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安属川陕革命老区,是一个集丘区、老区、库区于一体的传统农业大县。2014年,全县共识别建档立卡贫困村171个、贫困人口5.3万,贫困发生率8.9%。
近年来,蓬安县坚决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到2019年,5.3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农村绝对贫困历史性消除。2020年,蓬安作为全省接受国家普查的8个非国贫县之一,顺利通过国家脱贫攻坚普查。
A 围绕两不愁三保障 对标对表“干”
1月12日清晨,蓬安县龙蚕镇鹭鸶田村的一座民居前,村民蒋登华正在认真地清扫道路,随后又从家中提出一桶水,均匀地洒下,压一压浮尘。
自从搬进了这个75平方米的新家,住在干净明亮、暖和的屋子里,蒋登华每天的心情都非常好。
今年71岁的蒋登华曾是龙蚕镇鹭鸶田村的贫困户。早些年,常年患有慢性病的他独自守着山坳坳里的老宅,靠一亩三分地维持生计,日子过得捉襟见肘。更让他抬不起头的是,四十余岁的儿子仍然单身。贫困像一块巨大的石头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2014年,随着脱贫攻坚号角的吹响和各级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蒋登华一家被评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考虑到老人家年事已高且身患多种慢性病,村里为他家申请了低保兜底,解决了生计问题。通过易地扶贫搬迁,一家人也从山坳坳里搬出来,住进了宽敞明亮、通电通水的新房子。
与此同时,鹭鸶田村也迎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修建了近10公里水泥路,通组入户路实现硬化,12处集中供水站让家家户户都能吃上自来水,建成达标卫生室、文化室、文化广场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村里还引导村民发展黄精(中药材)产业、生猪养殖产业,推动庭院经济规模化发展。2017年底,包括蒋登华在内的44户贫困户153人全部脱贫,鹭鸶田村成功退出贫困村序列。
2019年,外出务工多年的儿子回家发展养殖业,还带回了儿媳妇。蒋登华高兴不已,走路都挺直了腰板。
“脱贫攻坚,就是要围绕两不愁三保障,解决贫困群众的根本难题。”蓬安县扶贫开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蓬安始终把两不愁三保障作为脱贫之本,千方百计固根基,对标对表加油“干”。2016年以来,该县累计投入扶贫资金24.59亿元,新建村组道路1397公里、便民路1876公里,完成危房改造2.7万户、易地扶贫搬迁2700户、“五改三建”5432户,同步推进农田水利、通信网络、用电保障等工程,所有行政村实现100%通硬化路、用水有保障、网络全覆盖,所有脱困户实现安全住房、安全饮水、生活用电、广播电视100%达标。
在狠抓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该县狠抓致富产业培育,深入实施产业扶贫示范工程,采取“单村新建、联村共建、跨乡连片”的方式,建成桑海、中药材、花木、花椒、有机稻、优质柑橘6个产业基地,新建脱贫奔康产业园163个,基本实现“村有当家产业”。深入实施果蔬种植、畜禽养殖和劳务经济“三大增收计划”,因户制宜发展小果园、小菜园、小养殖、小作坊“四小”增收项目,促进有劳动力的贫困群众通过“短平快”项目实现增收致富,基本实现“户有致富门路”。
B 聚焦决胜全面小康 用心用力“扶”
1月18日,笔者走进蓬安县兴旺镇三青沟村,家家户户物品堆放得整整齐齐,整个村庄干干净净。
每天早上,邓小兵都会准时出现在三青沟村的道路上,将所负责区域打扫干净。邓小兵曾是三青沟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身患重疾的他,在健康扶贫政策的帮助下,得到了有效治疗,并获得了公益性岗位保洁员的工作。
如今,邓小兵一家住进了改建好的楼房,屋旁的鱼塘里鱼儿游走,羊圈里羊儿欢叫,日子越过越好。
如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确保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近年来,蓬安县通过开发3239个公益性岗位、返岗复工服务、深化消费扶贫等方式,千方百计稳收增收。为全力应对疫情影响,制定出台应对疫情抓实脱贫攻坚“10条措施”。坚决防止返贫致贫,以“找差距、查问题、补短板”为重点,对已退出村、脱贫户进行“拉网式”排查,去年累计化解144户脱贫不稳定户、416户边缘易致贫户返贫致贫风险,确保稳定脱贫不返贫。常态化开展脱贫攻坚“回头看”“回头帮”,全面实行一村一个巩固方案、一村一批巩固项目、一户一套巩固措施“三个一”巩固提升机制,着力稳固脱贫攻坚成果。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近年来,蓬安县深入开展感恩奋进教育,结合蓬安涌现的“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获得者陈建清、第二届“四川十大扶贫好人”范景胜等先进典型的事迹,大力举办先进事迹巡讲、家训村规传唱、孝老敬亲评比等活动,大力推进文明乡村、和谐乡村、美丽乡村创建行动,引导贫困群众见贤思齐、奋发图强,充分激发致富奔康的内生动力。深入开展“结穷亲”行动,动员万名党员干部与贫困群众“攀亲戚、交朋友”,5年多来吃在一起、住在一起、干在一起,让贫困群众在日积月累中懂感恩、知奋进。
