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古代美

何师傅的“田园梦” 文/邛崃古代美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4 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145940ocgcyccvb5gg5c8i.jpg

 楼主| 发表于 2021-1-24 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145948d2docx9scosx1q55.jpg

 楼主| 发表于 2021-1-24 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145957xen7ucocmyroxoyo.jpg

 楼主| 发表于 2021-1-24 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150001fx9thi6hp28q8k9q.jpg

 楼主| 发表于 2021-1-24 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150004efj6y3y377y3k773.jpg

 楼主| 发表于 2021-1-24 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150008szwp17eo7006020k.jpg

 楼主| 发表于 2021-1-24 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145953odd2pzz21dp1a8wt.jpg

 楼主| 发表于 2021-1-24 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145944ulnkcbrklbrb4pkk.jpg

 楼主| 发表于 2021-1-24 16:26 | 显示全部楼层
笔误更正:  估计那些曾经劳动惯的老农们,看了何师傅的“家庭农场”心会痒痒的。

 楼主| 发表于 2021-1-24 16:51 | 显示全部楼层
相关文章

小区和绿化带种蔬菜
           现实版“开心农场”随处可见(转载)


                             舟山城事无限舟山2018-04-23 09:24

     到郊区租地太远,在阳台种菜不过瘾,舟山很多市民便寻找小区或路边空地,见缝插针种菜,打造现实版“开心农场”。田园梦的愿望是满足了,但这种做法却使公共绿地受损,环境变差,影响了城市文明。


小区绿地变耕地,居民怨声颇多


     在普陀舵岙花苑,记者发现各单元楼下储藏室前的绿化带,变成了一个个小菜园,菜地被划分成一块块,种着小葱、菠菜、韭菜、青菜等时令蔬菜,大量绿化带等公共场地被占用。


     不仅如此,小区里还出现了许多蔬菜大棚。记者走遍小区,发现大部分能利用的土地都被用来种植蔬菜。


   “自从搬到这里就开始种菜了。我本来就是农民,只会种菜。这些菜,不仅吃起来放心还新鲜,多了还能卖掉。”一位正在拔青菜的老伯透露,他在该小区种菜已有7年。


  “刚开始,只有几户人家种菜,后来其他居民纷纷效仿,声势越来越大。”76幢居民方先生抱怨,由于小区缺物业管理,大家都不知去哪里投诉。


     也有不少居民反映,种菜不仅破坏景观,还因施肥等原因影响空气。他们希望能有物业来管理,这样的环境实在是太不好了。


路边种植作物道路添堵


       为吃上自己种的绿色放心蔬菜,闲不住的“菜农”们努力寻找空地种菜,连路边绿化带也被他们盯上。


      近年来,定海茅岭下菜园子数量增加不少。“人都有攀比心理,你种我也种,一家一块地。”城西绿苑的居民刘女士说,茅岭下是她每天上下班的必经之地。如今,菜地占据了“半壁江山”,原本不宽的道路变得更狭窄。特别到了夏天,散发的肥料味甚至影响沿途散步的居民。


      记者来到刘女士反映的地点,看到道路一边的绿化带已被开垦,种了不少时令蔬菜。有的用砖头、石块围成一块块的菜地,有的用木栅栏围着,更有甚者,还搭上菜架子,俨然变成菜园子。


“空中花园”圆了田园梦


      不过,也有一些“城市菜农”为圆田园梦,找到了合适的方式。定海蓬莱社区的“空中花园”,就是一个值得借鉴的好例子。


     前几年,蓬莱社区的居民们常在绿化带上种菜种花,且屡禁不止。社区响应环保理念,积极推广“顶层种植”“顶层绿化”举措,将菜园搬到社区楼顶,打造一个花红草绿的“空中花园”。


      居民们在这片“种植试验田”里当菜农,不仅学会盆栽蔬菜,还学会三脚架、墙式栽培技术,这样就能在有限的空间里,种上更多的蔬菜。


     同时,该社区还通过志愿者招募的方式,让志愿者主动认领项目,并依托志愿者力量结对空巢老人,将爱心种植成果在特殊人群中传递。


     居民们纷纷称赞,有了“空中花园”,最大的好处就是,社区环境好多了。


点评台:圆田园梦应把握好尺度


      根据 《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要求和《舟山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第九条第三项“破坏草坪、绿篱、花卉、树木、植被等城市公共绿地和绿化设施”和第十二条第二项“擅自改建、占用物业共用部位,损坏或者擅自占用、移装共用设施设备”的规定,上述行为属未按测评体系要求和条例规定履行文明行为。


    亲近自然是好事,圆田园梦也要找到合适的方式,把握好尺度。把公共绿地变成自家的菜园,这是侵占大家的公共财产,不仅破坏了绿化环境,也有违社会公德。环境需要每位市民自觉维护,城市文明更需要大家共同遵守。


    有人号称开发绿地种菜是为了吃上绿色放心蔬菜,但路上车来车往,蔬菜吸收大量汽车尾气,食用这样的蔬菜对身体健康真的好吗?


