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几代领导人不断探索适合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从特区——新区——自贸试验区,“中国几乎囊括了世界实行特殊经济政策区域的所有形式。”实践证明,我们的改革是卓有成效的,它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传奇:从特区到自贸区》这本书,以纪实文学深度解读中国特区,以传记形式回溯中国历史大变局。从最早的5个经济特区到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国家级新区等各种特殊形式的经济区域,再到以上海自贸区为代表的多个中国自贸区的建立,讲述了中国大地上开启的一场场新的伟大试验。 作为《浦东开发》原总编辑和《浦东时报》原副主编,《中国传奇:从特区到自贸区》的作者谢国平是资深媒体人出身,这也是继《中国传奇:浦东开发史》之后,其“中国传奇”系列图书的第二部作品。作者顺着中国经济特区的发展故事,来到波澜壮阔的历史现场,讲述真实故事和鲜活人物的纪实文体,让读者尤其是年轻读者得以明白是什么样的“神奇力量”造就了从特区到自贸区的崛起之谜。本书除了有吸睛的文笔与大量历史细节,最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始终站在大历史的角度,不但给读者造就震撼的阅读感受,更能引发我们对中国改革开放历史与未来的深刻思考。 中国人摸着石头一步步过河,不断地在特定区域实施特殊政策,进行制度试验,以开放倒逼改革。八十年代,中国建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五个经济特区。1984年邓小平视察南方,最终为深圳写下了25个字: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表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书中从各个层面描述了经济特区给中国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的许多改变。1992年,中国加快改革开放后经济特区模式移到国家级新区,最早的新区是上海浦东。“80年代看深圳,90年代看浦东。”浦东新区是国家新一轮改革的重要标志。到2016年,由中央批准的国家级新区达到18个,从南到北,从沿海到内地,中国新区遍地开花。 谢国平在书中以火车头到动车组形容,如果最早的五个经济特区似火车头拉动了中国经济,那么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国家级新区等各种特殊形式的经济区域如动车组,使列车跑得又快又稳。 正如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原主任、浦东新区管委会首任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赵启正推荐时说:“《中国传奇:从特区到自贸区》给读者提供了一个路径,读者可以沿着特区——新区——自贸试验区一路读下来,感受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脉络。” 读《中国传奇:从特区到自贸区》,感受我国的发展轨迹与时代脉搏,为国家的取得的巨大成就而骄傲,更加敬佩带领中国人民走出一条新的发展道路的设计者们,和站在改革浪潮前端的勤劳勇敢的弄潮儿,他们鼓舞着我,勇于创新,不怕困难,向自己的理想而奋发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