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楼主: 古代美

[群众呼声] 旧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自学资料 邛崃古代美 编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3 14:49 | 显示全部楼层
144636b66ds596u5dv66x7.jpg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3 14:49 | 显示全部楼层
144641jp1ywot81fytzknu.jpg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3 14:51 | 显示全部楼层
145239kxl0jrgkgzjhlxlj.jpg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3 14:51 | 显示全部楼层
145039i9zc9yk6sgy86acb.jpg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3 14:51 | 显示全部楼层
145039ur5tfh5thhco3prt.jpg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3 14:51 | 显示全部楼层
145039nxggigg2igg68g8u.jpg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3 14:51 | 显示全部楼层
145039xkxqq10bijth1axq.jpg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3 14:51 | 显示全部楼层
145040zdyv3oyvtzv3qyhd.jpg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3 14:51 | 显示全部楼层
145040gesy2ytysydysf29.jpg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3 14:51 | 显示全部楼层
145040tv9hyvmjammjm79c.jpg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3 14:51 | 显示全部楼层
145040be3qecxlbwxby5u6.jpg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3 14:51 | 显示全部楼层
145041jllhlqo644lsh304.jpg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3 14:51 | 显示全部楼层
145041zhopjzacv1zmsaem.jpg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3 14:51 | 显示全部楼层
145041lm8rzrm2hz202t9j.jpg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3 14:51 | 显示全部楼层
145042uv9nq0zmmsnwscvk.jpg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3 15:03 | 显示全部楼层
六上疑难问题及解答
六上“工具和机械”单元疑难问题解答
黄岩实验小学       王万军
黄岩新前中心小学   池松华
1、 P2  选用什么工具好
分别选择什么工具把铁钉、螺丝钉、图钉,分别从木头上取出来,比较一
下,用什么工具最省力、方便。这个活动一定要开展好,千万不要只是老
师自己演示或者让一、两位学生尝试一下就算数。因为这是本单元的第一
个科学探究活动,为接下去的活动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为了使活动开展好
些,我建议:要尽量为学生准备多种多样的工具,如果剥线钳、钳工锤难
以找到的话,可不用或用其他的工具来替代。
要做好钉板,按教材这样设计的钉板,用羊角锤取钉子难度比较大,因为
钉子太高了,阻力点、支点很难把握。因此我们在设计钉板的时候,钉子
不能选的太大,要选小一些的钉子,最好选3分钉和5分钉两种,螺丝要选
“一字”螺丝和“十字”螺丝,这两种螺丝也要选小一点,螺丝选大了,
学生会拧不动的。
2、P4 下面的工具是不是杠杆
下面的工具是不是杠杆呢?说说我们的理由。
这里的六种工具,他们的形状与撬棍这样的杠杆是不一样,对学生来讲判断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我建议:钻子用螺丝刀来替代,擀面棍用笔杆来替代。我们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实际使用过程的体会来理解,如:可以让学生用老虎钳来剪段铁丝,用剪刀来剪块纸片,用两手压笔杆在桌面滚一滚,在这个过程中找找阻力点、用力点和支点“三个位置”,再来分析是不是杠杆,学生就较易理解了。
用羊角锤拔钉上节课已经解除过,但教材这幅图画的比较模糊,这样拔出
的钉子变弯了。老师在备课时要注意。
3、P7   杠杆类工具的比较
这三种杠杆类的工具,学生是较熟悉的工具,生活中应该有使用类似工具
的经验,但要分别找出它们的“三个重要的位置”,还是比较困难的。我
建议:我们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实际使用过程的体会来理解,如:夹子
夹橡皮,应该让他们亲自多夹几次,感受使用夹子夹橡皮的费力,并分析
三点的关系。
教材的插图,讲的是用铁片撬开铁桶的盖子,按这样手握铁片铁桶的盖子
是撬不开的。仔细看看,不难看出他不是铁片,而是有斜面口的铁棒,很
可能是
“一字”螺丝刀。
螺丝刀学生已经接触过几次,对于螺丝刀,有的学生说它用来撬物体时就是杠杆,但作为拧螺丝钉时用,它就不是杠杆而是轮轴,应予以肯定,大大的鼓励。
4、P8 按是不是省力给它们分类
分析常用的杠杆类工具,按是不是省力的标准给它们分分类。
这些都是杠杆类工具。在物理学里,把杠杆分为三类,即:第一类杠杆的支点在阻力点和用力点之间,这类杠杆有可能省力,有可能费力,也有可能既不省力也不费力。第二类杠杆的用力点一定比阻力点离支点远些,永远是省力杠杆。第三类杠杆的用力点一定比阻力点距离支点近些,永远是费力杠杆。上面已经认识了老虎钳、夹子等类似的工具,在这里重点要研究的是筷子和剪刀。
筷子的用力点、阻力点、支点这三点的位置比较难找,建议:让学生用筷子亲自多夹几次橡皮,认识两根筷子中,其中1根筷子是不动的,另1根筷子在动,在动的筷子里再次认识支点、用力点、阻力点,同时观察同学及自己拿筷子的不当姿势并做好修正。
关于剪刀,建议:教师有必要地进行补充,一是不同用处的剪刀,其阻力臂和用力臂的长短是不同的,如理发剪、缝纫剪、园林剪、手工剪等。二是对于同一把剪刀,使用方法不同,其省力或费力情况也是不同的。三是剪刀的省力或费力与剪刀口的斜面口有关。
对于费力的镊子和筷子这两种杠杆类工具,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设计成费力的?
5、P10用大螺丝刀和同学一起玩一个比力气大小的游戏。
玩这个游戏目的是让学生感受一下在轮上用力比在轴上用力要省力,但是这个游戏做起来难度比较大,因为螺丝刀刀身太滑,刀身、刀柄太小太短,玩起来不但效果不好而且不安全。我的做法:
自己用木头制作一个像手榴弹一样的木棒,木棒的柄和身做的大一点、长一点,让学生玩游戏更妥一些,也比较安全。在指导学生玩这个游戏的时候需要强调手的位置(不管在棒柄上用力还是在棒身上用力,都要尽量将两只手握在最外端)。
6、P12、P13、P14   滑轮的研究
动滑轮、定滑轮和滑轮组的研究,让学生经历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了解动滑轮、定滑轮滑轮组的作用和工作原理,再一次体验到机械带给人们的方便不仅仅是省力。在实验组装的过程中,碰到的关键问题是线的选择。太粗、太细等都会因为摩擦力的因素而影响科学的平衡;而线太长又会影响到实验的效果。我的做法:一般线我选装订档案用的中号线;不选棉线,棉线用毛后摩擦力会增大;不选尼龙线,尼龙线结不好打。
