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793|评论: 1

[交流共享] 浓浓巴蜀味悠悠“白蛇”情 川剧《白蛇传》的“前世今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2-18 12: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浓浓巴蜀味悠悠“白蛇”情


                            川剧《白蛇传》的“前世今生”
樊明君 记者万天月

成立于1960年的四川省川剧院,在去年12月底迎来了建院60周年庆典。活动当天,剧院外专门设置了“不负韶华·初心”图片展,《白蛇传》《和亲记》《变脸》等脍炙人口的经典剧目赫然在列,来自各地的川剧戏迷、业内名家争相与展出作品合影,并为川剧院送上了60岁生日祝福。

作为四川省川剧院的一出保留传统经典剧目,川剧《白蛇传》先后于1993年、1999年和2019年三度赴宝岛台湾演出。一个千年传奇故事,一台百年传承剧目,两岸同源文化,三度交流演出,川剧《白蛇传》成为了一座连接海峡两岸传统文化的桥梁。近日,记者联系上了四川省川剧院创编室主任、成都青年剧评团主笔樊明君,邀请他和我们聊一聊川剧《白蛇传》的“前世今生”以及它与川剧院背后的故事。



2019年《白蛇传》排练现场

受访者供图



上世纪80年代的《白蛇传》演出剧照



青春版《白蛇传》亮相



主演展示川剧技艺


三度赴台《白蛇传》“惊艳”宝岛


“最爱西湖二月天,斜风细雨送游船;十世修得同船渡,百世修来共枕眠”,白娘子传奇在戏曲舞台上常演常新,川剧《白蛇传》也是广大观众喜闻乐见的一出传统经典。

“《白蛇传》是一出家喻户晓的中国戏曲经典,几乎所有的川剧院团都演出过《白蛇传》,它们所演的《白蛇传》也各有各的特点。”据樊明君介绍,1985年6月7日,四川省川剧院演出的川剧《白蛇传》在西柏林“地平线85”世界文化节上揭幕演出引起轰动,随后《白蛇传》在联邦德国、荷兰、瑞士、意大利等国十大城市先后演出15场,2万余人次观看演出,获得了广泛好评。“借着‘地平线85’世界文化节良好影响的东风,1987年5月应日本文化财团邀请,川剧《白蛇传》东度扶桑,在东京、大阪、福岗、京都、名古屋、横滨等城市巡回演出24场,观众达5万人次,单在东京8天就演出了16场,盛况空前。”

“当时的东京电视台据说用了无数台高清摄像机从不同角度拍摄变脸王-王道正,反复播放希望能够从中找到变脸的诀窍,但最后却无功而返。川剧变脸绝技也从那时起开始走入大众视野,成为了一项可独立进行表演的综艺表演绝技。”

时光走进上世纪90年代,1993年川剧《白蛇传》亮相台北“国立中心剧院”,那一次赴台演出也给当时的川剧演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水漫金山’一场中的群众演出场面差不多成了大陆与台湾戏曲演员共同完成的合演,场面十分壮观。海峡两岸戏曲演员同台共演一出经典,一时传为两岸戏曲传演佳话。”

在此后的1999年3月,四川省川剧院演出的川剧《白蛇传》再度亮相台北,在台北市国际会议中心演出;2019年4月,应台湾戏曲中心邀请,四川省川剧院赴台参加2019台湾戏曲艺术节,来自川剧院的65名老中青演员演出了汇聚川剧一系列高难度技巧的经典剧目《白蛇传》,并精选《包公赔情》等六出折子戏,为台湾观众献上了一场川剧盛宴。“那次演出也是川剧院继1993年和1999年赴台演出引起轰动后,时隔20年再次赴台。”

文武传情巴蜀韵味“叫好又叫座”

传统川剧《白蛇传》一剧中的主要故事情节出自明人小说《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和清人《雷峰塔传奇》及民间传说等。其中《船舟借伞》《扯符吊打》《盗仙草》《金山寺》《断桥》等场次常作为折子戏进行演出。

“新中国成立后,四川省川剧院、成都市川剧院、重庆市川剧院等单位都对《白蛇传》进行过多次整理和改编,情节上也各有侧重。”据樊明君介绍,上世纪80年代整理改编的川剧《白蛇传》以《水漫金山》为最后一场,以颂扬白蛇许仙忠贞爱情为主题,演至白蛇与众水族不敌法海天兵天将败走金山寺戛然而止,留给了观众一个凄美的结局。

“虽然少了《断桥》重逢后的团圆,却使这一版《白蛇传》情节更加紧湊,同时白蛇与许仙被天兵天将强行阻隔分开的悲伤结尾也体现出了改编者对白娘子所寄予的深深同情与怜悯。”自此之后,川剧《白蛇传》基本就只演到《水漫金山》,而《断桥》《祭塔》等则只在一些单折演出时以折子戏的面目出现。

