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岳镇,那些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
杨辉祥
(原载《新邛崃》2020年冬季刊)
民国时期的邛崃县志,在介绍邛崃的各场镇时,第一个列举的就是东岳镇,也就是后来的前进镇。前些年,前进镇的部分行政村,划入了临邛街道,后来成为文君街道了。今年4月,前进镇并入临邛街道。一天清晨,我驾车从临邛古城出发,沿着新邛路行驶到前进镇场镇。我的面前,气势磅礴的旭日正冉冉升起,满天朝霞渲染着川西坝子,路上车流,人流,远处的田畴,房屋,抹上了一片浓重的金黄。临邛大地,呈现着一派生机勃勃。向上的的景象。
约十里路,就到了前进场镇。它被称为临邛古城的东大门。是临邛城东的交通枢纽,邛新路与邛高新路在这里相交,然后又分为两路,一条为南江路,连接川藏线,另一条路仍然称新邛路,进入邛崃城区。这里是邛崃境内最为繁忙最为拥挤的一个路段了。路口汽车一辆接一辆,绵延很数百米长,等待着过红绿灯。我每次到这里过路口,几乎都要遇到红灯,有时还要等待两个红灯的时间。
向左拐进入了前进场镇,场镇街道整洁而宽阔。我考察了贞烈牌坊,东岳庙,火烧桥,南江镇等遗址。访问了徐光银,谢福洲等诸多老人。他们向我讲诉了前进镇的很多鲜为人知的故事,这些过去的历史,加深了我对前进镇前世今生的认识。
地名变化中蕴含的有趣的故事
虽然前进镇离城很近,但小时候,我对它印像比较浅薄的,只知道这里多产稻米。那时候,老人不叫它前进,而把它叫东一镇,或者东一庙。其实,这是老百姓把“岳”的音讹发成了”一”,它的名字应该叫东岳镇或者东岳庙。
东岳地名的来历,是因为这里原来有一座庙子,叫东岳庙。供奉的是东岳大帝。东岳大帝又称泰山神,东岳大帝统辖了五岳及天下名山,东岳大帝可以主宰人间和阴间的祸福,掌管十殿阎罗王,是统辖阴阳界的大神。因为东岳大帝与酆都大帝神职几乎重叠,所以老人们们说,东岳庙有十殿,里面塑有对在世间作恶之人的惩罚场景,如上刀山下火海下油锅之类,以此对老百姓进行教化。老人们说,原来庙基占地有七八亩地大,三十多间房,有居士四人,香火还比较旺盛。到了上世纪四十年代。民国政府提出改庙宇办学校,把里面菩萨搬来丢在沟头,结果发现神龛下面有很多蛇,老百姓惊恐,点香送那些蛇走。从此,东岳庙改成了小学校。现在仍然是学校,叫强项学校。但里面的庙子的痕迹,已经完全没有了。 用寺庙名作地名,一是因为庙宇比较出名,二是因为先有寺庙,后来人口聚集,人们习惯用寺庙名作为地名了。据老人说,旧时前进镇只有一条街,就是现在的东岳街。东岳庙周边居住的人更多,有几个大姓人家,形成了一个大集市。由此看来,前进镇是一个因庙而兴的场镇,应该是先有东岳庙后才有东岳镇。
我在查阅有关前进镇资料的时候,发现在民国志中的关于前进地名记载,是“东岳镇称火烧桥”,意思是说东岳镇又叫火烧桥。这是一个很古怪的地名。85岁的老人徐光银告诉我这个地名的来历,从中,我也对旧社会的邛崃的乞丐现象,增加了些了解。
徐光银听他奶奶说,清末民初,邛崃地区有很多乞丐,人们称他们为叫花子。这些叫花子平时看起来都是单独行动,各自去讨乞,但其实他们内部却是拉帮结派,形成团伙,有各自的势力范围。类似现在所说的丐帮。白天他们分头外出讨乞,晚上,他们会居住在一起,这些地点,邛崃人称为叫花子营。这些叫花子营多为寺庙。他们霸占这些寺庙,没有人敢惹他们,其中居住的叫花子人数不等,一般在10个左右。邛崃有两个很出名的叫花子营,一个在南河坎的几个庙子当中,一个就在前进的东岳庙。东岳庙被霸占为叫化子营,可能有三个原因,一是东岳庙的香火盛,朝拜的人多,二是,这里离城近,进城乞讨方便,三是前进镇周边是邛崃的富庶之地。这些,都有利于乞讨。
