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焦虑的父母
神兽归位了,家长们普遍有松口气的感觉,开学时对老师说的那句:“老师辛苦你了”绝对出自真心。
一个寒假的打卡,每天催起床、催作业、催睡觉,一度怀疑自己上辈子是个答应,专管皇帝上朝。
以为把孩子赶到学校就解脱了。
显然,这是痴心妄想。
在这个万物皆可卷的年代,躲清闲是不大可能的。
这不,孩子刚上两天课,云嫂就给我发来一张“催命符”,中考改革“焦虑”指南。
不知道是哪个培训机构梳理的,反正就是为了让家长坐不住。你不是把孩子交学校了吗?不好意思,万物皆可卷,学校可不算。你看看初中生只有半数能上高中,不能复读,再三强调,不能复读,有半数唯二的选择是“职高”“中专”。
没有明着鄙视“职高”和“中专”,但有何区别?
在这个研究生都去送外卖的年代,“职高”和“中专”能干啥?家长你不怕吗?
怎么办?中考定终生,卷到初中生啊。
于是刚把神兽送学校的家长们又默默下了决心,敲开了培训机构的大门。
做父母的普遍要经历四重心理蜕变。
孩子上幼儿园之前,怎么看自家孩子怎么像天才,时不时带来的惊喜,让我们对未来充满期待,感觉清华、北大可以随便挑。
上幼儿园之后,慢慢发现孩子身上“神迹”越来越少,渐渐告诫自己,自家孩子可能只是个普通人,清华北大就算了,以后能上个一本就行了。等上了小学,当父母的眼神又变了,渐渐怀疑孩子是不是亲生,又或者怀疑是不是在医院抱错了,就教育而言,义务教育能不能读完都持怀疑态度。
小学六年过后,心态渐平和,已经接受现实,知道孩子没抱错,也确定是亲生的,但学习方面可能真是个渣,然后有了李焕英的觉悟“健康快乐就好!”
可这话貌似也只在看完电影之后那一刹那认同,过后很快就忘了,因为你忽然发现战火已烧到初中,你再次陷入恐慌。
放任孩子“健康快乐成长”,学习肯定也是野蛮生长,如果成绩不好,未来就业困难,孩子埋怨我们怎么办?
孩子会不会找不到工作?会不会流浪街头?会不会结识不良青年?
吸毒?犯罪?
越想越后怕。多数父母会忘了自己当年是怎么过来的,也忘了“健康快乐就好”那句返璞归真的体会,在恐慌和道德自我绑架的双重夹击下,决定让孩子“卷”。
“卷”这种东西很神奇,有点像军备竞赛,一旦开始,基本停不下来。
但卷就有用吗?
没人敢保证上了补习班成绩就一定好,也没人敢保证成绩好未来就一定能找到好工作,更别提好人生。
本质上讲,所有逼孩子“卷”的行为,都是为了掩饰自己内心的恐慌,为了在孩子万一不成功时,抢占道德制高点。
“我们已经给了你最好的,不成功不能怨我们。”
“我们当初逼着你学,可你不学啊。”
......
为了理直气壮说出这些,父母自己“996”,同时逼着孩子“007”。可孩子真正需要什么?多数人并未思考过。
02
卷王之王
首先,对于孩子而言,“卷”的意义是什么?
他们投胎转世的时候也曾跟阎王商量过,能不能找个钱多事少离家近的地方过来生?
但阎王说,今生都实现不了怎么可能指望来生,你还是好好“福报”吧。
本来以为福报也不错,可没想到是“996”,再遇上个上辈子是答应的父母,直接搞成了“007”。
其实,我一直觉孩子是最可怜的,成年人996还能钻空子“摸鱼”玩手机,下班累了往床上一躺接着玩手机。实在不爽,把辞职报告甩老板脸上,来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孩子能干啥?每天上课练坐姿,稍微打个盹就会被一顿批,万一电话打给父母,接下来情节更是难控。
40分钟换个“监工”,比工厂拉长来得还勤。
回家也不清闲,不能抱怨,不能发脾气,不能耽误,周末不休息,关键还没工资。
当年我挨揍了还能抽两鞭子家里的牛出气,如今的孩子,家里的猫都比他们脾气大。
物理上疲惫,生理上卷,心理上还不允许反抗。
所以要说惨,谁能惨过孩子?