课前一定要将线两端的结打好,结要打成活络结;线的长短要进行反复试做,以免影响课堂效率。
7、P15“小个子战胜大力士”的游戏
这个游戏是本课的高潮,学生非常喜欢这样的游戏。小个子同学可以轻松的把两个“大力士”拉动,甚至可以把两个“大力士”拉到一起去!当绕在棍子上的绳子的圈数越多,小个子玩起来就会越省力,利用滑轮组可以提高工作的效率。从这个游戏的效果、安全角度考虑。对器材的选择和准备,我是这样做的:
用塑料的自来水管套在12的圆钢上,以减少绳子与圆钢之间的摩擦。
在课前进行尝试,仿照教材选好两个男生、一个女生。分别在水管上绳子绕3圈、5圈、7圈、9圈的绳子,让小个子(女生)体会一下,这4种的用力情况。
两根棍子及绳子一定要配合好,实验时三位学生一定要安排好,差距越大越好。
(注:这个游戏有一定危险性,不适宜做)
8、P17螺丝钉也是斜面吗
对于斜面在生活中的具体运用,教材安排了螺丝,我觉得这个材料是很不错的,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安排了两类螺丝的比较(螺纹比较稀疏的和螺纹比较密集的),并且把螺纹放大。其实这两类螺丝就是同高度不同斜面长度的斜面研究,学生一下子在理解上有一定难度。为了突破这个难度,我重新设计了实验。
选用两张高度向同的打印纸,不同长度斜面的三角形,让他们在自己的笔上卷起来,看看有什么不同,发现斜面长的三角形卷起来后,螺纹会更紧密,从中我们不难发现以上两类螺丝,螺纹更紧密的螺丝拧起来更轻松。
9、P18 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是本单元教学难点,教学时要注意什么?
自行车是学生较为熟悉的交通工具,很多学生还骑过自行车,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有很多, 教材安排了13幅插图,我们不可能每样都去研究,那样时间不够用,所以要抓住重点。重点研究齿轮、研究省力和变速的原因,然后通过寻找的方式了解其它部位的简单机械。课堂活动可以重点安排三项活动。
第一项活动“了解人脚蹬的力通过链条和齿轮传到了车轮上”,通过讲解分析,学生还是能较好理解掌握的。需要指出两点,一是有部分学生会把齿轮+链条这个结构,当作滑轮,是需要澄清的;二是在观察大小齿轮转动圈数时,可以用粉笔来用记号,效果比较好。而且明白这一圈数比的关系,也是为下一个活动作铺垫的。
第二个活动“齿轮大小与车速快慢及用力大小的关系”因为骑过变速车有过切身体会的学生不多,所以除了让骑过变速自行车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之外,再通过自行车实物进行分析,后让几个学生骑一骑,改变一下齿轮比,来体会一下速度和用力大小的变化,从而加深印象。在这个活动中,速度关系因为有了第一个活动的铺垫,学生较易掌握,但对于用力大小的区别,有部分学生会简单的认为速度快就省力了,需要引导学生结合机械原理分析思考后再作答。整个后轮是一个轮轴结构,变速齿轮就是轮轴的“轮”,那么齿轮越大,越省力的道理。这样讲了之后,学生能较好的理解了。
第三个活动“认识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一定要让学生观察实物并动手感知才好。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主要是杠杆和轮轴的应用,在分析时,如果认为是杠杆的应用,就要让学生找找支点、阻力点、用力点;如果是轮轴的应用,就让学生找找轮和轴,这样可以加深理解,避免走过场,有看没看。
10、我们曾经使用过什么工具
工具名称
可以做哪些事情
教材要求学生说一说曾经使用过哪些工具,用它们来做过什么事情,怎样使用这些工具的。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对“工具”的定义把握住准,把所有器具都归纳到“工具名称”中去,如工具名称:铅笔;可以做的事情:写字、画画。或者把一些复杂的机械也归纳进去,如工具名称:汽车,可以做的事情:载人、运货。
我在课堂中是这么处理的,1、“工具”名称解释:工具指的是人们进行生产劳动时所使用的器具,不包括学具之类;2、本节课统计的工具是简单工具,不包括各种复杂的机械;3、统计前先举一些简单的例子。
11、关于机械的定义
书上的定义有模棱两可的感觉,书上是这样阐述的:“在工作时,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叫做机械。”我们都知道这个“省力”是针对力学上的,但是很多孩子对省力的外延无限地扩大化;还有对其另一个中心词“方便”,孩子对其也非常模糊;五上教材对“省力”也没有明确地定义,现在突然提出,孩子自然而然对其的定义会扩大化,于是他们自然会想到“电饭锅”、“钢笔”。
小学阶段有一些概念是讲的比较模糊的、宽泛的,老师有时真的没法讲的很清楚。到了中学又会有另外的解释。我在教学简单机械中就把概念简单化,有些东西就回避了。
六上“形状与结构”单元疑难问题解答
黄岩实验小学       王万军
黄岩新前中心小学   池松华
1、P27纸梁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
纸梁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是一个对比实验,做对比实验关键是要控制好不变条件和可变条件。如何控制这些条件?
课前要进行精心的准备和选择。纸质要相同、厚度要相同,长度要相同,纸最好选单面镀膜纸。垫圈的重量要接近相同,买来的垫圈要进行挑选,要选择完整的、厚度一样的垫圈。垫纸条的小木块要做成横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只有宽度不同,可以做成1厘米宽、2厘米宽、4厘米宽。
指导学生做实验时,要把握好:架空的长度要相同,纸条放的朝向要相同,放垫圈的位置要相同,垫圈放置的速度要匀速,弯曲的程度要相同。为了保证纸条弯曲的程度相同,垫圈以纸条弯曲接触到桌面时的垫圈为准,但这个垫圈不计数。这个实验效果十分明显,得出的结论可以是描述性的:宽度增加,抗弯曲能力大大增加。
教材中的测试记录表是一张非常重要的研究表格,它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它能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的实验。对于纸片承重能力的概念如何进行深入的研究、让学生获得更多的信息呢?通过这张记录表能很好的达到目标。在教学过程,这张表格仍然需要做一些相应的修改,使它在学生的实验中发挥更大的效能。修改建议如下:
纸梁的宽度(以最窄的为标准)
1倍宽
2倍宽
4倍宽
抗弯曲能力大小
预测个数
实测个数
差异个数
添加了一个差异个数,主要是要学生关注自己的预测,不要轻易否定自己,当差异个数出现变化时,学生对宽度所产生的变化将变得更加细致。虽然得出预测的原因难以量化分析,但是孩子在实验中会综合性的去关注实验的进展,主动性地推动实验的进程。当学生发现在几次实验时仍然没有达到自己预想的结果,其中激发的实验兴趣和效能是无法估量的,也是教师的辅导难以达到的。
当学生通过分析实验记录表时,发现宽度的增加对纸片抵抗弯曲能力提高效果非常明显的时候,连学生自己也感到非常的惊奇,比他们预想的情况要好得多。 教师完全不用化太多的时间说理。
在研究纸梁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时,教材中的实验记录表格仍然可以修改一下,也要添加一个差异个数,这个预测和实测的差异将更大,强烈的激发起学生探索新的变形对改变抵抗弯曲能力的影响。做不同厚度的纸条可以用相同的纸粘贴而成,纸条厚度就用粘在一起的张数表示。选用的纸不能太薄,太薄的纸自重影响大,它连自身重量都不能承受或几乎不能承受就弯曲了,无法进行对比。
2、P30瓦楞纸板的研究
课本中提出的瓦楞纸板有三层的、有五层的为研究对象,我们的研究问题不要停留于为什么瓦楞纸板抗弯曲能力增强了?我们要在这个点上挖深挖透,如:五层的瓦楞纸板问题的研究:
