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137|评论: 0

[群众呼声] 强调和指导不如具体定措施 少些理论化多些解决方案和办法 老师、家长都难、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2-23 10: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学校家庭教育应经常给学生和家长宣讲学习的道理

一方面给学生减负,一方面又以成绩为主

老师、家长都难、难、难!



一、初一学生的现实情况和问题:

初一上学期属于小升初衔接,课程都不算难,到初一下学期成绩分层就会比较明显。
目前初中除了一般考试还有中考,有50%都是基础题,是属于白给分的,包括后面大题中第一、二题。其中有40%的突破题是淘汰类,会淘汰一部分学习不扎实,不会学、不愿动脑筋的学生,最后10%的难题才属于选拔类题,是尖子生之间拉开差距的选拔题。   
初一学习上不去,那么初二学起来就非常吃力,跟不上进度。如果上初二不重视没补上来,这个时候的学生之间的两极分化就开始明显拉开距离了。到了初三就是天上地下之别了。因为初三下学期就会全面复习了,一些学的快的学生,初三之前就学完全部新知识,他们迎接中考就比较轻松。然而,学习慢的、偷懒不刻苦学习的同学遇到中考就已经来不及了。
中高考的本质其实就是全国最大的两个分流机器,中考就是第一次分流,第一层的同学进入重点高中,第二层的同学进入普通高中,第三层的同学基本上就被中考淘汰了,没有淘汰的也是去个职业高中什么的,将来找工作就会比较困难。

二、特殊时期学校和家长的责任:

1、上了初中后很多家长反映孩子开始有了自己独立的思想和思考,也知道这些年龄段的孩子开始遇到了无法回避的“叛逆期”。这个时候,如果学校只是理所当然的认为孩子都会有这么一个现状的存在,而轻描淡写不引以重视,没有或少于从正面积极引导和教育,家长又不知道如何应对,学生的叛逆心里就开始萌芽,对家长的管教不满,对学习从不重视到敷衍,面对其他同学超过自己、或者成绩高分,很容易出现自卑情绪,甚或破罐子破摔。一部分孩子可能开始出现懒学、厌学或者其他极端的行为。如果这个时段学生产生了这种思想和行为,学习就会出现严重的问题。
2、有家长算了下学生在家和在学校的时间。学生从早晨6点半左右起床,7点出发到学校,下午7点左右回到家,在校时间大约11小时。而学生从下午7点左右到家,除去吃饭做作业洗漱,晚上必须10点半左右休息,真正在家的时间只有约3个半小时左右。

那么就出现了学生在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孰重孰轻的问题。

近年来社会及教育界对家教出现了一些偏重的声音:“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是孩子教育的启蒙者”,甚至还说:“孩子教育不好都是家长的问题”等等,将家庭教育推到了社会舆论的前沿。毋庸置疑家庭教育的确是孩子幼儿成长期间的重要环节,但是必须纠正学校才是孩子教育的主要阵地。从孩子上幼儿园到大学,18年的学校生活是受教育的黄金时期。
孩子作业多,孩子负担重,家长压力大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因此减少作业量,不让家长检查批改作业等通知和规定相继出台。其实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这是摆在了学校怎么管、老师怎么教的一场新的教育革命。

3、在教育部门上传下达以各种方式给学生、家长减负减压的同时,各类培训学校却林林种种遍地开花,尤其是线上和线下及学校周边这些学校乘虚而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新格局。在家长无法辅导孩子,即不会教、也无时间管的情况下,不得不高价给孩子选择培训学校继续学习。这仍然是学校教育,虽然说没有谁强制,却把这个“锅”甩给了家长来背,换言之是把“学习责任”推给了家长。
如果真正为了给学生“减负减压”,能把培训学校“砍掉”或限制办学条件和数量吗?
作为老师非常高兴学生选择培训学校继续学习,一是学生可以拾遗补缺,老师教不懂的、学生不会的都可以在培训学校得到补习,二是减轻了老师的教学压力,三是全班学生成绩提高了老师在学校有了影响力何乐而不为呢?

