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假期都是教师们“充电”的好时机。新世纪光华小学语文教师利用这个寒假,厉兵秣马,提升教学专业能力。
1、阅读篇
旅行,是身体在修行,
读书,是心灵在修行,
光华小语人在修行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读书是心灵最好的修行,爱读书的人内心世界是丰盈的。叶圣陶先生有诗云:天地阅览室,万物皆书卷。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更应该博览群书、读自然万物、感社会人情,让自己成为一个有爱心、有诗意、有内涵的老师。
我组大部分老师都是来自温江区以外,对学历案都很陌生。为尽快熟悉这块内容,教研组期末总结会上,老师们就确定了本次假期的共读书目为《学历案与深度学习》和《教案的革命》。第二天,“小语组阅读号”火车就开启了。
小语组读书进行时
老师们每天在小语读书群里面积极打卡。打卡的方式既是一种良好的自我规范,也是一种有效的互相督促,更是一个互相学习、互相切磋、激荡思维火花的平台。小语读书群里每天都是满满的干货。
小语组打卡进行时
地点:小语组读书群
成员:新世纪光华小学语文教师
老师们学习完两本书后,写下了自己关于学历案的最深的感受。
(一)何为学习力
“教了不等于学了,学了不等于学会了”,这是时常困扰教师的问题。教师一定要关注“如何学会”,关注教的是教案,关注学的是学案,让学生如何学会就是“学历案”。它呈现了学生亲身经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体现了学生从“不会”到“会”的学习过程。“学历案”最大的魅力是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力(学习力是指一个人或一个组织学习的动力、毅力、能力的综合体现,学习力是学习型组织的根基)。重视学习经历,可以改变学习效果,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力。
——读《学历案与深度学习》有感(闫肃)
(二)重视学后反思
传统的教案中,也会关注学生这节课是否有收获,是否学到了知识。我们通常会在结课时抛出问题: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认真学习《教案的革命》一书后我才明白,学历案在“学后反思”这一环节,不仅要求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实践过程进行总结与梳理,还对自己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针对性地诊断。因此我认为,“学后反思”可以促使学习更高效。
——读《学历案与深度学习》有感(余小霞)
(三)什么叫真学习?
有效学习一定是“真学习”。所谓“真学习”是指学生亲自经历了正确的学习过程的学习。传统的“我讲你听”、“一问一答”的教学方式会剥夺许多学生的学习经历,导致“虚学习”的出现。作为教师,在学习过程的设计中,需要构建多边活动的机制,把知识建构的过程还给学生,给孩子搭支架。让他们通过“做中学、说中学、悟中学、教中学”等方式,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真学习”。
——读《教案的革命》有感(徐敏)
(四)信息的第二次转换
何以学会,以何学会?读了《教案的革命》,我对于“教了”不等于“学了”,“学了”不等于“学会了”有所了解。这本书让我更加明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只是引起学习、维持学习和促进学习,而不是替代学生去学习。只有给学生尝试的机会,纠错的机会,感悟和表现的机会,学生才能经历真学习以实现信息的第二次转换。
——读《教案的革命》有感(周雯)
(五)目标是一堂课的灵魂
较于传统教案,确定学习目标在学历案中是对课标的细化。要求老师在课前讲清楚学习的内容和方式,在传统教案中只是要讲授的内容,至于孩子怎么学习都是老师在课堂上操作,并不会告诉学生,所以有时候孩子不能掌握学习的方法,学习起来有困难。学历案,老师把学习方式交给孩子,发挥孩子的主观能动性,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内化进行有效的学习。学习过程包括:成果性目标“我学会了什么”,过程性目标“我干了什么”,创造性目标“我还能做什么”。
——读《教案的革命》之《如何确定与叙写学习目标》有感(陈佑渔)
读完关于学历案的书籍后,老师们又根据实际情况选读了自己目前很需要的书籍。
(六)参差不齐是生命的自然状态
对待那些屡次不交作业,总是不去及时纠错,动则打架斗殴等问题,老师首先应该做到---心平气和地接受,然后诚恳地提出整改建议。在帮助每一个孩子时都要摆正心态,以平常心对待教育,不挑战极限,不追求虚妄和令人窒息的百分之百。正如薛老讲的:“参差不齐,是生命的自然状态,也是教育应有的状态!”面对每一个鲜活的生命体,老师们眼里应该容下一定的沙子,坦然接受他们暴露的问题!
——读《破茧而出的四年级》有感(黄开慧)
(七)和善与坚定
我是老师,也是家长,不管是哪一种身份的切换,都希望能和我的孩子达成一种和谐融洽的关系。我希望在他们的心目中,我既是长辈,也是朋友。为了能够形成这种良性的关系,我总是在不断寻找和改变与孩子们相处的模式,直至我在《正面管教》中看到“和善与坚定并行”。这是实现正面管教的根本所在:和善的重要性在于表达我们对孩子的尊重,坚定的重要性则在于尊重我们自己、尊重现实情形的需要。尊重孩子,以平等的语言同孩子们交流,却也要有坚定的态度。
——读《正面管教》有感(李开萍)
(八)让天真填满孩子的整个世界
孩子们观察细致,什么都可以写。写作是一个漫长的训练过程,从王老师的写作指导理念上我收获了三点:首先,指导孩子习作不能求快,要让孩子打好基本功,而提高写作功底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引导学生阅读足够多的好作品。其次,要尊重学生的表达,不因立意的高低、不因好词好句的多少去批评、评论孩子。给他们以自由,他们就会不畏惧写作,他们笔下会出现意外的惊喜甚至是震撼。同时,尊重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不拔高要求。新学期,我将尝试放手让我的孩子们写作,期待我们晨曦班的作文课。
——读《我们(1)班的作文课》有感(杨华婷)
2、练字篇
分间布白,远近宜均。
笔秃千管,墨磨万锭。
横竖奠基,撇捺立人。
笔端生韵,翰墨飘香。
于永正老师曾说过:“老师在黑板上写的字是活的,是有情的。”一手规范、美观、端正的汉字书写是每个教师应具备的一项基本功。为此,新世纪光华小语组的教师们开展了假期练字活动。
老师们认真练习,心眼手默契配合,字体笔锋渐渐显露,结构也越来越匀称漂亮!来,我们一起欣赏一下吧!
曾从清老师作品
张语宸老师作品
积累—沉淀—提升,光华小语组的老师们在不断学习中发现美,创造美,体验成功的快乐,体验教育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