课前先把所要观察的一些瓦楞纸板一端完整地剥开,作为只供观察的材料,另一端保留原状,留给学生去弯折感觉软硬。
课上首先让学生弯折瓦楞纸板,感觉瓦楞纸板的软硬。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已剥开的瓦楞纸板,从瓦楞纸板的结构中找到探究的方向以发现瓦楞纸的特殊结构,即:五层的瓦楞纸板的结构,是由两层是“波浪形”的纸和三层是“一字形”的纸组成的。接着思考:为什么制作的时候不把五层都制作成波浪形?如果把五层都制作成波浪形,这样的抗弯曲能力不是更强吗?学生能从瓦楞纸板中受到启发,改变形状的纸抗弯曲能力增强,那是要在形状不改变的前提下,如果形状发生了变化,其抗弯曲能力也会受到影响。五层瓦楞纸用三层“一字形”的纸夹住“两层波浪形”的纸,其目的就是固定波浪形的形状,使其抗弯曲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因为前面学生已经对于圆形和方形的形状容易改变形状而坍塌有了认识,所以在此基础上学生还是比较容易理解。接下去用一张10层的平板纸与一张5层的瓦楞纸(宽度一样,长度一样,架空的长度一样,做抗弯曲能力的对比实验。
3、P32 搭一个瓜皮拱
教材用西瓜皮来搭一个拱的活动,呈现了搭瓜皮拱的过程和效果。用西瓜皮搭拱的效果不见的最好,因为,课堂上操作存在一定难度,如:西瓜是实心的,做的拱的厚度要基本一样,对学生来讲是比较难做。我的处理是:
(1)教学工具箱中有拱桥模型,通过用几块塑料块搭出拱桥,然后上面压重物,效果也很好。这个材料有12组,可以分组体验一下,并要求观察各塑料块承重时的变化,以进一步体会拱形承重时的特点。
(2)用冬瓜搭一个冬瓜拱,之所以选用冬瓜,是因为冬瓜容易找到也比较便宜,而且操作也方便,只要切下一个弧形条,宽度在3厘米至4厘米,去掉瓜心,就可以了。
(3)指导制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选个瓜身比较圆的冬瓜,切下一个弧形条,宽度在3厘米至4厘米,去掉瓜心。
把这根弧形的瓜皮条切成单数块(如5块)切单数块是为了在塔建拱时两手好拿。切口线的方向要指向想象中的圆心。切成块后注意按原来的顺序放好。
塔拱时可以在接缝处夹一张纸巾吸收渗出的水,纸巾的大小与切口面相同或略小。要用物体把拱脚处抵住。
4、P33圆顶形和球形
借助乒乓球研究圆顶形结构比较简便,也比较直观。但是实验做起来也有一定的难度。为了降低实验的难度,我在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课前准备。将每个乒乓球对半剪开,在剪的时候,不要沿乒乓球接缝剪,按垂直于接缝的方向剪开,这样剪出来的半个乒乓球就能看到一条明显的拱形,对启发学生思维会有一定帮助。剪出来的半个乒乓球的边不要有破口,不要有波浪形,剪口要平整,要不然会影响实验的效果。
课堂上指导学生。首先让学生观察半个乒乓球,摸摸它的厚度,单手按压感觉它的承重能力。通过这些活动,学生能了解到乒乓球虽然很薄,但却能承受很大的压力。
演示实验。在三个扣在桌面上的半个乒乓球壳上压重物,三个半个乒乓球壳排在桌面上,最好要排成正三角形。三十多斤重物压着都安然无恙,学生感到非常惊奇。但活动关键是要引导学生分析圆顶形结构为何能承受如此大的压力?学生的回答大多停留于:圆顶形是由很多拱形组成的。为了更直观形象,这个知识点,可以给学生打个比方:几个同学手拉手围成一圈往外退,因为手拉住了,怎么也退不开去了,这一圈就是圆顶形的边,也就是拱形的拱足。这样,变抽象为形象,学生更好理解了。
5、P34 塑料瓶的形状
塑料瓶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它是一个比较复杂科学结构,启发学生去观察研究最常见的塑料饮料瓶的形状结构,自己悟出其中的道理是很有意义的。这部分的研究开放性较强,因为瓶子形状的设计还要考虑美观、容易生产、使用方便等方面,所以学生的见解不一定相同。只要见解有道理即可,不必强求一致,我们更追求的是: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分析、独立思考。为了帮助学生观察研究,我是这样做的:
课前把各种形状有代表性的塑料饮料瓶收集起来,洗净晒干。把干净的塑料饮料瓶沿直立方向剪成两半。
把剪成两半的饮料瓶发给学生观察研究。主要启发学生用手去捏塑料瓶的各个部分,从中发现:塑料瓶的底部一般都不是平的,而是向内凹进去,是一种内凹的圆顶形结构,做的厚一些,上部是拱形的,做的也比较厚些,瓶身是直立的,做的薄些。再引导学生从超市中饮料的堆放上进行思考,明白塑料瓶的上下两面是受力点,底部更能承受由上向下的压力,所以要用厚的材料,要加工成圆顶形,而瓶身不会受压,可以做的薄些,也节省了材料。有的还有更为复杂的形状,分析起来,几乎都与增大强度有关。
6、做一个坚固的正方体框架
四边形具有易变形的特点,以及有关正方体的知识,对于学生的理解来说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这节课教学目标可以定位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老师适当的指导下进行做框架,并且做一个比较稳定的框架。但事实的课堂上,学生往往很难在课堂上完成一个比较稳定的框架。我认为在课堂上可以这么处理:1、合理提供材料,提供的材料长短要合适,立杆和横杆的长度和斜杆长度的比约为1:1.5,系杆一定要用橡皮筋,数量要足够多。2、加强指导。指导学生先画草图,计算材料,认识不同长短的材料的作用。制作好一个四边形后用书本压住。3、加强示范,教师可以邀请班级里对手能力比较强的几名学生配合自己上台演示。4、指导合作,让学生明白,一个人很难完成制作框架任务。
六上“能量”单元疑难解答
椒江区实验小学  林志
1、能让指南针的指针发生偏转,肯定是通电导线或线圈吗?
答:不是的。指南针是一个小磁铁,根据磁铁相互作用性质,磁铁可以让指南针的指针发生偏转。根据磁铁有磁性的性质,铁也可以让指南针发生偏转。同时实验中还要排除风、震动等因素的影响。
2、 做通电线圈使指南针的指针发生偏转实验中,为什么没有接通电源,指针就发生了偏转?
答:磁铁和铁之类的物质都会使指南针的指针发生偏转,实验中,如果在没有接通电源的情况下,指针就发生了偏转,很可能是指南针离电池(尤其是一号电池)太近了,电池的外壳一般含有铁。
3、 如下图,都将指南针放到线圈里,指针与线圈平面呈怎样的角度,指南针偏转的角度最大?
答:根据安培定则(右手螺旋定则),通电线圈产生磁场的南北极情况如下图,那么“图一”的指针将发生90度的偏转,“图二”由于图上无法判断螺旋方向和电流方向,如果指南针南北极和通电线圈产生的磁场的南北极方向相同,则指针不发生偏转,相反则发生180度偏转。
4、 用铁钉做铁芯的电磁铁,铁钉会被磁化吗?如何消除?
答:会的,但是剩磁不是很强,如果用钢作为铁芯磁化会更强。
一般的铁钉可以往地上多摔打几次,或者用榔头等硬物敲打,也可以用高温烧的方法消磁。
5、 如何判断电磁铁的南北极?实验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答:可以通过复习“如何判断不知道磁极的条形磁铁的两极”的方法,启发学生剔除“悬挂法”、“水面漂浮法”,利用“相同磁极相互排斥,不同磁极相互吸引”的方法进行判断。方法是:将电磁铁的一端(尖头),接近指南针的北极,如果相互排斥,这端就是北极,相反则是南极。
使用此方法时要注意,如果是相吸的情况,必须验证与南极接近是相互排斥的,因为“电磁铁”没有通电产生磁性的情况下,铁钉对指南针的两端都会“吸引”。
6、 改变电池的数量,电池应该串联还是并联?
答:改变电池数量,电池串联和并联的方法都能改变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串联电池的增加,电压加大,在线圈电阻不变的情况下,电流增大,电磁铁产生的磁力加大。电池并联数量增加,直接加大了通过线圈的电流,电磁铁磁力加大了。不管是串联电池数增加还是并联电池数量增加,都增大了通过线圈的电流量,都能起到增大电磁铁磁力的作用。
7、 铁芯的粗细长短同电磁铁磁力大小有怎样的关系?
答:铁芯的粗细长短与线圈多少、电流大小要相匹配,在线圈多少、电流大小与贴心相匹配的情况下,增加和减少铁芯的长短粗细都是不合适的,也就是说,不是铁芯越粗越好,也不是铁芯越细越好。但是可以确定的是,有铁芯比无铁芯要好很多。