据说有一年春节,一些叫花子带着只有五寸长的一小串鞭炮,到了一大户人家,那户人家正在办婚宴。大院坝子里宾朋满座,欢天喜地。叫花子们到了龙门子,大喊恭喜,点燃了鞭炮。主人见状,只好强颜作笑,在偏僻的地方,给叫花子们安排一桌酒席,打发他们。如果主人稍有怠慢抵触,这些叫花子会叫来更多的叫花子来这家乞讨。“臊”这家的喜事,让主人颜面无光。
当时离东岳庙不远,有一条小河,河上架了一座木质廊桥。叫花子们酒足饭饱,到了桥上抱柴燃火取暖,没有想到,将廊桥惹燃,后来虽然将火扑灭,但很多栏杆,梁柱的外表烧成了焦炭,黢黑斑驳,一看就知道是被火烧过的桥,久而久之,人们就叫它火烧桥。慢慢地它又成为前进镇的一个别名。以至于当地老人在叙述前进的老地名时,居然会用六个字:东岳镇火烧桥。
也许是前进这个地方地理位置重要,也许是这个地方经济发达,到了民国29年(1940年),这里设东岳乡,一直延续到新中国成立。在1951年,这里有一个长寿村,成立了全乡的最早的初级社,为了体现时代特点,这个村更名为前进社。到了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时候,因为觉得东岳二字有封建迷信的色彩,于是采用前进社的名字,成为前进人民公社。于是东岳乡成了前进人民公社。后来也一直沿用前进此名。那个时代更换有革命意义的地名成为一种风气,例如当时将拱辰更名为黎明,牟礼更名为红光。“前进”的这个地名打上那个时代的深深的烙印。
贞烈牌坊后面令人慨叹的故事
在前进镇上,有一条老街,现在叫东岳街,有百多米长。这条街两边大部分是上世纪末修建的两层的建筑,残留很少老旧的木结构排立的平房。街道很狭窄,也不规整,明显看出是一条古街经过多年改建形成的。过去,它西接东岳庙。一条街,一座庙,就组成了东岳场。据说,东岳场虽然很小,但也很闹热。农历二五八赶场,摆摊的人很多,人头攒动。邛崃,宝林,高山,固驿的客商云聚这里。在旧时,开茶馆的往往附带开旅馆。街上有茶旅社三处,吉祥店,天顺店,义盛店。2013年3月25日,这条街的中段,一居民在进行房屋改造时,把隐藏的房屋中的一座牌坊亮了出来。很多老人都推荐我去看一看。
这座牌坊用红砂石砌成,与我看到的其它牌坊比较起来,体量不大,做工雕刻,也不算上乘,南边匾上的落款居然有的字被坎入的石条遮住,不知当时石匠是如何设计的。牌坊给人一种仓促而就的感觉。牌坊下梁刻有“旌表儒生曾学易之妻杨何氏坊“,牌坊的北面匾上有贞烈二字。一般牌坊,为了让更多人瞻仰,起到教化的作用,往往跨街或者跨路而立。我听房主人说,这座牌坊下面确实是一条到大邑三岔的路。后来修街占了。牌坊也被盖在了房子里面。
我进行访问调查,也查看了有关的资料。发现这座牌坊,大小做工虽然不太起眼,但是,牌坊背后的故事却是惊人的,它使现代人唏嘘不已。
熟悉封建礼教规定的人都知道。过去,有“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规矩。姓张的女子嫁给王姓男之后,就称王张氏。我小时候喊某大娘,也不是以她的原来的姓来喊的,而是以她的夫家的姓来喊的。这座牌坊上刻的“曾学易之妻杨何氏坊’,按理是不合规矩的。曾学易之妻应该是曾何氏,不应该是杨何氏,这个杨,从何而来?
