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地中海贫血? 地贫是一类由于常染色体遗传性缺陷,引起珠蛋白链合成障碍,使一种或几种珠蛋白数量不足或完全缺乏,因而红细胞易被溶解破坏的溶血性贫血,于1925年由Cooley和Lee首先描述,这种病因为最早发现的地区是在地中海,就把此病命名为地中海贫血,简称地贫。根据《中国地中海贫血蓝皮书》统计,截至目前,我国重型和中间型地贫患者在30万人左右,“地贫”基因携带者超过3000万人,涉及近3000万家庭1亿人口。在我国,地贫有着特殊的地域性,尤以南中国海地区的广东、广西、海南以及内地的四川重庆等地区最为高发。 目前,在川大华西第二医院登记在册的地中海贫血病例约400多名,殊不知,这种疾病是可以通过产前检查预防的,因而,川大华西第二医院高举教授称,患儿除了应规范化治疗外,正在孕期的准妈妈或准备要孩子的夫妻,应有产前检查的意识。 小资妹觉得有点奇怪,为啥偏偏就咱四川是地中海贫血高发带呢? 四川地贫高发
有着一定历史原因
四川曾发生过一段湖广填四川的历史。湖广填四川是发生在清朝的一次大规模的移民。元末明初和明末清初,四川经过战乱,导致人口急剧减少。因此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官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吸引外地移民。 以成都为例,清末《成都通览》曾记录“现今之成都人,原籍皆外省人。”其中又以湖广行省人口最多,湖广行省,元初时管辖今湖北、湖南、贵州、广东、广西、海南六省区,填川的移民繁荣了四川,但也将缺失和突变的基因遗传给了子孙后代,使四川人也成为地贫的高发人群。
因此,四川之所以成为地贫高发区,很大程度上是广东、广西等地“遗传”过来的。地贫是由于珠蛋白基因的缺失或点突变所致,组成珠蛋白的肽链有4种,即α、β、γ、δ链,分别由其相应的基因编码,这些基因的缺失或点突变可造成各种肽链的合成障碍,致使血红蛋白的组分改变。
据了解,地贫患者刚发病时可能要1—2个月输血一次,随着年龄的增长,可能1—2周就得输血一次,每次输血费用大约500—1000多元,再加上去铁药,几十年的费用不容小觑,大多数家庭都承担不起。其实,这是一种可以在孩子出生前就能预防的疾病,而这点却被很多家庭忽视。 高举教授说,地贫是基因缺失引起的,它遗传但不传染。虽然地贫基因携带率高,但还是可以预防的。统计表明,如果夫妇双方都是地贫基因的携带者,他们的子女就会有25%的可能是重型地贫,50%的可能是轻型地贫,另有25%属于正常。 做好产检的诊断,可从源头上减少重型地贫患者的出生。想要孩子的年轻夫妇应该做孕妇产前筛查和诊断,可在胎儿50—60天取绒毛检测,4—5个月取羊水检测,如果过了5个月仍没有做,还可在胎儿6—7个月大时取脐带血进行检测。如果检测是重型地贫患儿,最好终止妊娠。通过孕期保健和产前筛查,出生缺陷率可减少40%-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