8、 除了线圈圈数、通过线圈的电流强度、铁芯的粗细长短,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电磁铁的磁力大小?它们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的?
答:电线的粗细会影响电磁铁磁力的大小,电线越粗电阻越小在电压相同的情况下,通过线圈的电流越强,产生的磁力越大。铁芯的形状也会影响电磁铁的磁力大小,马蹄形的铁芯比条形铁芯产生的磁力要强,不过线圈在缠绕上左右要相反,一个顺时针,另一个要逆时针缠绕。
9、 电动机有哪些应用?
答:电动机的应用非常广泛,用电“能动”的物体几乎都用到了电动机,像电风扇、电动门、油烟机、电脑光驱、电动车、电动玩具等。即使表面看来不会“动”的一些家电也用到了电动机,像冰箱、空调、吹风机等等。
10、小电动机外壳的磁铁对转子的转动会有哪些影响?
答:小电动机外壳的磁铁应该异极相对;磁铁与转子之间的距离影响转子的转动快慢,磁铁越接近转子,转子转动的越快;同时改变磁铁的磁极方向,转子转动的方向就会改变。
11、如何改变小电动机转动的方向?
答:可以通过改变外壳磁铁的南北极朝向,就可以改变转子的转动方向。改变电流方向(电池的正负极),也可以改变小电动机的转动方向。
12、如何让学生理解木头、声音、滚动的球这些都是具有能量的?
答:在我们小学并不要求掌握能量的定义,我们只是让学生结合自己生活经验对常见的能力形式有个初步的认识。能量是指一个系统能够释放出来的、或者可以从中获得的、可以相当于做一定量的功。比如为什么说木头具有化学能,燃烧这些木头可以加入多少水等;声音为什么具有声能,一个很大的声音可以震破人的耳膜,声音不但具有能量,这个能量有时候又具有一定的破坏性;滚动的球可以撞倒物体,或者在墙上撞出一个坑。这些都是他们具有能量的表现。
13、电风扇是将电能转化为风能,还是先将电能转化为动能,再转化为风能?
答:从最终结果说应该是电能转化为风能,具体的转化过程是电能转化为动能,动能转化为风能。我们在调查家用电器的能量转化时,输出的能量形式应该是指最终能量形式,同时我们也应该分析中间的能量转化过程。
14、用手摇发电机,摇得不够快,发的电太少了,什么方法可以让小发电机转得快一些?
答:一般利用齿轮传动组装成多级变速装置,工具箱中的手摇发电机就是用到了这种方法。
15、煤、石油、天然气所具有的能量与太阳有什么关系?
答:煤、石油、天然气都是由古代的动植物经过长期、复杂的变化形成的,而动植物所具有的能量是直接或者间接从太阳能转化而来的。所以可以说,煤、石油、天然气的能量实际上是储存了亿万年的太阳能。
16、除了煤、石油、天然气,我们使用的能量还有哪些与太阳能有关系?
答:水能和太阳能有关,可以联系三下第三单元“水的三态循环”所学知识,了解水循环中最大的能量来自太阳能。风能同太阳能有关,风的形成是跟地球各处受热程度不同有很大的关系,所以风能同太阳能也是有关的。
六上“生物的多样性”单元疑难解答
浙江台州市椒江区实验二小   王相本
1、动物分类有哪些?
答:在动物界中,根据动物身体中有没有脊椎而分成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主要门类。脊椎动物按照从低等到高等分为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无脊椎动物分为原生动物、腔肠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
在动物分类学上,为了将数量众多的物种进行鉴定、研究,便建立了一个科学的系统,设立了很多的等级,用以表示各种动物间类似的程度和亲缘关系的远近。物种是动物分类的基本单位,将若干相近似的物种归并在一起,称为属,又将一些相近似的属归并在一起,称为科,再将若干科并为目,若干目并为纲,若干纲并为门,门是动物界最高的分类等级,这样从上至下则为界、门、纲、目、科、属、种,形成了一个科学的动物分类系统。有时为了更精确地表达动物间的分类地位和相似的程度,或因各等级间范围过大,不能完全包括其特征关系或系统关系,有的学者将原有的等级再进一步细分,如在某一等级之前加上“总”或在某一等级之后加上“亚”这一级。即为门、亚门、总纲、纲、亚纲、总目、目、亚目、总科、科、亚科、属、亚属、种、亚种等。
“门”是分类的最大单元。目前动物界一共分为30多门,其中主要的有下列几门:原生动物门、多孔动物门、腔肠动物门、扁形动物门、线虫动物门、环节动物门、软体动物门、节肢动物门、棘皮动物门、脊索动物门。
动物类群之间相似程度越大,表明它们的亲缘关系越近;相似程度越小,表明它们的亲缘关系越远。动物分类体系就是力图表明各类动物在进化历程中这种相互之间的自然关系。
2、植物分类有哪些?
答:植物按照从低等到高等的顺序可以分为藻类、苔藓类、蕨类和种子植物。种子植物按照果实有无种皮包被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被子植物按照子叶的数目分为单子叶和双子叶植物。
同样,把植物界各个分类等级按照其高低和从属亲缘关系顺序地排列起来,即将整个植物界的各种类别按其大同之点归为若干门,各门中就其不同点分别设若干纲,在纲下分目,目下分科,科再分属,属下分种。
植物界共分17个门,即裸藻门、金藻门、甲藻门、绿藻门、轮藻门、褐藻门、红藻门、蓝藻门、地衣门、细菌门、真菌门、粘菌门、卵菌门、苔藓植物门、蕨类植物门、裸子植物门、被子植物门。
3、植物的花大多色彩鲜艳,这对其生存和繁殖有什么意义?
答:植物的花色彩鲜艳,是由于它们的细胞液里都含有由葡萄糖变成的花青素。当它处于酸性环境中的时候,呈现红色,酸性愈强,颜色愈红。当它处于碱性环境中的时候,呈现蓝色,碱性较强,成为蓝黑色,如墨菊、黑牡丹等。而当它处于中性环境中的时候,则是紫色。万紫千红,红蓝交辉,都是花青素在不同的酸碱反应中所显示出来的。
植物的花,特别是被子植物的花有了花被,便分化为萼和花冠(花被和花冠通称花瓣)。花瓣不再是绿色,而是比较显眼的黄色、白色或其他颜色。形状也变大了,有的生有蜜腺分泌蜜汁,有的散发芳香。这样能吸引很多昆虫采蜜授粉,完成受精的作用。
昆虫采蜜传粉,经常只采集同一种植物的花朵,这样有利于保证同一种植物间的异花传粉,繁殖后代。从而可以固定物种的特征,包括花的颜色。植物的花朵越鲜艳,就越容易受到昆虫的注意,获得传粉的机会较多。这样经过无数代的选择,在漫长的岁月中造就了植物色彩独特的花。
4、为什么大多数植物是绿色的?
答:植物之所以呈现绿色,是因为有光的存在,植物吸收了光中的其他颜色的光,只留下绿光,因而植物呈绿色。
植物表现为绿色,是因为植物的细胞中含有叶绿素,以便吸收光能,用于光合作用。除了叶绿素外,还有其他类型的光合色素,如胡萝卜素、藻胆素等,它们也是植物光合作用的辅助色素,植物的颜色取决于几种色素的组合。
5、蛇和鳝鱼外形很相似,为什么属于不同类的动物?
答:鳝鱼属于鱼纲,它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以鳍游泳。而蛇属于爬行纲,身体表面覆盖鳞片,大部分是陆生,也有半树栖、半水栖和水栖的,以鼠、蛙、昆虫等为食。因而,蛇和鳝鱼属于不同类的动物。
6、哪种动物是人类的近亲?
答:我们人类在动物分类学中处于脊椎动物门,哺乳动物纲,灵长类 (目),人科,人属,人种。与我们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是灵长类动物,狐猴、懒猴、眼镜猴、猕猴、狒狒、猩猩和长臂猿等都是此类动物。
7、决定一个人是男还是女的基因是什么?
答:在人的细胞中,共有 23对染色体,其中,有22对常染色体,1对性染色体。男人和女人的22对常染色体一样,但是性染色体是不同的。男人的性染色体是由XY组成,女人的性染色体是由XX组成。当产生精子和卵子时,精子中含有22条常染色体和X性染色体或22条常染色体和Y性染色体;卵子中则含有22条常染色体和X性染色体。这样,当精子和卵子受精产生受精卵后,受精卵中含有22条来自父亲的常染色体和22条来自母亲的常染色体,其性染色体一条来自父亲的X性染色体,一条来自母亲的X性染色体,或者一条来自父亲的Y性染色体,一条来自母亲的X性染色体。这样,受精卵的性染色体如果由XX组成,则是女孩,如果由XY组成,则是男孩。
8、为什么有的双胞胎长得那么像?
答:双胞胎分异卵双胎和单卵双胎两种。通常情况下,妇女每月排卵1次,有时因某种原因同时排出两个卵子并同时受精,就产生了两个不同的受精卵。这两个受精卵各有自己的一套胎盘,相互间没有什么联系,叫做异卵双胎,产妇将生出两个婴儿。他们比较相似,而且往往是异性的。这种异卵双胎比较多见,并且与遗传基因、孕妇的年龄及孕妇的生产次数有关。