当地人讲了这个故事。据说,清乾隆年间,这里有个曾姓儒生,要迎娶何姓小姐。洞房花烛之夜。新郎在外应酬客人,他的一个表亲杨姓男子,心生歹意,趁酒兴潜入新房。古时婚俗,新娘和新郎”如隔口袋买猫”,是未曾谋面的,掀开盖头之前,并不知对方相貌如何。新娘误认杨姓男子为“新郎”,杨姓男子于是李代桃僵,共入洞房。后曾学易入洞房,新娘发现受骗,羞愧难当,为证清白,当晚便自缢新房中。新郎不甘,和新娘娘家联合状告杨姓表亲。邛州地方官员和老百姓,也为何姓女子的贞烈行为上表朝廷,请求褒奖。乾隆二十一年,皇帝下圣旨,批准为何氏立牌坊表彰。
但是如何称谓何氏成了难题,何氏与杨姓男子发生关系,为事实婚姻,应为杨何氏。但曾学易与何氏婚姻是媒妁之言,父母之命,明媒正娶,婚姻符合“法律程序”,何氏确为易之妻。于是出现了“曾学易之妻杨何氏”的奇怪称谓。
据当地老百姓传说,这座牌坊费用由肇事方杨姓家族承担,杨家似乎有些不情愿。所以修建牌坊有点应付。这可能是我感觉这座牌坊体量小,做工一般的原因。但曾氏家族仍然愤愤不平,他们认为这件事,污辱了曾氏家族的名声,于是,在牌坊上,故意将曾字的上半部分错写成鲁字的上半部分。
中国要求妇女贞节,立贞节牌坊,从秦始皇就开始了。但一直到宋以前的汉唐其实还是比较宽松的。但宋程朱理学兴起,提倡饿死事大,失节死小,从一而终,存天理,灭人欲,到了明清,对节妇烈女的崇尚推至疯狂的程度。
政府的鼓励在其中起了主要作用。清代的《礼部则例》相当于国家的表彰条例,里面对节妇规定:节妇,即“自三十岁以前守至五十岁,或年未五十而身故,其守节已及十年,查系孝义兼全厄穷堪怜者”,及为夫守贞的“未婚贞女”。
对贞节烈女的标准是,贞节烈女,包括“遭寇守节致死”,“因强奸不从致死,及因为调戏羞忿自尽”,以及“节妇被亲属逼嫁致死者,童养之女尚未成婚,拒夫调戏致死者”等等。何氏显然属于贞节烈女。所以称贞烈牌坊。 清政府还规定,每年地方绅耆,族长、保甲长都要向官府公举节妇烈女,各级官府都要给予表彰。京师、省府、州县各自修建“节孝祠”,矗立大牌坊。被旌表的妇女题名坊上,死后设位祠中,春秋致祭。并由官府发给三十两“坊银”,由本家为其建坊。节烈事迹特别突出的,皇帝还亲自“御赐诗章匾额缎匹”。节妇烈女的名字列入正史和地方志。 我猜想,这位何氏按规定应该会载入县志。果然,我在民国邛崃县志的节贤篇中的密密麻麻的节妇烈女名册里找到了关于她的记载:“曾易学之妻杨何氏逼污自缢”,这与牌坊是曾学易的名字有些小误,但逼污自缢与民间传说基本符合。
现在的人们对何氏自缢的行为觉到不应该,感到匪夷所思。但是实际上像何氏这种事情并非鲜见。如果看到过去遍布中国大地的贞节牌坊,你就会慨叹,在封建礼教的毒害和统治者的提倡下,对中国人,尤其是对中国妇女造成的悲剧是如何的惨痛。这些贞节牌坊,其实是压在中国妇女头上的一座座大山。
每天,有很多人从这座牌坊前匆匆而过,他们对这座牌坊已经熟视无睹了。何氏所处的时代也一去不复返了。但它背后的故事更令人深思。现在它已经作为”成都市历史建筑“进行保护了。并且已经挂了牌匾。牌匾上说,这座贞烈牌坊是“研究儒家伦理道德的重要实物”。确实是这样。
军镇重地枪声里的故事
