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8244|评论: 6

[东进潮歌] “东灌”开山引水 ,“东进”飞天逐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2-21 13: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东灌”开山引水 ,“东进”飞天逐梦
来源:简阳之声   文案:曹礼芹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上世纪70年代,简阳人民发扬披荆斩棘、战天斗地的大无畏精神,“打通龙泉山,引水灌良田”,彻底改变了简阳千年以来的干旱贫穷面貌,推动简阳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县向全省农业大县的迈进和跃升。时代的记忆,精神的传承。“东灌”精神将激励我们砥砺前行、逐梦圆梦。身处新时代的我们,是幸运的一代,有历届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为简阳发展奠定的坚实基础,有多重叠加的战略机遇为未来发展赋能,前景美好、未来可期。同时,我们也命中注定是肩负重大使命、负重前行的一代。当前,简阳发展正处于承上启下、二次创业的关键时期,既为我们干事创业、施展抱负提供了重要机会和广阔舞台,也赋予我们推动城市转型跨越发展,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社会高效能治理、市民高品质生活的使命责任。进入新阶段、开启新征程,我们务必要发扬“东灌”精神,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加快建设成都东部区域中心城市,努力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摘自中共简阳市委书记詹庆在市委十五届十四次全会上的讲话
DSC_1241.JPG
历史丰碑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145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21-2-21 13:56 | 显示全部楼层
打通龙泉山,饮水灌良田
   “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简阳正是依靠着“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三牛”精神,办成了一件又一件大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简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党和国家事业大踏步前进的一个缩影”。
微信图片_20210221133513.jpg
历史照亮未来,征程未有穷期。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大力发扬“三牛”精神,为开新局、谋新篇、绘蓝图、铸未来提供“牛动力”,简阳正以接续奋斗的昂扬姿态,加快建设成都东部区域中心城市,努力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庚子鼠年去,辛丑牛年来。发扬“三牛”精神,传承“东灌”精神,不禁回首:51年前,1970年2月20日,龙泉山隧道二号斜井破土动工,由此简阳人民为改变“靠天吃饭”的困境拉开了历时十年“打通龙泉山,引水灌良田”历史大幕,开启了一段白手起家、艰苦拼搏的创业史和自力更生、苦干实干的奋斗史,“东风渠简阳扩灌工程”(以下简称“东灌”工程)的建设推动简阳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县向全省农业大县的迈进和跃升。

 楼主| 发表于 2021-2-21 13:57 | 显示全部楼层
   坚定信念:重绘山河,水旱从人
“天府之国仅西川,四川中东不沾边”“西泽东旱数千年,穷富分明两重天”,民谣中的“不沾边”“东旱”在50多年前正是简阳的真实写照。
微信图片_20210221133528.jpg
地处川中丘陵干旱区的简阳,历年雨量偏少,旱情频繁,尤以3-4月春旱和5-6月夏旱为重,其次是7-8月伏旱,多数年份春、夏连旱,素有“十年一大旱,三年两头旱,冬干夏旱年年见”的说法,历史上冬干、春旱、夏洪、秋涝已成自然规律,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据当时简阳县气象站干旱标准和1953—1983年系列资料分析,夏旱出现频率为61%,1968年最为严重,持续50天以上;伏旱出现频率过半,1957—1967年均持续近50天;在统计的31年中,有旱情的年份达29年,旱灾发生率为93.5%。据老一辈人回忆,干旱严重时,堰、塘干涸,库、河水枯,小溪断流,田土龟裂,豌豆死苗,胡豆枯叶,麦不出穗,很多地方无水扎秧田、插苕种,甚至人畜用水也十分困难。
简阳人民吃尽了旱灾的苦头,面对困境没有顺从而是选择谋变——水旱从人,不知饥馑。1965年,都江堰东风渠四期扩灌工程修建新南干渠,为简阳引蓄岷江水源创造了条件。1967年2月,当时贾家区干部张文德去龙泉驿柏合寺赶场,路过新南干渠,联想到本区旱情和年年贷款抗旱的情况,即产生集中抗旱贷款打洞子引水的想法。同年6月12日,贾家区经实地踏勘,提出在龙泉山鸡公山嘴打隧洞,从东风渠引水灌溉本区的设想;21日,由区委副书记李升扬将《东山灌溉初步规划》上报县水电局……由此坚定了“打通龙泉山,引水灌良田”信念,简阳人民重新描绘山河的壮举,从此拉开战幕。

