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踏上了一年一度的出行行程,几家人一路,有说有笑,开启了环绕东北之行。车上有初入大学尚不算懂事的、有高考毕业即将进入高校的天之骄子、有小学毕业开启人生考试历程的才女、还有在幼儿园混得风声水起的小“开心”、剩下的就是一帮人到中年相夫教子的“才俊”了。 车又一次沿着高速公路从“蜀道难”开启了出蜀,如今若“谪仙人”再入川,估计不会再发出“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千古名句了!如今倒不是蜀道难,而是限速凶。其实对于冰雪路面应该执行冬夏通行速度也许更加科学一些。 过西安、渭南便是“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逾。胡来但自守,岂复忧西都。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艰难奋长戟,千古用一夫。”陕、晋、豫三省交界的潼关了,诗圣杜甫在他的名诗《潼关吏》中道尽了潼关的险峻,所以自古以来,潼关为兵家必争之地。 发生在这里的历史故事与神话传说源远流长,如:女娲抟土造人、闻太师命丧绝鹿岭、曹操关河战马超、国军誓死抗日寇等历史重要事件,据有史可考的战事即达百余次。潼关古城历遭损毁。但真正对其伤筋动骨的则是“两个人”,一个是“日本人”,在长达八年的抗日战争时期,遭到了日本侵略军飞机和大炮的空袭轰炸,古城内的许多建筑和城墙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二个是“苏联人”。苏联人设计了三门峡水库,从1959年开始修建,古城被设为了淹没区,被迫整体搬迁,古城遭到毁灭性的损毁,县城南迁,巍巍雄关,就此消失……老潼关古城的样貌现在也只能从书本和博物馆中去了解其貌了。 来到潼关古城,却是一个在原来古城位置重新打造的古城,还没有完全完工,也没有什么游客,在看过陕、晋、豫三省不同风景后,又顺路而下到黄河边上。正值黄河汛期,黄河水面宽敞,在这里你会真正感觉到黄河象条宽敞的大河。我们停好车在附近转,发现还保留有当年抗战时期国民党军队修建的碉堡,开有不少以吃黄河鱼为主的农家乐。我们选择了坐快艇近距离的感受母亲河的博大与包容,近距离的游览黄河两岸风光和体验黄河之水。俗话说:不到黄河心不死!我们到了黄河心也甘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