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里有的广场、公厕,我们这里都有。呼吸着大自然的新鲜空气,居住在这里很舒心。”1月9日上午,营山县灵鹫镇青山子村村民冯子怀高兴地告诉记者,他家原有的危旧房屋变成了菜园,露天旱厕改造成了可冲水的卫生厕所,出门就可在相邻的产业园务工。
这些都是营山县开展脱贫攻坚以来,发生在群众身边可喜变化的一个缩影。
做强产业 增强“造血”功能
踏访青山子村,但见大小不一的淡水鱼基地在田间错落有致,水面不时可以看到鱼儿游过。2017年,村里建起淡水鱼养殖基地,鼓励村民们一起干,并每年给建档立卡贫困户分红。
当地村民经常在基地做零工,村民龚永干是受益者之一。“我家曾是建档立卡贫困户,2年来一直在花椒产业园和淡水鱼养殖基地打工,收入非常稳定,目前已顺利脱贫。”龚永干告诉记者,在基地干活,既可以增加收入,还可以照顾家庭,一举两得。
青山子村曾是典型的贫困村,以前村民们靠着一亩三分地过日子。2019年起,市医疗保障局结对帮扶青山子村,经过专家会诊把脉,提出“传统产业提质增效、规模产业招大引强、特色产业集体创收”的发展思路。
市医疗保障局争取各种资源,想方设法为村子谋划致富产业,实施扶贫项目。村里先后建起花椒产业园、莲藕基地、淡水鱼养殖基地、中药材种植基地。该局还积极联系营山县农业农村局、乡镇兽防站及相关专家,多次组织开展种植养殖分类技能培训,提升村民种植养殖水平。目前,全村基本形成“旱地种药材、水田种莲藕,水产、特色产品、整村推进旅游产业”的扶贫模式,有效推动当地乡村振兴工作,带动周边村子和村民走上产业兴旺、脱贫致富之路。
打通产业路 助力山村发展
说起变化,青山子村党支部书记龚继涛说,过去,全村只有一条水泥路,村民们赶场不仅要走泥巴路,还要坐船过河,往返差不多要2个半小时。帮扶单位积极联系修路建桥,全村新建11.2公里水泥路、5公里产业路和入户路,实现家家户户通水泥路。路通了,老百姓到场镇只要10多分钟。
路通了,产业也发展起来了。2019年至今,在市医疗保障局的支持协调下,村里新修2公里产业路,方便了业主货物运输;新建150余亩莲藕基地、230余亩中药材种植基地,壮大了产业园规模,直接增加群众分红7500元;为全村农户发放1200余只鸡苗,鼓励群众发展养殖业,增加收入;新建3盏太阳能路灯,安装智能监控,改善了老百姓生活环境;修建9个错车道,改善道路路况;更换智能抽水设备,解决了水源差、高峰用水缺水问题……
易地扶贫搬迁 村民奔向新生活
1月9日上午,沿着一条条宽阔干净的水泥路,记者随意走进一户村民家中看到,房前屋后干净整洁,自来水开关一拧,水就哗哗地流淌而出。80岁村民周正杰家门口摆放着几盆花草,125平方米的房屋内,自来水、热水器、电视、冰箱等一应俱全。
周正杰告诉记者,以前,他家的房子年久失修,经常漏风漏雨。2018年,依托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他和老伴住进了安置点的新房。“能住上这样的好房子,全靠党的好政策。”周正杰老人说,这几年,帮扶单位和帮扶干部给整个村带来了希望,现在出门就是水泥路,交通、生活方便,儿子有打工收入,家人就医、生活有保障,日子过得踏实。
“让乡亲致富,是帮扶干部的最大心愿。”市医疗保障局驻青山子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吴东介绍,如今的青山子村,有的村民已经开上了汽车,外出务工返乡的村民也没有人愿意离开青山子村。山清水秀、草绿天蓝的这片土地,让大家更加依恋。(来源:南充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