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5013|评论: 0

那些不愿就地过年的人,到底有什么苦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2-8 08: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天,关于春节出行问题,国家卫健委又给出了“船新版本”。
  在回应“从低风险地区跨省返回城市是否必须持核酸检测证明”问题时,卫健委官微给出的回复似乎仍然需要读者做做阅读理解
  “低风险地区其他人员应当持健康通行码“绿码”出行,在体温正常且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有序流动。”
  今天已经腊月廿六,回不回、哪天回、怎么回,大家其实早就应该做好了决定,但相关政策似乎还在不断出现新的解读。
  而在近一段时间内,政府频频呼吁就地过年,地方上更有层层加码千般劝退,无论是“持7天内核酸检测证明”,还是“14天居家隔离”,被各种扩大为返乡务工人员设障的情况屡见不鲜。
  在外漂泊的打工人对此有情绪,真的不可理解吗?
  他们不是不识大体,去年疫情突然来临,一声令下,全国封城,绝大多数人都没有什么怨言。因为他们知道,这是跟所有人息息相关的大事儿,大局为重。
  而在今年鼓励不回家的呼吁中,支持的人为数不少,但反对的声浪却也一波接着一波,真的只是他们“自私”?
  这个问题,恰恰要从这个春节“消失”的春运说起。
  作为全世界最大的人口迁徙,一年一度会准时在中国的大小城乡上演。
  这支大军浩浩荡荡,气势磅礴,他们用尽了你能想象到的所有交通工具,包括飞机、高铁、绿皮车、轮渡、汽车……在中国的版图上,行进出无数条回家路线。
  在并不久远的记忆里,我们应该还记得有这样一群人,他们骑着摩托车,翻山越岭,穿省跨州,冒风顶雨,风餐露宿,只为迫切地与亲人团聚。
  人们称他们为“摩托大军”,在一票难求的春运关口,那时每年都会有数十万人以这样的形式,奔赴上千公里回家。
  2011年,曾有一部纪录片《1350km》,拍摄出他们的艰难路程。
  故事以一位叫做汪正年的农民工的视角展开,他也象征着千千万万在外打工人的一员。
  汪正年的老家在贵州石阡,早年就前往1350公里外的广州肇庆,从事捣混凝土的工作,天气好的时候每月能拿到两千块钱。
  距离那年大年三十还有10天,汪正年和妻子彭双芹开始收拾准备回家的行李,夫妇两人合算了一下,如果坐车回去,来回两趟至少要花两千多,超过了一个月工资。
  为了省掉这笔对他们来说算“巨额”的开支,夫妇俩决定骑摩托回家,跟他们同行的还有堂哥汪长军夫妻俩,以及姐夫鲁朝军。
  城市里的精神小伙们也喜欢骑摩托,夜晚的街道,很远就能听到他们发动机的轰鸣,很酷很拉风。不过,汪正年的回家之路,就没那么惬意了,要闯过一道道难关才能抵达终点
  在收费站,遇到一群穿的制服,却又不知到底是不是真的“公务人员”的人,要收两文钱才让通过,汪正年身上没有零钱,拿出一百让他们找,他们摆手说算了。
  用了一个昼夜的时间,穿过城市、郊区和山野,汪正年几人才刚驶出广东。路上,他们会遇到自己的老乡,递上一根烟,彼此寒暄一番,匆匆交谈后,嘱咐路上小心,然后各自分开。
  途中,他们要经过广东、广西、贵州,海拔由低到高,气温也越来越低,路上的危险系数也逐渐升高,回家之路也就更难了。
  雨天,地面湿滑,虽然缠着塑料袋,穿着雨衣,但一路风驰电掣,刺骨的寒风依然会钻进他们的身体里。
  实在冷得受不了了,就停下来休息,从路边捡一些杂草树叶,生火点燃,这团小小的温暖对他们来说,很重要。
  路上并非一帆风顺,有时候摩托车会突然爆胎,有时候走到半途就没油了。
  晚上休息的地方是简陋的宾馆,5个人挤在一个小房间,汪正年的妻子有些不舒服,躺在床上不吃不喝,原来她已经怀孕三个月了
  没有办法,汪正年必须将这段路走完,天还没亮,就摸着黑继续赶路。
  汪正年常常会遇到特殊情况,他在经过一个小镇时被告知前方封路,只能绕道,而路上结冰,凶险异常,他被迫推着摩托车徒步行走。
  饿了就吃顿简单的白菜火锅,乏了就稍微停下来歇歇脚。1350公里对城市的人来说,可能就是高铁三四个小时,对于汪正年则要五天四夜。
  他没有手机,回家的路线被写在笔记本上,就靠着手写的地图一路导航,在茫茫的荒野里,以最原始的方式一点点推进
  近乡情更浓,不止是激动,当看到写有家乡名字“石阡”的路牌时,汪正年觉得,一切的辛苦是值得的。
  快到家门时,家人和小孩都出来迎接,母亲一把抢过儿子的行李,赶紧往家里提。然后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上了热气腾腾的饭。
  汪正年只是千千万万摩托大军的一员,他们背井离乡,千里迢迢去往大城市打工,繁华的街景,喧闹的世界,与他们无关,几件衣服和一床被子就是全部的家当。
  你如果问他们愿不愿意就地过年,我想这个答案是明摆着的。
  史诗般的春运就这样年复一年地上演,我们是如此地习以为常,以至于却忘掉了它的惊心动魄,那是因为我们“身在此山中”。
  只有在春运时,普通人才会以战斗的姿态出现着,他们领着行李箱和大包小包,肩上扛着袋子,怀里揣着小孩,倒腾几次交通工具,动辄穿行几千里,哪怕路上遇到麻烦事,也会相互理解,不放在心上。
  因为电话里频频相催的,是翘首以盼的父母,是许久未见的儿女,脑海里反复想起的,是亲切的家乡味道,把酒话桑麻,笑谈一年的收获与艰难。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4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