C 锁紧脱贫攻坚责任 加力加压“督”
2020年3月16日,蓬安召开全县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万人誓师大会,三级作战力量万众一心、集体誓师,向脱贫攻坚发起总动员、总冲锋、总决战。
“那时县委、县政府决定对全县脱贫攻坚的薄弱环节和重点乡镇、村进行挂牌督战,涉及到我们单位帮扶的龙蚕镇。工作不做好,瞌睡都睡不着。”蓬安县委宣传部副部长陈玉华回忆说。
紧起来的不仅仅是帮扶单位和帮扶责任人,自脱贫攻坚万人誓师大会后,蓬安全县上下积极行动,严格执行脱贫攻坚“一把手”负责制,县级党政主要负责人一周一调度、乡镇主要负责人三天一调度、村党支书一天一调度,盯住不放、一抓到底;坚持一切人员向脱贫攻坚集结、一切资源向脱贫攻坚集中,统筹“县、乡、村”三级力量,严格落实“四不摘”要求,所有县级领导对口联系指导贫困村,所有机关单位定点帮扶贫困村,所有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员扎根帮扶贫困村,所有公职人员,包括教师医生和国企职工结对帮扶贫困户,全员上阵、包干负责、一包到底,不夺全胜决不撤兵。
同时,该县一线督查组采取不打招呼、不发通知、直插一线的方式,常态化开展专项督查和暗访督查,不断强化脱贫攻坚措施效果。
为进一步压紧压实脱贫攻坚责任,蓬安县大力推行纪委监委、县委目督办、脱贫办、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电视台“六方督查”,对脱贫攻坚工作滞后、问题较多的单位或个人,一律悬帽攻坚、悬岗问责,推动形成“水紧鱼跳、你追我赶”的攻坚氛围。同时全面推行县级领导带队督、脱贫办蹲点督、纪委监委“尖刀班”一线督,定期现场拉练、“红牌警告”,定期交叉核查、“末位述职”,动真碰硬、严督实导,力促脱贫攻坚工作提质增效。
D 立足构建长效机制 精准精确“帮”
如何通过构建长效机制,帮助百姓脱贫奔康?巨龙镇通过整合马家嘴村、合作村和分水岭村三个村党支部,成立了万亩奔康产业园联合党总支,通过党总支统筹、整合3个村的所有力量,有效地把党小组建在脱贫攻坚产业链上,有效地把党员聚集在扶贫产业上。
“联合党总支的成立,有效破解了村与村之间推诿扯皮的问题,整个脱贫攻坚工作形成了一个目标一盘棋、同心协力齐努力的局面。”巨龙镇相关负责人告诉笔者,通过组建联合党总支,缔结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贫困群众建起了核心区5000亩、辐射近万亩的柑橘产业园,让8000余人搭上奔康快车。
“以精准党建助推精准扶贫,全面推行‘四链’工作法,把党的组织建立在产业链上、优秀人才集聚在产业链上、党员作用发挥在产业链上、群众教育融入在产业链上,切实发挥好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先锋示范引领作用。”蓬安县有关负责人介绍,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蓬安发展技术型、致富能人型党员900余名,培育1100余名后备干部,500余名党员带头学习新技能、带头入股专合社、带头参建产业园,成为了脱贫致富“领头雁”。
通过创新党建引领百姓脱贫奔康,仅是蓬安县立足构建长效机制助推精准扶贫的一个缩影。蓬安县还通过创新风险防控机制,聚焦扶贫项目管理、产业管护、资金监管等风险,因地制宜落实防控举措,有效防范和化解各类扶贫风险;创新巩固提升机制,常态化开展脱贫攻坚“回头看”“回头帮”,做到产业培育、基础配套、政策支持、技能培训、干部帮扶“五个持续跟进”,及时把握新动向、解决新问题,因地制宜完善多元投入、利益联结、风险防范等机制;创新多元融合机制,坚持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在规划农民产业园的同时,充分考虑新村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协同推进群众脱贫、住房改善、村风文明建设,让群众就近就业,享受均等公共服务。
数说成绩
2016年以来,该县累计投入扶贫资金24.59亿元,新建村组道路1397公里、便民路1876公里, 完成危房改造2.7万户、 易地扶贫搬迁2700户、“五改三建”5432户,所有行政村实现100%通硬化路、用水有保障、网络全覆盖,所有脱困户实现安全住房、 安全饮水、生活用电、广播电视100%达标
全县建成桑海、中药材、花木、花椒、有机稻、 优质柑橘6个产业基地,脱贫奔康产业园163个(来源:南充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