单卵双胎的形成则与上不同,是一个精子与一个卵子结合产生的一个受精卵。这个受精卵一分为二,形成两个胚胎。
由于他们出自同一个受精卵,接受完全一样的染色体和基因物质,因此他们性别相同,且就像一个模子里出来的,有时甚至连自己的父母都难以分辨。这种相似不仅外形相似,而且血型、智力、甚至某些生理特征,对疾病的易感性等都很一致。我们常说的连体婴儿,实际上就是这种单卵双胎,只是由于当初受精卵分裂时的不完全造成了某些部位相连。
9、转基因植物是怎么回事?
答:转基因植物就是把其他物种的基因转到目的植物上,使目的基因与目的植物的基因组整合,并在目的植物中表达,产生一种具有新的性状的植物。
转基因作物的优点也是显而易见的。首先具有抗虫的功能。现在,河北省90%的棉花地都种上了转基因抗虫棉。其次是抗病毒的功能。我们现在培育的转基因西红柿和甜椒都是抗病毒的。此外,转基因作物的品质一般都发生了变化,像西红柿则变得更耐贮藏而不易腐烂。
10、为什么把森林比喻成地球的绿肺?
答:森林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不但能将太阳能转化为各种各样的有机物,而且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并放出氧气,维系了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净化了环境,使人类不断地获得新鲜空气。因此,生物学家曾说,“森林是地球之肺”。森林与人类的发展,与自然界的生态平衡息息相关。
森林给予人类的是清洁的生存环境,是绿色宝库,而人类对森林的毁坏,却使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灾难频繁。天灾人祸已使全世界约800万平方千米的森林面积锐减为现在的280万平方千米。而且,森林面积目前仍在以每年20万平方千米的数量消失。因此,保护森林、挽救森林、扩大森林,现今已成为人类保护自己的生存的必由之路。
11、为什么说湿地是地球之肾?
答:湿地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丰富和生产力较高的生态系统。称湿地是地球之肾,是因为湿地像肾在我们身体中一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湿地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它可作为直接利用的水源或补充地下水,又能有效控制洪水和防止土壤沙化,还能滞留沉积物、有毒物、营养物质,从而改善环境污染;它能以有机质的形式储存碳元素,减小温室效应,保护海岸不受风浪侵蚀,提供清洁方便的运输方式。此外湿地还是众多植物、动物特别是水禽生长的乐园,同时又向人类提供食物(如水产品、禽畜产品、谷物)、能源(如水能、泥炭、薪柴)、原材料(如芦苇、木材、药用植物)和旅游场所,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然而,全球湿地却正在遭受前所未有的破坏。为此,1996年,国际湿地公约常委会将每年2月2日定为世界湿地日。从1997年开始,世界各国每年都选择各种主题纪念湿地日,广泛宣传湿地知识,倡导保护湿地。
12、苍蝇的存在对整个生物界来说,也有其积极意义吗?
答:苍蝇是双翅目短角亚目昆虫的总称,全世界约有64个科3万4千余种,主要蝇种是家蝇、市蝇、丝光绿蝇、大头金蝇。
苍蝇因携带并传播多种病原微生物而危害人类,苍蝇的体表多毛,足部爪垫能分泌黏液,喜欢在人或畜的粪尿、痰、呕吐物以及尸体等处爬行觅食,极容易附着大量的病原体,如霍乱弧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肝炎杆菌、脊髓灰质炎病菌、蛔虫卵等;又常在人体、食物、餐饮具上停留,停落时有搓足和刷身的习性,附着在它身上的病原体很快就污染食物和餐饮具。苍蝇吃东西时,先吐出嗉囊液,将食物溶解才能吸入,而且边吃、边吐、边拉;这样也就把原来吃进消化液中的病原体一起吐了出来,污染它吃过的食物,人再去吃这些食物和使用污染的餐饮具就会得病。霍乱、痢疾的流行和细菌性食物中毒与苍蝇传播直接相关。
但是,苍蝇在生物界并不是一无是处的。
首先,苍蝇是很多生物的食物,如青蛙、蜻蜓、蜘蛛、螳螂、蚂蚁、蜥蜴、壁虎、食虫虻和鸟类等。现在很多地方用苍蝇来作为蚯蚓的食物,大力进行蚯蚓养殖。苍蝇身上有值得进行科学研究的地方。如苍蝇身上携带的病菌共有60多种,伤寒、痢疾、霍乱、肠炎、结核、小儿麻痹症等对人类危害极大的传染病,苍蝇都能传播。然而,虽然苍蝇自身里里外外全是病菌,它自己却不得病。另外苍蝇没有鼻子,但是,它有另外的味觉器官,并且还不在头上或脸上,而是在脚上。这个味觉器官是如何工作的等都是值得研究的。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3 17:39 | 显示全部楼层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单元一:《工具和机械》
★要求:①流利熟练地一课一课背诵,家长、组长背一课签一课字。
黑体字打头的只提示黑体字内容,没有黑体字的全句背诵。
③括号中的楷体字希望同学们在读的时候重点看。
背诵是为了积累、理解和掌握,希望同学们自觉低理解性背诵,按时完成。
第一课  使用工具
1.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科学道理)
2.机械:机械是能使我们(省力)(方便)的装置。像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构造很简单的机械,又叫(简单机械)
第二课  杠杆的科学
1.杠杆: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杠杆)。杠杆有(3)个点。支撑这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2.杠杆能否省力,主要看:(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和(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3.省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费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第三课 杠杆类工具的研究
1.杠杆举例:
省力杠杆:开瓶器、核桃钳、羊角钉锤、裁纸刀、老虎钳…
费力杠杆:火钳、镊子、筷子、裁缝剪刀、钓鱼竿…
  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天平、订书机、跷跷板…
第四课  轮轴的秘密
1.轮轴:像水龙头这样,(轮)(轴)固定在一起转动的机械,叫(轮轴)。轮轴在轮上用力时(省力),在轴上用力时(费力)。当轴一样大时,轮越大越(省力)
2.轮轴机械:门把手、自来水龙头、汽车方向盘、自行车把手、扳手…
3.实验:螺丝刀刀柄粗细的秘密
  我的猜想:螺丝刀刀柄粗,省力;刀柄细费力。
研究的材料:2把刀柄粗细不同的螺丝刀,2枚螺丝钉、1块木板
研究的方法:(1)分别用刀柄粗细不同的2把螺丝刀把2枚螺丝刀拧进木板中;
             (2)比较2把螺丝刀所用力的大小。
研究的结论:螺丝刀刀柄粗,省力;刀柄细费力。
第五课  定滑轮和动滑轮1.定滑轮:固定在一个位置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它的作用是能(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
2.动滑轮:可以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它的作用是能(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3.同一种工具,用法不一样,所应用的科学原理也不一样,如:螺丝刀拧螺丝钉运用了(轮轴)的工作原理;螺丝刀撬罐头盖,运用了(杠杆)的工作原理。
  