“一曲悲歌唱不尽,千古流传到如今”,川剧经典大幕戏《白蛇传》是川剧界公认的高难度大戏,和其他剧种不同,川剧《白蛇传》前半段以白娘子和许仙的情感故事为主,文戏居多,大量的高腔演唱靠的是唱功;后半段主要情节是盗仙草、水漫金山,凭的则是滚禅杖、托举等技巧功夫。

在樊明君看来,川剧《白蛇传》之所以能够深受广大戏迷欢迎,演出“叫好又叫座”,与它独特的戏曲表演程式和独具巴蜀韵味的审美情趣有很大关联。“《扯符吊打》这一折戏里,因蛤蟆精王道陵挑拨白素贞与许仙的关系,惹恼白素贞命小青将王道陵绑来吊打。王道陵以小丑应工,与白素贞对峙时,语言幽默风趣;而在吊打过程中借用杂技‘皮条功’,连续变化‘蛤蟆游水’‘童子拜观音’‘倒挂金钩’等技巧,与白蛇青蛇以道具椅子为依托的造型,一起构成了独特的戏曲舞台画面,既好玩又好看。而在‘水漫金山’一场中,变脸、水斗、踢慧眼、钻火圈等特技绝技的表演,也将浓厚的川剧特色展现得淋漓尽致。”


守正创新

青春版《白蛇传》致敬经典

2019年3月18日,2019青春版《白蛇传》在位于成都市指挥街108号的四川省川剧院剧场首次亮相,由全国戏剧梅花奖演员刘谊,优秀青年演员周婷和小梅花奖得主、优秀青年演员杨坤昊主演,细腻的表演、优美的唱腔、精彩的武打将《白蛇传》这一流传千年且极富浪漫色彩的神话爱情故事以川剧特有的表现形式呈现给观众,引发一波又一波的喝彩与叫好。

“青春版《白蛇传》与1985年经典版《白蛇传》是一脉相承的两个演出版本,其演出内容与形式基本没有太大改变,属于代代传承的演出。”樊明君告诉记者,由于各版本《白蛇传》在造型、服装、音乐、舞美等方面都未做大的修改和改变,要分辨具体演出时期和版本,他也只能靠观察照片上的演出人员来进行辨认。

“所谓‘青春版’只是演员由老一辈川剧演员担纲变成了由“80后”“90后”新一代川剧演员担纲演出。”在樊明君眼中,30多年前的经典版《白蛇传》也可以被称作“青春版”。“1985年演出时的《白蛇传》也是由当年的青年川剧演员进行演出,也是满台青春朝气,满场活力四射。”

几十年来,川剧《白蛇传》凭借其跌宕起伏的故事、优美悦耳的音乐和虚实相生的写意舞美,为一代又一代观众带去了无尽的艺术享受。“这或许就是中国戏曲神形兼备、虚实相生本原美学特征的魅力所在吧!”樊明君感叹道。

年华似水,岁月如流,弹指间,四川省川剧院从1960年3月在成都成立至今,已经走过了六十个春秋。与其他经典川剧剧目一样,川剧《白蛇传》在四川省川剧院60年的发展进程中,始终都与一代又一代川剧演员的成长息息相关。“60年,《白蛇传》培育了一辈又一辈的优秀川剧演员,几乎每一代都有扮演白蛇、青蛇的演员荣获国家级表演大奖。”据了解,在川剧《白蛇传》中先后扮演过白娘子的古小琴、刘谊后来也都获得了中国戏剧梅花奖。

在四川素来有端阳佳节演川剧《白蛇传》的民间习俗,因此四川省川剧院的《白蛇传》也成为了在日常演出活动中表演较多的一出保留经典剧目。“一段时间以来,川剧院也因川剧《白蛇传》在海内外的舞台上演出活动频繁而在业内被戏称为‘养蛇专业户’。”樊明君调侃道。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身边越来越多年轻人也开始关心、关注川剧,像《白蛇传》这样的传统经典剧目要想“圈粉”年轻人,吸引更多的人走进剧院,在樊明君看来,这是一条需要不断纳新、不断求变的守正创新之路。“川剧是一个开放体系,海纳百川本就是川剧得以不断发展的传统。其实所有用四川人的方式去讲述四川好故事,传播四川好声音,传递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艺术形式都可称之为川剧。”

川剧的“年轻化”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年轻的演职人员,更需要年轻的观众,而眼下越来越多年轻人开始关注川剧,这也让樊明君倍感欣慰。“像川剧《白蛇传》这样的经典,本就是老少皆宜且喜闻乐见的剧目,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可以走进剧场,观赏优秀传统经典。”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21-2-18 14:17 | 显示全部楼层
    为川戏“守正创新”点赞!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