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的一个热点话题:老师要求家长批改作业、辅导功课,导致家长不满,退出家长群。对此,请谈谈你看法。 当你是旁观者,你怎么看? 如今,为例更好的联系家庭和学校,很多班级组建了家长群,但是家长群不同于“好友群”很多时候老师会把孩子的一些近况发在群中,其中不乏一些令人尴尬,和难过的问题,例如孩子成绩不好,不写作业,等等。此所引发的家校矛盾日益突出,错不在“群”,而是家校教育错位,还需家校均以孩子成长为核心相互理解、配合。 具体分析家长退出家长群的原因,我们来分析分析: 家长对教师职业的理解发生了变化。 古代,师父,师父,即是师也是父,古代很多学生是交了束脩以后,住在老师家,同吃同住,从老师一言一行中学习文章及做人的道理,渐渐地变成了学堂,渐渐地有了教室。现代教师职业不再是传统的“先生”,许多家长把教师理解为承担教育职责的专业工作者,甚至理解为教师是服务者,家长和学生是被服务者;并不是哦~老师教授的是知识是未来如何生存,同样需要家长教授如何与人相处,社会性的融入。 如今,老师让家长参与到学习中,但是家长的辅导压力较大。大多数家长白天要上班,甚至晚上还要加班,回到家后不能休息片刻,还要辅导孩子作业,长期压力情绪积压导致退群; 其次,在家长参与了一部分老师的事情后,在老师面前的作业更“漂亮”,但是并不代表学生的真实水平,老师的职责界限不明。让家长辅导孩子是让家长对孩子的成长情况更加了解,但老师把每天的课业都让家长批改和辅导,背离了初衷; 接下来就是社会的一个情况,过度无序的教育竞争。孩子成绩的好坏关乎升学,家长和学校都过分看重,双方压力都大。会让大家把注意力关注到一个共同的话题“分数”,为了让“分数”变得“漂亮”,大家费尽心思。 四川事业单位考试网带您来看看这件事带来的危害。 (1)不利于家长和学校形成良好的关系。家长退群时的情绪极大,其他家长也是深受其痛,不再信任老师和学校; (2)不利于孩子成长。家长退群就会导致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对孩子的成长情况了解不全面,无法给予针对性地引导。 那建议学校老师和家长之间相互理解。 (1)改善对孩子作业的辅导机制。家长确实有必要了解和参与孩子的学习动态,每天高强度的批改和辅导,任务太多,不妨降低压力,一周辅导和批改一次; (2)老师要明确自身职责。教学中自己的工作任务不能推诿,要敬业爱业才能获得家长的认可; (3)丰富家校沟通方式。家长群里除了有老师和家长外,还应该有校领导,即时了解和协调好老师和家长的困难,同时,也可每月开展一次家访或线下家长会,相互了解家庭情况和教师工作情况,增进彼此的理解,共同把重点放在孩子的成长上。 对此,教育部也出台了相关条例:10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针对“杜绝将学生作业变成家长作业”的问题,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俞伟跃表示,教育部的态度是一贯的、坚决的。教育部将严格落实作业的管理工作,对于违反有关规定,特别是布置惩罚性作业、要求家长完成或批改作业等明令禁止的行为,发现一起,严处一起。 叫停“家长批改学生作业”行为 学校必须控制作业总量,严禁挪用挤占自习课时间。 教师必须精准布置作业,严禁布置惩罚性、重复性作业。 教师必须亲自批改作业,严禁家长、学生代劳。 同时,家长要做好学生家庭作业的督促落实。 相互配合,合理引导学生学习,过一个有意义健康的学习生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