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64817|评论: 1

[你评我议] 深度解读央行重磅文章: 互联网平台收集的个人信息是公共产品 不是私有财产

[复制链接]

央行认为“大型互联网平台数据具有公共产品属性”,应当“按照公共产品提供者实施相应监管。”垄断信息予以整合,变数据垄断为数据依法共享。未来或将全部从事放贷业务的机构接入数据库,全量报送借贷业务数据。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课题组发表政策研究文章《大型互联网平台消费者金融信息保护问题研究》,文章信息量极大,虽然这不是政策文件,但其实里面提到的很多问题都将是未来政策方向,而且会逐一落实成文件。

而且文章中提到大型互联网平台可能使得“普惠金融出现倒退”、“损害整个宏观经济”等等,已经脱离了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范畴,而是上升到了更高的高度。

因此不得不引起行业高度关注。

里面有些观点,之前已经被媒体多次报道,比如根据同一金融业务,同一监管标准的要求,加强对大型互联网平台的监管等等;比如不能诱导过度消费,等等。

这次透露出来的三个未来动向,值得重点关注,而且对互联网平台影响巨大。
8984472018994673532.jpg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518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21-2-11 11:02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1、互联网平台收集的个人信息不是平台的私有财产 而是公共产品

这个观点应该说是文章里面最有分量的一个,而且对于互联网平台影响是巨大的。

其实互联网平台收集的个人信息究竟是平台的“私有财产”,还是“公共产品”,一直以来有争议。

央行这篇文章很明确提出“大型互联网平台数据具有公共产品属性”,应当“按照公共产品提供者实施相应监管。”不能片面认为信息一旦收集到手就“理所当然”地变成了平台的私有财产。

一旦这些个人信息被定义为公共产品,那么意味着什么呢?

首先,公共产品的生产者和提供者只有政府或者必须取得政府授权。这意味着未来互联网平台获取个人信息、获取哪些个人信息,也必须取得授权。未经授权的个人信息,互联网平台不能收集。

其次,使用这些个人信息,以及如何使用必须“公开透明”。

文章中建议将有影响力的大型互联网平台的垄断信息予以整合,有序纳入征信服务和征信监管,变数据垄断为数据依法共享。从而加强对个人征信机构信息主体权益保护、信息合规使用、数据安全等方面的监管。

当然,这样的规定不可能仅仅央行一家来完成,需要法律支撑。因此文章建议尽快出台《个人信息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通过立法对数据权属认定加以明晰。

2、针对互联网平台收集个人信息行为,或多部委联合执法

文章虽然提到的是互联网平台的金融信息获取以及保护问题,但又不仅仅限于金融信息。因为大型互联网平台往往通过收集用户的衣食住行等综合信息,去给个人做金融画像。

大型互联网平台往往使用“收集与本服务相关的必要信息”等表述,强调信息收集的必要性,然而其中所称的“必要信息”,全方位覆盖了身份信息、交易信息、资产负债信息、诉讼信息、履约信息及履约能力判断信息等。比如购物信息、浏览和搜索信息、消费水平信息,其实这已经几乎涉及全部的个人信息。

而且电商、物流、营销等领域互相交叉,涵盖了购物、出行、住宿、支付转账、投资理财、生活、公益等数以百计的场景,消费者在大型互联网平台面前越来越成为“透明人”。

仅靠一个部门对互联网平台收集以及使用个人信息的行为进行监督执行非常困难。

文章中提到英国将在竞争及市场管理局(CMA)之下新设立数字市场部门,数字市场部门将有权暂停、阻止和推翻大型科技公司的决策,并采取措施令大型科技公司遵从监管新规。

文章中建议,国内应该加强信息共享,探索监管执法合作机制。

3、限制精准营销 全量报送借贷业务数据

文章也提到了互联网平台利用数据挖掘进行精准营销的行为,称其“不当使用数据驱动式营销策略,侵占用户私人空间”,大量推送金融营销广告,使“超前消费”“过度消费”“负债消费”的理念越来越被资信脆弱人群所接受。

当更多的高风险、低净值人群被吸引进入“无抵押消费贷陷阱”时,金融风险也就悄悄开始酝酿。

文章认为如果任其放大和扩散风险,可能出现“金融再排斥”,使普惠金融出现倒退。

以美国次贷危机为例,文章认为正是因为没有做好消费者金融保护,让消费者承受了过高的风险,最终损害了整个宏观经济。

文章建议进一步拓宽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接入机构范围,将全部从事放贷业务的机构接入数据库,全量报送借贷业务数据。

同时要求大型互联网平台亟须树立“负责任金融”的理念,而不是脱离信息保护和消费者权益空谈数字普惠金融。规范金融营销宣传行为,强化对金融营销宣传的审核,不得做出劝诱低净值人群超前消费、过度消费等存在严重价值观导向问题的金融营销宣传。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