三、电子产品的危害如何破解

1、“要想毁掉一个孩就给他手机A派”,人人都知道孩子沉迷于电子产品的负面影响百害而无一利。
孩子不是成人没有自控能力,不仅需要家长把控,更需要学校的教育和管理。
教育部门通知手机不能带进校园。
学校禁止了,家庭怎么办?
家长管不住?这是很多家长十分苦恼的事。有家长咨询和请教教育局,有人答复,在家里就是你们家长的事。
这是一个不负责任的甩“锅”。
的确,孩子回到家里使用手机,家长难管、管不了,老师认为孩子在家里,老师“鞭长莫及”。
可是家长不是教育工作者,即没有教学教育经验,更没有专业方法,孩子的教育还必须依靠学校全方位的科学教育。

2、对于学生看电子产品的管教问题,教育部门和学校也都有发文件和通知,可是这些通知文件大都是强调、指导性的理论,并没有具体的管教措施和方式方法。
问题的关键是家长具体怎么管?用什么方法管?
“道理谁都懂、不知怎么做”,家长们心知肚明,心急火燎,就是没有好的方法。
“孩子只听老师的,不听家长的。老师讲一句胜过家长说十句。”只要老师布置的、要求的孩子基本上都会听,会去做,班主任在孩子心中具有权威性。班级是一个集体,孩子也不愿意在班上得到批评。而家庭只是一个个体,因家庭亲人的血脉基因和独生子女等原因,有些孩子敢和家长对怒、抗拒甚至以死相威胁等行为已经成了社会化问题的一个方面。

3、怎么让孩子从沉迷于电子产品中得到解脱?先不从哲理学、心理学甚或精神学等高深领域来分析,只针对眼前的现实进行实实在在的研究。针对不同类型孩子及家庭的具体情况,也不仅是举办家长学校或讲座说大道理、讲严重性就可以解决,而是需要教育机构全方位、科学地制定具体措施和细则,制定出可行性的方案和办法,出台相关的具体操作细则来帮助家长实施。这才是家长们迫切需求的。

四、强调和指导不如具体定措施

上级教育部门的各类指导性意见、通知等年年发,各种专业人士对家校教育方面的调研研究、调查报告等提出的现象和问题也很多,可是对这些普遍性现象和问题的对策、建议、办法和解决问题应对的具体方法细则和措施却很少。
有些现象的改变和问题的解决办法,在学校家庭教育方面是可以做到的。

1、家校联系卡应重新建立。从小学进入中学家校联系卡就无形取消了,没有了老师和家长的书面联系和互动,家长对孩子在学校、老师对孩子在家里的学习等情况互相了解就少了,没有家长和老师的互动监督,孩子自然就放松了对自己的约束。虽然班级里都建立了微信或QQ群,可是有很多孩子存在的问题是不适合在微信或QQ群里公开发表。也有很多家长没时间或不善于在微信或QQ群里发言,因此初中生建立家校联系卡很有必要。至少可以每周有一、两次家校联系。

2、家长会应改为家校会。每学期应该召开至少两次班级家校会,家校会应该和学生一起开,这种形式的家校会效果比单独家长会好得多。在全班家长和学生的家校会上,老师不用直接点名,讲到孩子的学习和在校的品德表现等家长和孩子心里都会参照对位,思想上都会有个准备,存在的问题有则改之,没有的无则加勉。孩子在老师的讲话中知道自己在某方面表现较好,有的孩子不用家长鼓励自己就会继续加油鼓劲,不甘落后于其它同学。
这种家校会可以说是起到了老师、家长和孩子互动互补相互鼓励的作用。

3、对于学生使用电子产品的管控,是家长最苦恼和焦虑的问题。对孩子来说诱人的网络游戏就是一剂“毒品”,道理大家都知道,孩子不是成人没有自控能力,到了成瘾的边缘不仅伤害眼睛,更加损害孩子的身心健康。孩子有时也浅显的知道沉迷于使用电子产品的危害,可是想摆脱又无力解脱,想戒掉又困难重重。
成瘾怎么办?怎么让孩子明白?谁来让孩子明白?
还是要通过教育!这就是关键。很多家长自感无法控制,因为孩子是家长的亲骨肉,本性的护犊制约着,如果孩子受到刺激怎么办?如果孩子割腕了怎么办?如果孩子跳楼怎么办?打!骂!冲动是魔鬼,家长担心的是“万一”……..?
能不能控制?都会说“能控制”,就是没有一个好的制约办法和方法。

前几天有一位老师的方法可以借鉴。
寒假期间一位家长在“孩子听老师的”的启发下,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向孩子的老师请教,希望老师牺牲一点休息时间,给自己的孩子从限制看手机A派时间、保护眼睛、按时完成作业、阅读课外书籍、学做家务劳动等五个方面给孩子写一封信,并给予希望和要求。

老师的信简明而具体:

