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火锅餐饮红得发紫,已风行全国,并传到海外。
记得在蓉城,最开始接触这一美食,要回溯到七十多年前。
那会儿,邱表哥正年轻,首次与女朋友见面,选择在成都老提督街,后来的”劳动人民文化宫”对门,原沟头巷附近的” 川南毛肚店” 。
表哥帅气,稍内向,怕尴尬,为活跃气氛,向顽童的我叮嘱几句,装成很乖的样子,带去作个” 伴”, 吃了一回巴片。
蓉城火锅店少,而且只卖冬春,夏秋两季改为”冰室” ,销售冷饮,是比较稀缺的时尚业态。
到了冬天,店堂要挂门帘,外前飘雪飞冷,室内温暖如春,又有香味溢出,让路人心动。
烹具有两种,一是老北京涮锅,中间发火,周围一圈熬汤煮食; 另有小铜锅,下面配火炉,燃料都是无烟木炭。
菜品讲究,毛肚是主打,鳝片叫” 血片” ,还有鸭血,豌豆尖,蒜苗,青笋等配菜,都用盘子装起,显得多,其实很袖珍;烫熟后,夹到空碟内(那时没油碟) 慢用。
这里与皇城坝卖牙牙饭相反,不是吃” 旺势”(数量多) ,而是尝鲜,吃刁俏。
由于业者少,都在闹市区,过场又多,成本就高,卖得贵,择买主。
除了土豪,一些没人看见就啃干锅盔,很俭省的” 小资” 们 ,为了绷面子,偶尔会陪朋友或恋人来操一盘,玩的是” 情调” 。
真正成为吃瓜群众的普食,到五八年,我去重庆读书,在十八梯,螃蟹井和下半城一带才看见----
长条凳,大方桌,中间镂空,下面放蜂窝煤炉,上头架双耳铸铁锅,装大半满红汤,内放” 井”字形木格子,隔成九个空间,外号人称”九宫格火锅”。
多在户外,认不认识都可以拼坐一桌,把豆芽,猪血之类,放进自己占用的那个格格里头,不须客气,烫熟就吃。
格子内干货分得开,汤料口水不免要融合流动,然而,价格特温柔,加上高温消毒,也就忽略不计了。
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有幸同锅下箸,说不定是缘分呢,大家吃得很笑活。
重庆是水陆大码头,南来北往客川流不息,浓浓的烟火气,炽烈的重口味,在这里聚集,提炼,若干年后,拥现出一批特色火锅大品牌,誉满天下。
荤素菜肴都是可以马上下锅的半成品,一份一份地。点菜看文字目录,有时送来却不满意; 也有”大胃”朋友嫌少; 更多的客伙爱亲自挑选,咋个办……商家为扩大经营,投其所好,便有了” 自助餐” 。
定个价位,按人头点,敞开肚皮整,准吃不准包。这一招很有效,性价比高的旗舰店,有的单位团年,竟出现”大兵团”作战的盛况。
为适应各路吃货,锅底分牛油,清油; 味型有麻辣,香辣,红锅,白锅……
又派生出旋转式小火锅,串串香,麻辣烫等等,花样繁多,不一而足……
关于火锅起源,似有争论,或称巴渝,或说泸州。老颠整不醒豁,不愿选边站队,若非要我发言,只能说句” 筛” 话----没啥争头,肯定,绝对,百分之百,不是我发明的噻!
四川与重庆,过去是一家; 分家后,是兄弟。
在当下,国家全力发展成渝城市圈,机会不能错过,必须团结奋进,添柴加炭,让我们的共同事业,蒸蒸日上,红红火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