责任编辑:wyphoenixhong






2017年优秀版主 2019年优秀版主 2020年优秀版主 2021年优秀版主 2022年优秀版主 2023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21-1-24 17:50 | 显示全部楼层
安逸,接地气

 楼主| 发表于 2021-1-24 18:25 | 显示全部楼层
相关文章

     台胞宋志平在厦门圆“田园梦”(转载)
                                                                                  2020年05月16日 12:06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182410f0la8cm6k0yxlld0.jpg
台胞宋志平正在果园里采摘桑葚。 黄咏绸 摄

   中新网厦门5月16日电 (黄咏绸)位于厦门市翔安区的一个水果观光园,种植着桑葚、芭乐、凤梨、莲雾、蜜枣、火龙果等数十种台湾水果,吸引许许多多人慕名而来观光、采摘、游玩,也走进台胞宋志平的“田园梦”。

  经过近四年的探索培育,宋志平的果园已经可以一年四季开放采摘。对此,宋志平颇为自豪,“一年四季不管什么时候来果园,你都能吃到三到五种水果。”

  来自台湾新北的宋志平,现为厦门市台商投资企业协会副会长、厦门市翔安区荣杰园观光农场创始人。谈及为何涉足农业,宋志平笑答,这始于他的“田园梦”。

  2013年来厦门参加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宋志平了解到厦门正大力扶持农业项目,发展休闲农业。于是,原本从事房地产行业的他勇敢“跨界”,在厦门开始他的“田园生活”。

  宋志平认为,厦门与台湾风土民情相近,地理环境、纬度与台湾相似,适宜种植台湾水果;果园也能让厦门的朋友在当地就能品尝到现摘现吃的台湾水果好滋味。

  来到翔安区的大宅村,宋志平参与建立“一村一品”的火龙果种植基地。不过,人生地不熟,他的创业就遇到“信任”难题:一开始,村民宁可把地拿来种菜,也不肯将地租给他。

  幸运的是,当地政府给了他及时的帮助:小到拉电线、修管道,大到租地、铺路。

  在宋志平看来,大宅村原本就种植火龙果,但质量和销路不佳,或许这就是村民不信任他的根源。他为此趴在田间地头,钻研技术,改良土壤酸碱度,终使高品质红心台湾火龙果于此安家落户。

  在厦门的这些年里,从水果种植到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宋志平逐步实现着他的“田园梦”。他说,技术的交流,周到的政策,勤劳的村民,是让这片土地产生奇迹的法宝。

  2018年,大宅火龙果产值达4000多万元(人民币,下同),当地居民年均可支配收入超过10万元。2019年,大宅火龙果远销大陆各地,带动当地农民发家致富,成为两岸农业合作的一个典范。

  “台湾同胞可申请成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可申请符合条件的农业基本建设项目和财政项目。”相关惠台政策措施的扶持,让宋志平的创业路越走越广。

  目前,宋志平在翔安成立了两个果蔬专业合作社。他的水果观光园,不仅列入了全国精品乡村旅游及休闲农业经典路线,也成为福建省级、厦门市级休闲农业示范点。他还把台湾流行的农夫集市引入大宅,让更多农民参与进来,让火龙果创造更大价值。

  “通过合作社的经营,可以增强竞争力。”宋志平说,比如申请农业补助时,可获得相应的倾斜;在租农地时,运用合作社的模式,集聚智慧,拿出好的方案和规划,能和村民共同盈利;在营销推广上,合作社模式因为规模大、品类多,可以对接更大的超市、商家。

  “这是双赢。”宋志平说,把台湾好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分享给这里的农民,共赢肯定是最好的发展模式。

  宋志平的“田园梦”不止步,他又有了新的打算——打造一个新的花果园。宋志平说,这一次,不仅种好吃的水果,还要种上好看的花,吸引更多的朋友来,分享他的“田园梦”。(完)

                                                                                                                                                                            【编辑:李季】

 楼主| 发表于 2021-1-25 09:51 | 显示全部楼层


094454vbyqznpquopabp9s.jpg
豆瓣同城
转载一位美院老师的田园梦
                       从伏案丹青到带月荷锄
时间:  
2017年04月15日 周六 19:30-21:00
地点: 杭州 上城区 望江东路与沙地路交叉口,网尚空间
信息提供者:  不靠谱吉他社
周卫兵先生的职业从老师变作了农民,工作从原先的丹青伏案到现在的带月荷锄。
000000-1.jpg
第一次见周卫兵,是在舟山的海边。那个时候是2000年,他在美院教书。他告诉我,他想成为海子。
那个倚梦为马,随处可栖;那个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诗人。
00000-2.jpg


我喜欢称呼周卫兵为周老师,而不是随大家一样,喊他“周总”。
因为我觉得 周老师有知识分子的“道”。


我与老周相处十七年有余,如今我们躬耕于露亚寒社。在这个天地之润,充满谦卑的庄园里,我们相信人和一定能胜天。
每当傍晚,他倚在屋檐下吧嗒吧嗒抽旱烟的时候,整个露亚寒社仿佛笼罩在山水画里
000000-3.jpg


常常有人问我,周总是怎样的人,我一时半会也说不清楚。
电视台说他是16年创业不重样的老顽童
他老婆说他是一肚子墨水的坏男人
要我说 他可能是新时代下 上山下乡的知识分子,“田园将芜胡不归”的精神,在他身上闪烁。
0000-2.jpg


邀请函
周卫兵是一个谜,很多人都想了解他。
2017年4月15日 19:30--21:00
我邀请周老师做客网尚空间咖啡厅(百度导航 网尚空间)
给我们分享创业16年的体会
分享 主题:

你不懂的老炮,从伏案丹青到带月荷锄


说明
周卫兵 :现任路亚寒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CEO
90年代在中国美院教书
2000年创办中国首家茶叶工作室
2004年创办全国首家车贴艺术工厂
2008年跨界装饰材料界
2012年做3D投影,到台北参展
2016年创立露亚寒舍农庄

参加分享会请点击“阅读原文”报名
阅读原文
活动讨论区






2021年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21-1-25 21:44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28 08:54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大石老师的鼓励和支持!

 楼主| 发表于 2021-1-28 08:55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一针见穴老师的鼓励和支持!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