 楼主| 发表于 2021-2-21 13:58 | 显示全部楼层
     迎难而上:艰苦奋斗,不惧牺牲
“土法上马,铁臂降龙。羊圈下榻,鸭棚扎营……历时十年八月,上阵万马千军。若干无畏勇士,多少无名英雄。”魏明伦所作《简阳赋》中关于“东灌”工程的恢宏书写,生动再现了十万简阳“愚公”齐上阵,团结一心“打通龙泉山,引水灌良田”的壮阔场面。
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1969年8月10日,杨昌尧、王长洪、徐世勋、姚辅华、杨正金、孙家槐、王寿良、谢有奇等8人上山,向贾家区革委借20元人民币,开始筹建办公;13日,省七规划队和内江地区水利勘测队共80人到简阳,承担工程勘测设计任务;27日,简阳县革委批准成立“四川省都江堰扩灌工程简阳灌区工程指挥部”,办公地点暂设贾家中学。
微信图片_20210221133536.jpg
无论是筹建,还是建设中,“东灌”工程都面临着重重困难,不过当时的建设者硬是用最原始的方式造下了奇迹。1970年2月龙泉山隧洞动工后,施工初期缺乏电钻、斗车、卷扬机等设备,全靠锄头开挖、钢钎大锤人力硬打,筐装肩挑出碴,桶提盆端排水,以最简单原始的方式施工。由于隧洞横穿龙泉山,洞轴线所经地段地质构造复杂,施工环境恶劣,施工中先后出现数次塌方冒顶、瓦斯爆炸和遭遇缺氧、高温、“水帘洞”、泥石流等情况,数千建设者“宁舍十斤肉,脱下几层皮”“一天不打通龙泉山,一天不下山”,坚持轮班掘进,昼夜施工,历时两年零两月,打通6274米的龙泉山隧洞,创造了人力分段掘进、全线贯通无误差的施工奇迹。
在水库主、副坝和干、支渠工地,数万建设者“立下愚公志”,肩挑背磨、挑沙运土,拉滚抬夯,日晒雨淋,紧张施工,保证了工程进度。南、北干渠修建隧洞、渡槽,全凭人力开挖,用钢钎、二锤硬打,无木料作拱架和支撑木,土法上马筑土墙搞“土拱胎”,用条石砌“梅花洞”,洞内施工缺电用火把、油灯甚至理发镜反光照明,缺氧用风车手摇送风,竹篾筒糊纸代替通风管排烟,自制木卷扬机、手动绞车起吊条石、水泥等。
不怕牺牲,不等于没有牺牲,“东灌”工程前后耗十年之时,群众性突击施工最多达10万余人,在册工程伤残人员2100余人,118人为之捐躯,终以披荆斩棘、战天斗地的大无畏精神“打通龙泉山,引水灌良田”,让都江堰的汩汩清泉滔滔不绝地润泽简阳的良田沃土,百万余亩农田缺水的历史从此一去不复返。

 楼主| 发表于 2021-2-21 13:59 | 显示全部楼层
    勇毅前行:只争朝夕,不负韶华
“打通龙泉山,引水灌良田……踏遍青山绘新图,开出万代幸福泉。”简阳“愚公”只争朝夕,不负青春芳华,用智慧和血汗书写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史诗,凝聚了“东灌”精神。
据《都江堰龙泉山灌区志》记载,“东灌”工程在10年间,建设者们争分夺秒,共完成总工程量1630.58万立方米,其中土石方开挖回填1556.77万立方米,干、浆砌条块石67.64万立方米,浇筑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6.17万立方米,建成6274米、流量为30立方米/秒的龙泉山隧洞1座,总库容3.2032亿立方米的三岔、石盘、张家岩3座大中型水库和1座总库容30.9万立方米的翻身水库,37条总长446.52公里的配套干渠、分干渠和支渠,410余条总长1290余公里的斗、农、毛渠。并分四个阶段实施,即第一阶段,从1970年2月20日动工至1973年2月25日竣工,修建龙泉山引水工程,建设引水总干渠、龙泉山隧洞、张家岩水库和南、北干渠;第二阶段,从1972年冬开始施工规划,至1974年春,修建灌区配套渠系;第三阶段,修建三岔水库,从1975年3月1日动工至1976年10月1日引水充库;第四阶段,修建石盘水库,从1977年8月20日动工,至1980年10月水库全面建成。
微信图片_20210221133544.jpg
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是奋斗出来的,“愚公”们用勤勤恳恳的付出和兢兢业业的投入才开出幸福泉。在龙泉山隧洞施工中,民工杨孝廷手被打断,其父到工地叮嘱:就是残废了,也要把龙泉山隧道打通才回家;三岔水库主坝河床清基遇上19天秋绵雨,一万多建设者和一千多解放军团结一心,冒雨苦干7天,提前8天完成任务;“架车王”赵紫伯、余长明等人,创下日拉车18—20趟、行程六七十公里,运土料30—40立方米的新纪录……在艰苦卓绝的建设中,涌现出“灯杆堡精神”“鸭棚子营部”“煤油马灯照明打隧洞”“石佛山精神”“土墙拱上架渡槽”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先进典型,建造千秋功业。
引来岷江水,浇灌美雄州。“灌区农业经济和农民人均收入显著增加,灌区农业总收入由1972年的10793.25万元,增加到2010年的1028162万元,增长94.26倍。灌区农业人均收入由1972年的184元,增加到2010年的11139元,增长59.54倍。”《都江堰龙泉山灌区志》中这样记述道。这是直接的效益,更大的效益是让三大功能区(园区)、鳌山公园等一个个“造福子孙”的“‘东灌’工程”得以顺利建设。传承弘扬“东灌”精神,更为加快建设成都东部区域中心城市,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简阳新征程,凝聚着强大的“牛动力”。