第六课  滑轮组
1.滑轮组:(动滑轮)(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它的作用是机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滑轮的组数越多,就越(省力)
  
第七课  斜面的作用
1.斜面: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斜面)
2.斜面省力大小和什么有关:斜面能(省力),省力大小和(坡度)有关;坡度越小,斜面越(省力),坡度越大,斜面越(不省力)
3.斜面机械大桥的引桥、螺丝钉、楼梯、斧刃、盘山公路…
4.有些工具是几种简单机械的组合,如:剪刀是(杠杆)(斜面)的组合。
5.盘山公路修成“S”形是为了:降低斜面的坡度,使汽车上山更省力。
6.实验:斜面能省力吗?
我的猜想:斜面能省力。
研究的材料:斜面、弹簧测力计、玩具小车、记录纸
实验方法:(1)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直接提升小车所用额力,并记录;
           (2)把小车放在斜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沿斜面拉动小车所用的力,并记录;
            (3)比较直接提升小车和沿斜面拉动小车所用力的大小。
7.实验:斜面坡度大小与省力的关系
我的猜想:斜面坡度小,省力多;斜面坡度大,省力少。
研究材料:坡度不同的两个斜面、弹簧测力计、玩具小车、记录纸
改变的条件:斜面坡度的大小
不改变的条件:玩具小车的轻重、斜面的光滑程度
实验方法:(1)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在较小的斜面坡度上拉动小车所用力的大小,并记录;
           (2)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在较大的斜面坡度上拉动小车所用力的大小,并记录;
           (3)比较在两个斜面坡度上拉动滚轮所用力的大小。
第八课 自行车的简单机械
1.自行车的特点:自行车是(简单)、(方便)、(环保)的交通工具。自行车是依靠(人的力量)前进的,(链条)与两个(齿轮)的啮合,起到传递动力而使自行车运动的作用。
2.大小齿轮:用大齿轮带动小齿轮,小齿轮转动比大齿轮(快);用小齿轮带动大齿轮,大齿轮转动比小齿轮(慢)
3.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
杠杆:刹车、车铃按钮、后架上的弹簧夹
轮轴:车把手、小齿轮和后车轮、脚踏板和大齿轮
滑轮:车轮和车轴、脚蹬板和脚蹬轴
斜面:螺丝钉
单元二:《形状与结构》
第一课  抵抗弯曲
1、纸梁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是:(增加纸梁的宽度,纸梁的抗弯曲能力增强)。
2、纸梁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是:(增加纸梁的厚度,纸梁的抗弯曲能力大大增强)。
3、横梁的放法:横梁一般都是(立着)放的,这样更能增加横梁的(抗弯曲)能力。
4、影响横梁抗弯曲能力的因素:横梁的抗弯曲能力与(横梁的材料)、(横梁的长短)、(横梁的宽度)、(横梁的厚度)等因素有关。材料的宽度和厚度中,(厚度)更多地影响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5、实验:纸梁的抗弯曲能力与厚度有关?
   我的猜想:纸梁的抗弯曲能力与厚度有关。纸梁厚,抗弯曲能力强;纸梁薄,抗弯曲能力弱。
   改变的条件:纸梁的厚度
   不变的条件:纸梁的宽度、放垫圈的位置、书本的距离
   实验材料:厚度不同的纸梁、垫圈、书本、记录纸
实验过程:(1)把薄的纸梁放在两堆书上,在纸梁的中间摆放垫圈,记录承载的垫圈数。
         (2)把厚的纸梁放在两堆书上,在纸梁的中间摆放垫圈,记录承载的垫圈数。
         (3)比较厚度不同的纸梁承载的垫圈数。
  
