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获得《顺庆文化大观》一书,今日偶尔翻到第五编“文存”《赋》类,其中《三国源赋》赫然入目。因为早就听到几位南充文人对此作的议论,今见真容,认真拜读后果然如是。
《三国源赋》于几年前镌刻在顺庆区西河廊桥南头,系成都某“著名辞赋家”所作,据悉曾支付一笔不菲的稿酬。此作称“赋”,却难以将其归类,似乎不伦不类!说是骈赋吧,却不符必须对仗用韵之章法,文中诸多词性不对,有的用韵不妥,且间杂大量散句;说是文赋吧,文中又有大量骈句。
仅题目及第一段就问题多多,如参加全国征赋,只看第一段就会被毙!然此文却勒石刻碑以留存后世……此文太长(1700多字),实在读不下去,后面就懒得细看了。现仅指出十分明显的问题,以免误导大家,特别是误导初学作赋者。
一、违规使用繁体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四条规定,公共场合应当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基本的用语用字,即不能使用繁体字。此作为繁体字用行草书就(见图),欲令人不识字而不能品评乎?
二、《三国源赋》题目大错。南充非魏、蜀、吴三国建国之地,岂能称之为“三国源”头。先有南充陈寿的《三国志》,才有后来名扬海内外的《三国演义》,故南充被史学家确定为“三国文化源头”。因此题目应为《三国文化源头赋》才对。
三、原文第一段(括号数字对应下面点评内容):
三国文化,天下之奇观也。岁月不居,悠悠两千载而影响;流风所被,浩浩八万里而播远。气势恢弘,精核博赡;义理深厚,包罗万端(1)。唐三千,宋八百,歌舞楼台三国戏;武侯祠,关帝庙,高风亮节天地间(2)。可以安邦国,可以为商战;可以兴外交,可以善谋算(3)。嗟乎,一物而兼众美(4),求其正,溯其源,则非陈寿之《三国志》莫属焉。
第一段点评:
(1)“精核博赡”与“包罗万端。”根本不对仗。
(2)“唐三千,宋八百,歌舞楼台三国戏;武侯祠,关帝庙,高风亮节天地间。”为三句隔。然两奇一偶句无一对仗,居然数词对名词,名词对形容词。
(3)4个“可以”。赋非散文,且隔句重韵,乃犯辞赋之忌。
(4)“一物而兼众美”虽指《三国志》,但比喻却不恰当。志书内容包罗万象,岂可称“物”且“众美”,实在是牛头不对马嘴,令人不知所云也!
四、辞赋的最大特点在文字精练,故当今征赋大多要求800字以内。短的100字,最长的也不超过1200字。此作居然长达1740多字,分8个段落。其中一些语句实与“三国”无关。比如第7段:“人者,符号之动物也,钱钟书先生识其堂奥,有“未名若无”之论。名者,符号也,文献也,史乘也,学术之范畴体系也,人类认知大千世界之重要津梁也。实之固在,然无名以命之,则思之何由,识之何从,而实安在哉?”不知这段话与三国文化有何关系?况且标点符号也有错误!
编辑辛苦,功不可没;不熟赋文,情有可原。本人冒昧指出问题所在,实在是责任心使然!否则继续求所谓“辞赋家”“砖家”定制作品,只能是滥竽充数也。再如南充市政广场四个柱子上的《源远流长赋》、西充《纪信广场赋》,实在不符赋体之基本章法;去年一月报载《双女石公园赋》,647个字符,“双女”居然出现5次,赋作用词是不允许重复的……这些大作实在有损南充作为赋圣故里、文化大市之称号。
难道如今也是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么!因此建议今后南充征赋应面向全国,花钱不多,且可择优选用,以流芳千古。当然,这得评委辞赋水平较高、道德品质高尚才行,否则又可能像前几月征集《新北湖赋》那样,令人耻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