XX班全体同学及XXX同学:
祝你们全家新年快乐!
今天是大年初二,除了愉快、健康地过个春节​外,为了你的学习、眼睛和身心健康,我希望并要求你在寒假期间做好以下几点:
(1)每天只能看不超过一个小时的电子产品,上午30分钟,下午30分钟,自己要有自控能力,家长进行监管,这样才能保护好自己的眼睛,​否则只会严重伤害自己,影响学业,这不是危言耸听。
(2)每个同学都要锻炼自已,每天帮助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学做家务劳动,比如自己做饭菜、打扫卫生等,并做好记录让家长签字,开学报到时交给老师。​
(3)除了按时做寒假作业​外,一定要阅读几本课外书籍,这是非常重要的,不要因此而荒废了学业。比如阅读:XXXX……
开学时我会要求上台给全班同学​宣讲阅读体会和感想。
(4)做为刚上初一的孩子要​自已洗衣服,自已洗头梳头等,做好清洁卫生,并学会做家务事,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减轻负担。
(5)我会要求​每位家长开学时将以上希望和要求写个书面情况交给我。
祝全体同学和家长新年快乐!身体健康!生活幸福!
班​主任XXX老师
2021年2月13日

收到这封信后,这位家长没想到老师对孩子简短的希望和要求竟然起到了一定作用。因为老师最后要求​每位家长开学时将以上希望和要求写个书面情况交给老师,而不是只有希望而没有要求和监督检查。
老师的这封信虽然还需要不断细化完善,但是已经有了一些具体的办法和方法,而不是空洞的说教和讲大道理。
这就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互动,这种互动让孩子认识到了老师对自己的希望和要求,体会到了老师的权威和对老师的尊重。

4、放了寒暑假学校老师是否就“一放了之”?
学校老师和家长应不应该重视利用好寒假的时间,让学生在放松的日子里,也要充分预习和复习。
有老师以为布置了寒署假作业和学校发了通知,学生放假了就可以放手不管了,这期间也不再过问学生假期的思想和学习情况,只等学生开学报到后才恢复以往的学校教育。殊不知或许就在这三个月的寒暑假期内,放手让家长自己管教,可是很多家长从早到晚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孩子,加上孩子自己没有约束和控制力,或者成天抱着手机A派看,孩子上半学期的学习或许会毁于一旦。

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学校放寒暑假期间,学校老师应该每周同学生和家长联系一次,尤其是对特殊学生直接和学生联系交流,了解孩子学习和读书的情况,同时也应该布置学生假期期间读几本书籍或勤工俭学等。有老师说我布置了啊,可是学生究竟读了没有?怎么检查学生读了?效果怎么样?上面老师给学生的一封信就落实了效果。学校老师应该教育孩子有效地利用假期,千万不能让孩子玩疯了而耽误学习。

有人或许说寒暑假不在老师的管理的职责范围。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
一个家庭,一个家长遇到孩子的问题,最希望的是老师的帮助,尤其是班主任。班主任有一定的教育指导和引导经验,而家长在这方面却是盲从的。家长的职业不同、层次不同,教育孩子观念也不同,教师要懂得与家长沟通的技巧,学会与家长互相配合,纠正家长一些不正确的教育方法,指导家长改变错误的家教态度和方法,和谐施教。

所以孩子从上幼儿园、小学、中学到大学的教育主要还是在学校和教师。

有家长对孩子看手机陷入无力自拔的地步,呼吁“救救孩子!”,就是需要教育界伸出援手“治病救人”,否则孩子就会毁于一旦。

全国教育先进工作者、工运理论政策研究特约研究员

硕士研究生:裴润庭

联系电话:15308031671

2021年2月21日


附:
救救孩子!悬赏万元!

---------一位家长的无奈呼唤

迷恋手机和A派!寻求“秘方良药”!

“要想毁掉孩子,给她手机A派!”
道理谁都知,说来振有词,真正做起来,难于上青天!
教育下通知,上课不带机,回到家里后,基本管不住。
自从上初中,更加不得了,硬管怼着怒,根本不服软。
不听家长言,只听老师语,学校都不管,你们管什么?
我要做作业,就要用手机,作业成借口,不知是真假。
大门闭不出,茶饭不顾吃,家长说不听,​一管就直眼。
跟他讲道理,双手捂耳朵,我是叛逆期,歪头听不进。
学校时间长,早7到晚7,排除1小时,多达10多时。
在家时间短,晚餐和作业,大约4小时,其余都休息。
从早直到晚,仍说做作业,不给他手机,又开始大闹。
手机A派收,吼着家长要,你若不给他,拿刀要自残。
骂又不敢骂,打又打不得,如果再僵持,大喊要跳楼!
手机拿到手,转身门紧闭,敲门就不开,直想把门破!
放了寒署假,孩子高兴跳,大喊解放了,家长更加愁。
有人出主意,送去培训班,算了一笔帐,根本上不起。
半月5千元,一月1万多,穷苦百姓家,望洋又兴叹。

学校怎么教?家长怎么管?以死相威胁,你说怎么办?

咋个整?!

砸锅卖铁求良药!

怎么办!?

勒紧裤带寻秘方!

愁!愁!愁!

恨!恨!恨!

叹!叹!叹!
103939rd2uviusx7z3a2xs.jpg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