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得益于国家的扶持和发展,这些年来,农村也迎来了许多变化,民生问题逐渐得到改善,农业产业发展也取得了瞩目的成果。 今年,我国为了促进农村农业可持续发展,促进农民多渠道增收,又制定了一系列新的惠民政策,其中涉及到三农领域的方方面面,有关于耕地使用管理的,也有和基本农田有关的,还有的是和环境保护方面相关联的,而这些新制定的措施现在也陆陆续续实施。 据了解,明年起,农村将新增三条“红线”,农民早知晓,村村都有,怎么回事? 基本农田使用“红线” 近期,国家公布了关于永久基本农田的保护条例,除了要求各地防止耕地“非粮化”之外,还提出了关于基本农田的使用“红线”。
此前,为了守住十八亿耕地红线,我国就提出了基本农田“五不准”制度和“六个严禁”措施。
同时还要求各地实行基本农田责任监管制度,如有违规使用基本农田都会追究当事人责任。 
近期,在下发的文件中,又提出了三个禁止措施,从内容可以看出,今后国家对基本农田的管理会更加严格。
村民在建房或使用基本农田的过程中,千万不要在这类耕地上盖房或从事林果业等破坏耕作层的行为,一经发现,会追究相应的责任。 宅基地管理“红线” 大家都知道,这些年来,我国对于宅基地的管制已经变得严格化,从宅基地“一户一宅”到宅基地“三项改革”,最后到宅基地确权颁证。可以看出我国现在已经在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体系,一旦确权登记完成,那么对于宅基地的管理会更加严格。 
到那个时候,想圈占、多占宅基地盖房是不可能的事情。虽然说这些年农村违规使用宅基地的现象频发,但今年底确权完成后,我国也会规范宅基地申请、审批、使用等流程。今后,村民建房也必须按照一户一宅的要求进行,如果想多占宅基地建房是不可能的事情。 这条红线是不允许突破的,对于这一点,农民要心中有数了。 环境污染保护“红线” 在社会高速发展的同时,因为随意排污导致耕地被污染的情况愈发严重,再加上人为破坏,一些地方的生态环境变得越来越差,过度的砍伐也导致山区农村出现了水土流失的情况。这些年来,我国也采取了许多措施来改善农村的环境,比如说;划定生态保护区、制定土壤污染防治法,禁止人们砍伐树木,鼓励地方实施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等政策。 虽然这些措施实施后,农村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但在一些地方,仍然有出现监管不力,污水乱排的情况。 
现如今,农业固体污染防治法已经正式实施。从明年开始,大家千万不要随意污染环境,比如说;排放有毒有害污水、随意丢弃有毒有害废渣,淤泥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