民国志对前进镇是这样描述的,“城东十五里东岳镇,跨大道,左右皆堰水稻田。”.文中指的大道,就是邛崃到新津成都的主道,后来成为进藏的318国道。“左右皆堰水稻田”,说得是前进镇的地理环境和物产。当地人说,前进镇一马平川,以前不只是产稻米,还产甘蔗,莲藕,现在又成为蔬菜基地了。
东岳镇的这个地名中,有一个镇字。镇者,部队驻扎之地也。这使我们产生联想,前进这个地方过去可能是一个军事要地。我在前进考察时,还发现有另一个也带镇的小地名,它叫南江镇,现在叫南江村。当地人把南江镇发成“南蒋镇”的音。它在前进镇南边三里路处。在新开河与南河之间。离南河很近。我猜想,很久以前这个地方可能确实有一个场镇,就叫南江镇。这是一个古老的地名。它至少应该在明清代还存在,是一个濒河的水陆码头。后来也许是南河改道或者道路改变等原因,这个镇的居民搬到了现在东岳庙,南江镇于是慢慢消失了,而东岳庙形成了场镇。南江镇的场镇虽然消失了,但地名留下了。所以,我推测,南江镇应该存在于在东岳镇形成之前,先有南江镇,后有东岳镇,或者说东岳镇就是南江镇搬过来的。这与战斗乡的观音院与凤龙镇的变迁非常相似。这种场镇迁徙,在临河的场镇是一个常见现象,即使像临邛这样的县城,在河流变道的影响下,也在不断地迁挪县城的位置。
我到了南江镇遗址考察,新开河在我旁边汨汨地流着,已经找不出这里曾经是一个场镇的痕迹了。不过给我感觉,这个地方低洼潮湿,民房相比其他地方是要密集一点。那里有一座破败的小庙,当地人告诉我,这座庙子就是南江镇。他们说过去庙子很大,还有十殿。我看到了两个残存的柱础,直径有五十公分大。从它体积看起来,当地人所说的原来庙子很大,应该是确切的。
南江镇消亡了,东岳镇建起来了,从区位来看。它们都曾经是邛崃东去到省城成都的第一个场镇。它们犹如一户人家的龙门子,是临邛古城的门户。它在东边拱卫着临邛城。如果要从东边进入临邛城,必须要先经过这个东大门。1955年以前,过去的连接藏区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的川藏线,就从现在的东岳街上通过。即使现在,也从前进场镇旁边通过。可以这么说,如果谁占领了前进,一可以威胁临邛,二可以扼守住川藏线咽喉。所以前进这个地方,历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屯兵之所。难怪当地人在摆谈前进的历史时,我听到的更多是战争,战场,军队,战火方面的故事。
据志书记载,太平天国时期,太平军文王蓝大顺的一支部队,打到了邛州城下,”其大营驻城西北四里建昌营旧地,其前锋直抵城下,驻东岳庙“。这支部队就是从东岳庙出发。,”以布缚竹为梯数十架,齐傅于城“,进攻邛州城的。据当地老百姓说,历朝历代,东岳镇均有驻军,到了民国时期,这里长期驻扎有一个排的国民党部队,还驻有一个保安队。这些部队除了打着剿匪的幌子,同时进行监视和镇压共产党的目的。当时,在东岳乡的学校和乡公所,都有共产党在活动。