 楼主| 发表于 2021-2-21 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事记:
1969年8月10日,杨昌尧、王长洪、徐世勋、姚辅华、杨正金、孙家槐、王寿良、谢有奇8人借20元上山,开始筹建办公;27日,成立“四川省都江堰扩灌工程简阳灌区工程指挥部”,办公地点暂设贾家中学。
1970年2月20日,龙泉山隧洞破土动工,于1972年4月26日全线贯通,10月1日试通水,1973年2月25日竣工通水。龙泉山隧洞,是灌区的引水咽喉,进口在当时的双流县太平乡东阳桥,出口在当时的简阳县五指乡南山庙,全长6274米。
微信图片_20210221133550.jpg
1970年11月15日,灌区工程工作会议在简阳召开,会议决定隧洞、水库、渠系工程全面动工。引水总干渠,1971年4月动工至1972年4月建成,总长7418公里;充水南干渠,全长13.978公里,1975年10月开建至1976年5月完成;北干渠,全长17.371公里,1970年动工至1973年竣工;高南干渠,全长15.675公里,1971年10月动工至1972年底建成;低南干渠,全长6.14公里,1976年7月动工至1977年5月建成;南干渠,全长10.146公里,1971年底动工至1973年4月建成;江源干渠,全长21.142公里,1972年11月动工至1973年5月建成;养马干渠,全长21.7公里,1973年3月动工至1975年1月建成;简资渠道,全长5.661公里,1972年底开工至1975年3月建成。
1970年11月,张家岩水库破土动工,除石副坝外,主、副坝均采用了四川省首次设计、施工的石碴坝型。1973年9月底建成受益。
1975年3月1日,三岔水库破土动工。1976年10月1日,凌晨2时,三岔水库开始充囤蓄水,12月25日,充蓄水量9000万立方米,从此,三岔变平湖。
1977年8月20日,石盘水库正式破土动工,1978年9月24日主

发表于 2021-2-23 10:3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啊,但愿在詹书记的带动下,能够通过各方努力,让大家不仅懂得为什么要传承东灌精神,还要懂得怎么发扬东灌精神,怎样全面精准地认识东灌精神,传承东灌精神?!
       如果还像过去几十年那样,对东灌精神最显著,最深厚的渊源和根脉都看不到,甚至被人为否定扼杀。或仅仅因为保护饮水,就不能搞以精神为主、为重之旅游项目,而偏偏只搞游乐至上的低层次旅游,竟至想不到东灌主题工程,尤其是几十里主斜两大隧洞,与地底人工长河,体现的”丰富多彩,智勇科哲,土洋结合,辩证开拓,生动启人,旷古难寻”的万千精神文化。对身为东灌水利源头的都江堰青城山,反倒能够营造出那么壮丽美好的饮水、旅游共生共长,双重宏图的榜样史实,也视而不见?!竟毫无知难而进之气,连这点小小矛盾都解决不了的话,有谁还相信,当年万难无畏的简阳“东灌精神”。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