如此惨能换来什么?好成绩吗?未必。在多数人智商相差无几的情况下,成绩实际上是由习惯决定。
而习惯是靠内在的觉醒加外在的训练形成(自律实际上就是一种良好的习惯)。
可现在有个误区,我们过于强调外在训练,却忽视了内在的觉醒。
简单说,根本没深入思考过怎样让孩子主动学,只是想通过简单的时间压榨,让孩子形成好的学习习惯。
可结果并不美妙。
这导致两种局面。一种是事倍功半,花很大代价,收效甚微,孩子成绩波澜不惊;另一种是在父母的“压迫”下成绩还行,可一旦离开监控,或者到了叛逆期,成绩便断崖式下降。
哪怕生拉硬拽过了高考,最后也可能在大学阶段放飞自我,终究一事无成。
这就是只强调外在训练的结果。
长期看我文章的读者应该清楚,我是强调内因的。内因是主导,外因是辅助。可现实中,人们往往会忽略这点,“孟母三迁”传播太广,搞得大家把外因放在了首位。
事实上,真正成绩好的孩子都很自觉,上课认真,课后完成作业主动,还会针对自己的弱项要父母报补习班。当然,这多半是别人家的小孩。
这种孩子不用父母逼着“卷”,他自己就在“卷”,简称“自然卷”。
而多数孩子可能会磨磨蹭蹭,敷衍了事,主动性很差,卷起来也是“离子烫”。
后者花在学习上的时间少吗?不少,可能更多,也更辛苦。
我不是搞教育的,也不准备系统地分析,直接说内在原因。
在智商相差无几的情况下,真正决定孩子成绩好坏的不是卷的时间,而是觉醒程度。
因此,对孩子来说,“卷”的意义在于,在觉醒的前提下帮助形成好的习惯,巩固自律品性,形成“自然卷“”。
那么怎样才能觉醒?
03
觉醒的前提
我经常听到有人感叹,以前的孩子要干农活,能体会到生活的艰辛,自然也能明白读书的重要性,现在的孩子,啥都不愁,他哪有学习动力?
这话貌似有道理,当年我考试没考好时,父亲从不说我,就是让我跟他一起去地里干活,干一个暑假后,我觉得还是读书香,于是下学期拼命啃书。
方法粗暴,但管用,这其实就是唤醒。
有人或许会说,我尝试啦,可孩子睡得跟猪一样,不醒啊。
这很正常,当年也有不醒的。
觉醒有两大前提,一是对自我价值的认可。一个2块钱的小玩具,破了就破了,丢了就丢了,没有人会在意的,但是一个价值8000块的iphone,我们就会好好保养。
我们唤醒孩子的方式决定他们能不能醒得来,一个整天被父母逼迫的孩子,被骂这不行那不行,他很难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甚至会觉得自己是没用的,这种孩子很难谈得上觉醒。
只有觉得自己是弥足珍贵的,觉得人生是美好的,懂得自尊自爱的孩子,才有能量去对抗人性,克服惰性。
觉醒是反人性的,能够觉醒的人,必然是高自尊的人。很多家长不爱听,但是事实就是这样,长期的逼迫必然是对自尊的伤害。
至于方法,不要总是数落孩子的缺点,从肯定孩子的价值开始,努力建立成长型的思维,形成路径复制。
篇幅原因,不举例了。
二是目标清晰。这个分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现在的孩子很难一开始就确定“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种鸿鹄大志,哪怕通过读书来改变命运这种想法都挺难形成。每天衣食无忧,体会不到生活的艰辛,你跟他(她)谈改变命运,改变啥命运?挺好的啊。
那怎么办?从培养短期目标开始。其实培养短期目标的核心在于培养延迟满足能力,甘愿为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放弃即时满足的抉择取向,不贪图暂时的安逸,先苦后甜,重新设置快乐与痛苦的顺序。
至于方法,其实也挺简单,无非是区分义务和权利,让孩子先履行义务再获得权利,例如,先写完作业再出去玩。
有了这两个前提,我们才适合谈觉醒,才有可能实现“自然卷”。
有人或许会说,你说的轻巧,但要实现不知道有多难。
是啊,确实很难。就目前整个社会的努力程度而言,人与人之间根本不用拼智商,拼的是觉醒程度。
有人能醒来,自然也有人醒不来。
我们必须承认,任何时代都有孩子觉醒,跟生活水平无关。他们认可自己的价值,渴望实现自己的价值,懂得延迟满足,乐于追求美好的未来(这就是觉醒)。
无论我们能不能做到,至少应该清楚,对于孩子来说,真正需要的是这个。
04
卷不动怎么办?
今天聊这个不完全是为了讨论孩子教育问题,还想回答一些疑问。
很多人卷到吐,同时也怀疑卷的意义,感觉看不到希望。
有人留言问我,那些成功人士和普通人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我认为就是“觉醒”。
孩子的生存法则其实也适用于成年人,社会就是个大考场,成功人士是学霸,而大部分普通人都是学渣。同为社畜,学霸卷着人生,学渣却卷个寂寞。
两者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觉醒程度不同。人家是自然卷,你却是离子烫。
稻盛和夫曾在《活法》一书中说:“如果要问我成功的理由,理由就是一点。就是说,我的才能或许有限,但我拥有虽然单纯却非常有力的方针——追求做人的正确的准则。”
这个追求的过程就是“觉醒”。
人的一生都应该追求觉醒,凡是在事业上有所作为的,他肯定在某一阶段觉醒过。
觉醒加机遇等于成功。
我们觉得卷的没意义,那是因为没醒,或者曾经醒过,又睡着了。
人会醒来,自然也会睡过去。之所以有人奋斗了最终却失败,是因为他们还没等到机遇来临就睡着了,或者刚刚体会到成功,就忘了觉醒这一关键,重新睡了过去。
和孩子一样,适合他们的方法同样适合我们,当然,反过来也成立。
所以,在卷的时候,尝试着觉醒,去寻找自己的价值,回味当初延迟满足的幸福,追求更美好的人生,那时候眼里的“卷”或许会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