1947年,国民党政府风雨飘摇。当时国民党政府进行征兵。按照规定,三丁抽一,五丁抽二,一个外号李篾匠的农民不应该当兵。但东岳乡公所以他抗服兵役为由,将其抓到了乡公所。李篾匠不服,砍去自己的指头,以示不满。当天就死在乡公所。这件事,激起东岳乡的民愤,在地下党的领导下。东岳乡开始罢市,提出了“二五减租”的述求。二五减租,即要求地主对农民实行减租,即照原来租额减低百分之二十五。愤怒的人们还冲进乡公所,将乡长捆绑,吊了起来。国民党立刻派出一个连的兵力封锁了东岳场,在场口上的和戏台那里各架了一挺机关枪。抓了领头的人,进行镇压,威逼商铺开门,必须复市。这就是有名的轰动全县的的东岳镇”二五减租闹共产“的风潮。
新中国成立,邛崃刚解放不久,1950年腊月25日土匪叛乱。邛崃东路一带土匪猖獗,他们在川藏线上袭击解放军进藏部队的运输车辆,抢劫军用物资,徐光银老人回忆说,一次土匪袭击,枪声像放鞭炮,枪声停息之后,他去看了,公路上横七竖八停了很多车辆,当时主要是马车,里面的物资抢劫一空。两边的水田里摆了很多马和人的尸体。场面十分惨烈。于是解放军派出了大批部队进驻东岳,执行剿灭土匪,保卫川藏线,护送来往人员物资安全过境的任务。土匪闻讯蜂拥而至,围攻东岳镇。妄图将解放军赶出东岳镇。解放军在场镇的四个方位,挖了战壕,建立工事,与土匪对峙,枪声如像爆炒豆子,后来解放军在在一座楼上用小钢炮轰击土匪,打死了一些土匪,土匪才仓惶逃离。
据85岁的徐光银老人回忆说,1950年元月,丁佑君他们那批西干校的学员,也是在这里遭到土匪伏击的。
丁佑君,女,乐山五通桥人,1950年1月,她不顾家庭、亲友的劝阻。毅然辍学投身革命,考入西康人民革命干部学校(西干校)。丁佑君后来在西昌参加征粮工作,被土匪杀害,英勇牺牲,年仅19岁。她被追认为革命烈士,朱德亲自为她题词:“丁佑君是党和人民的好女儿,是共青团员和革命青年的好榜样。中国青年应学习她把自己的一切献给党和人民的高度阶级觉悟和革命精神。”西昌和乐山为她修建了纪念馆。
徐光银老人说,袭击西干校的时间是春节后的一天清早,全镇人还在睡梦中,突然枪声大作,当时。他们吓得躲在家里,只是听到西干校学员和护送的解放军从街上跑过,解放军不断催促,快走!快走!过后才听说,是土匪伏击了西干校学员。而学员中就有后来的女英雄,革命烈士丁佑君。徐光银老人说,随后政府加大了清剿土匪的力度,大批的武装工作队深入农村,动员群众,对土匪进行分化瓦解,没有多久,邛崃的匪患被除。前进镇与共和国其它场镇一样,进入了正常的发展轨道。
历史一页又一页地翻过去。何氏贞烈牌坊那一页翻过去了,叫化子霸占东岳庙那一页翻过去了,解放军挖战壕,抗击土匪的那一页也翻过去了。离开前进之前,我先参观了凤凰陈列馆,它记载了上世纪80年代,前进镇凤凰村在改革开放中,在农村率先成立农工商联合企业的事迹,前进凤凰村,是那个时代改革的先锋和明星。
我要离开前进了。场镇旁边的川藏线仍然车水马龙,我一直在想,不管历史如何演变,前进作为临邛的东大门,作为邛崃东部交通枢纽这一点,一直没有变化。它虽然并入临邛街道,成为前进社区了。但它的这个区位优势仍然存在,还会发挥得更好。古东岳镇一定会更加繁荣起来,当我看到座落在前进,大气,现代,漂亮的天府现代种业园区时,我更坚信,我的这个预想一定会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