第二课  形状与抗弯曲能力
1、材料改变形状的目的:把薄板形材料弯折成“V”“L”“U”“T”或“工”字等形状,虽然减少了材料的(宽度),却增加的材料的(厚度),增加(厚度)是能大大增强(抗弯曲能力)的。
2、增加材料的抗弯曲能力的方法有:(增加宽度)、(增加厚度)、(改变形状)三种。其中最能增加材料抗弯曲能力的是(改变形状)
  
第三课  拱形的力量
1、拱形承载重量的特点:拱形承载重物时,能把压力(向下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拱形会产生一个(向外推)的力,抵住这个力,拱就能承载很大的重量。
2、古代的城门、桥梁造成拱形,是为了:(更加牢固)
  
第四课  找拱形
1、圆顶形的特点:圆顶形可以看成(拱形)的组合,它有拱形(承载压力大)的特点,而且不产生(向外推)的力。
2、球形的特点:球形在各个方向上都可以看成(拱形),这使得它比任何形状都要坚固。
3、圆顶形、拱形、球形承载压力从大到小的是:球形、圆顶形、拱形。
4、生物体中的拱形:人的头骨、肋骨、足弓、乌龟壳、蛋壳、贝壳。
  
   
第五课 做框架
1、框架结构:像铁塔这样(骨架式)的构造叫做(框架结构)。框架结构中的斜杠,起着(推或拉)的作用,从而不易变形。
2、框架结构稳固的原因:框架结构中,斜杠使长方形的框架变成(三角形),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从而使框架更牢固。
  
第六课  建高塔
1、框架结构的铁塔不容易倒塌的原因是:(上小下大)、(上轻下重)、(框架结构能有效减小风的阻力)。
2、塑料瓶怎么放不容易倒:塑料瓶(倒放)容易倾倒,是因为(上大下小);塑料瓶(正放)不容易倒,是因为(上小下大);如果(在塑料瓶内装一些水),塑料瓶就更不容易倾倒,是因为(上轻下重)
  
第七课  桥的形状和结构
1、现在大跨度拱桥的特点:拱一般在桥面的(上方)。这样的桥,桥板拉住了拱足,抵消拱产生的向外的推力。桥面被水平方向的力拉紧,还增加了桥面的抗弯曲能力。桥面也比较低而且平坦,方便通行。
2、桥的分类:桥根据建造桥的材料分,有(石桥)、(木桥)、(钢铁桥)、(混泥土桥)等;根据桥梁的结构分,有(拱桥)、(钢索桥)等。
3、钢索桥的桥塔建那么高是为了:(减少钢缆的拉力)
  
第八课 用纸造一座“桥”
1、许多植物的茎、动物的的骨头、生活中的钢管都是空心的,是因为:(同样多的材料,空心的管状比实心的棒状粗得多而且任何方向的抗弯曲能力都相同)。
2、实验:比较普通报纸和普通白纸的抗弯曲能力
我的猜想:普通白纸的抗弯曲能力比报纸强。
改变的条件:纸的材料
不变的条件:纸的宽度、厚度、长度,放垫圈的位置,书本的距离
实验材料:长20cm、宽20cm的报纸和普通白纸各一张、垫圈、书本、记录纸
实验步骤:(1)把普通白纸放在两堆书上,在纸的中间摆放垫圈,记录承载的垫圈数。
           (2)把报纸放在两堆书上,在报纸的中间摆放垫圈,记录承载的垫圈数。
           (3)比较报纸和普通白纸承载的垫圈数。
注意事项:(1)纸的长和宽要合适;
            (2)摆放垫圈时要轻轻放;
            (3)垫圈摆放的位置和书本的距离不能变。
  
  
  
  
第三单元能量
第一课  电和磁
1、第一个发现电磁现象的科学家是:丹麦的(奥斯特),他发现通电的导线能使指南针(发生偏转),电流越大,偏转角度(越大),而且指南针的偏转方向和(电流方向)有关。
2、做通电导线短路使指南针发生偏转实验时,要注意:只能接通一下,马上断开,时间不能长。
  
第二课  电磁铁
1、电磁铁:(线圈)(铁芯)组成的装置叫(电磁铁)
2、电磁铁的特点是:接通电流,产生(磁性);切断电流,(磁性)消失。
3、电磁铁的南北极:电磁铁的南北两极和(线圈缠绕的方向)、(电流的方向)等因素有关。
4、实验:电磁铁的南北极与线圈缠绕的方向有关吗?
5、实验:电磁铁的南北极与电流的方向有关吗?
  
