经济条件不允许,美术成本太高,民间画家只能街头卖艺,找工作人家只要大学专业对口,专业固然重要,但是学费太贵,学美术的大部分是城里人,但是个人觉得学美术的技能更加重要,毕竟美术并不是统一标准,所以可以是的降低就业专业限制,让有技能之人发挥一技之长。
笔者认为:当前,美育入中考尚处于试点阶段,理应对家长们的担忧有所考虑,有所回应,不断完善考试相关制度安排。一些家长建议,音乐、美术纳入中考,不能重复语数外等科目的老路,应降低门槛,以平时课堂讲述内容为主,避免浪费不必要的复习、补习时间。其次,在全面推广音乐、美术入中考前应重视农村地区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让农村学生及时补上美育这门课。此外,美育教育的规律并非“一考了之”,在设置考试制度的同时,教育部门、学校、家长更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美育的兴趣和习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