第三课  电磁铁的磁力(一)
1、电磁铁的磁力大小:电磁铁的磁力大小和(线圈的圈数)、(电流的大小)、(铁芯的粗细)等因素有关。
2、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的圈数关系的实验。
3、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的圈数有关:线圈多,磁力大;线圈少,磁力小。
  
第四课  电磁铁的磁力(二)
1、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电流的大小关系的实验。
2、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电流的大小有关:电流大,磁力大;电流小,磁力小。
3、制作一个强磁力的电磁铁,方法有:增加线圈的圈数、增大电流、增粗铁芯。效果最好的是(增加线圈的圈数)
  
第五课  神奇的小电动机
1、电动机:电动机是用(电)产生动力的机器,工作原理是:(电)产生磁,利用(磁)的相互作用转动。
2、电动机中换向器的的作用是:(接通电流并转换电流的方向)
3、小电动机的组成:小电动机由(外壳)、(转子)、(后盖)三部分组成。外壳中有(磁铁),转子中有(线圈)、(铁芯)(换向器),后盖中有(电刷)
  
第六课  电能和能量
1、电能:电具有的能量,叫(电能)。能量的主要形式有(电能)、(热能)、(声能)、(动能)、(化学能)等。
2、用电器:所有的用电器都是一个(电能)的转化器,能够把输入的(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量。
  
第七课  电能从哪里来
1、电池的种类:干电池(化学能—>电能);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电能);蓄电池(化学能<——>电能)
2、电动机和发电机:(电动机)把电转化成磁,利用磁的相互作用移动。(发电机)能够把磁转换成电。所以当电动机被用来发电时,就应该叫它(发电机)了。
3、用手转动小电动机,线圈中的指南针会发生偏转,说明:导线中有电流,小电动机发出电来了。
  
第八课  能量与太阳
1、煤的成因:煤是几亿年前的(植物)被埋在地下,与(空气)隔绝,长期受(高温高压)的作用慢慢变成的。
2、石油、天然气的成因:石油、天然气是几亿年前的(低等生物)被埋在地下经过长期、复杂的变化形成的。
3、不可再生能源:我们今天使用的煤、石油、天然气是存储的亿万年的(太阳能),是(不可再生能源)
4、可再生能源:我们今天大力开发的新能源有(风能)、(水能)、(太阳能)、(沼气)、(地热)、(核能)等都是(可再生能源)
  
单元四:《生物的多样性》
第一课  校园生物大搜索
1、物种数量: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并分类记载的生物超过(200万)种,估计地球上现存的物种应该有(200万—450万)种。
2、寻找动植物时,遇到不认识的动植物,可以:画下来或拍成照片,再编上号。
第二课  校园生物分布图
1、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时,有的地方校园生物种类太多,写不下时,可以:给生物编号,写号码。
2、珍惜动物的分布区域:
藏羚羊:西藏、青海、新疆    扬子鳄:浙江、江西、安徽、江苏
大熊猫:四川、山西、甘肃    白鳍豚:长江中下游、洞庭湖、钱塘江
珙  桐:贵州、四川、云南
第三课  多种多样的植物
1、科学家分类植物的方法:科学家主要根据植物的(特征)对植物进行分类。如他们根据植物有没有花把植物分成了(开花)的植物和(不开花)的植物。
2、植物的种类:在植物中,已发现的种类约有(30多万)种,开花的植物约占(一半以上)
3、不开花的植物:在不开花的植物中,(蕨类)、(藻类)、(苔藓类)和开花植物一样,自己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菌类)不能自己制造养料。
4、举例:
开花的植物:月季、凤仙花、桃花、水仙、玫瑰    蕨  类:金钱蕨、铁线蕨
藻      类:海带、紫菜、石花菜、海藻          苔藓类:葫芦藓、地钱、青苔
第四课  种类繁多的动物
1、科学家分类动物的办法:(分类)是研究动物的一种基本方法。科学家根据动物(骨骼的特征)将动物分为(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两大类。身体中有(脊柱)的动物叫(脊椎动物),没有(脊柱)的动物叫(无脊椎动物)
2、动物的种类:在动物中,已发现的种类有(150多万)种,(昆虫)是动物王国中种类最多的,已知的达到(100多万)种,约占80%。
3、动物分类:
脊椎动物
鸟类
身体上长羽毛
鸽子、麻雀、大雁、老鹰、燕子
哺乳动物
直接接生小动物,用乳汁喂养小动物
人、牛、狗、猪、鲸鱼、蝙蝠、海豚
鱼类
终生在水里生活,用鳃呼吸
鲤鱼、黄鱼、泥鳅、带鱼、金鱼
爬行类
肚皮贴地爬行
扬子鳄、乌龟、蛇、壁虎
无脊椎动物
昆虫类
身体上有三对足
蚂蚁、蝗虫、蜜蜂、蚊子、蝉
  
  
第五课  相貌各异的我们
1、每个人的相貌都是(唯一)的,世界上找不到两个一模一样的人。
  
第六课  原来是相互关联的
1、生物的形态结构:植物和动物所具有的形态结构,使它们与(生活环境)相适应。
仙人掌将叶退化成尖刺是为了(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
香蕉长着又宽又长的叶子是为了(加速体内水分的蒸发),调节自身温度。
2、猫的爪长有厚厚的肉垫是为了(减少行走时发出的声音)
鸟的爪长成钩状是为了(便于抓住树干和捕食)
鸭的蹼脚是为了(便于游泳时划水)
苍耳的钩刺是为了(便于钩住动物的皮毛传播种子)
莲子的外壳是为了(便于在水中漂流)
在蒲公英的带绒毛的种子是为了(便于随风飘散传播种子)
  
第七课  谁选择了他们
1、生物与气温的关系:生物学家发现,同一种生物,越冷的地方,个体就(越大),身体越接近(圆形),并且鼻子、耳朵、腿等暴露在外部的器官就(越小)
2、地球从出现简单生命到现在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地球(环境变化)是主要原因。人类对生物生存(环境)的改变和对一些动物的(驯化)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3、家猪是由(野猪)驯化来的;
家鸭是由(野鸭)驯化而来的;
(水稻)(稗子)杂交形成杂交水稻;
金鱼是由(鲫鱼)培育而来的,以上这些都是(人工选择)的结果。
(长颈鹿)、(北极熊)、(北极狐)、(青蛙)等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第八课  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1、生物的多样性:指的是地球上生物圈中所有的生物,即(动物)、(植物)、(微生物),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基因)(生存环境)
2、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中国)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12个国家之一。
3、《生物多样性条约》:(1993)年正式开始实施,每年的(5)(22)日被称为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全世界已经有(180)多个国家是《生物多样性条约》的缔约国。
4、已经灭绝的生物:拟斑马、袋狼、卡罗莱纳鹦哥鸟。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