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省都江堰市(原名灌县)东北8公里的蒲阳镇,在急流滚滚的蒲阳河畔,有一片林木繁茂的小山丘。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空军幼年学校(简称空幼)就设在这里。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国民党空军力量与日本空军力量对比悬殊,抗战不久就几乎消耗殆尽。鉴于当时的严峻形势,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参谋总长的白崇禧到成都视察空军,提出建立空军幼年学校的相关建议。之后,航空委员会主任周志柔专程前往苏联和西欧诸国考察。1940年初,决定将学校正式命名为空军幼年学校(简称空幼),精选12-15岁,体质、学识各方面优秀的小学毕业生入学,施以六年中等教育及奠定飞行基础所需的各种训练。同时重视营养,强化体育锻炼,然后直接升入中央航空军官学校学习飞行。几经选择,空军幼年学校选址在都江堰蒲阳场(现蒲阳镇)。曾留美西点军校的汪强将军担任教育长,蒋介石直接担任校长。学校定址于山清水秀、远离战火的四川省灌县(今都江堰市)的蒲阳场。 1940年,空幼筹备处与当地士绅唐大爷商妥,租赁了其在蒲阳场的唐家的四座大院,并征用了附近的一所寺观“大明寺”等处的现成房屋及周围的部分土地,略加以修葺加固。后来就地陆续新建了礼堂、医务所等,暂时权作校舍。当年12月26日,空军幼年学校在蒲阳举行第一期开学典礼。
从1940年到1946年,"空军幼年学校"共招收了六期学员二千一百余人,学员遍布祖国各地和海外。当年同仇敌忾的风华的少年,后来有的成为空军飞行员、民航飞行员和空军将领、航空专家,有的当了著名科学家、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还有的成为了艺术家和企业家。 1949年,四川面临解放,空军幼年学校也于这年夏季迁往台湾屏东东港大鹏湾。在中国军事教育史上,建在都江堰市蒲阳河畔的空军幼年学校,以较长的学制及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而占有独特的地位。(以上资料摘自网络) 解放后,空军幼年学校改建为人民空军都江堰疗养院,后空军疗养院迁往青城山镇,现在成为一片荒废山林。 2021年3月上旬,我骑自行车从都江堰市区出发,前往探访这个曾经神秘而辉煌的蒲阳空军幼校。沿着宽敞平顺的蒲阳大道,骑行四十多分钟就到了蒲阳镇。 顺着蒲阳军民街一直往山上走,路过新建的蒲阳中学,走到小路的尽头,就看到一座破烂不堪的大门,大门右侧还保留有块“军事管理区”的牌子和军民街155号的门牌,这里就是曾经神秘的空幼旧址了。 看门人袁圣全大爷,今年73岁了,已经在这里做了15年的空幼守护人。他是土生土长的蒲阳人,对空幼的历史很熟悉。袁大爷待人热情大方,据他介绍,七十多年过去了,原空幼的地面建筑早已荡然无存,现存的一些破旧房屋,还是空军疗养院遗留下来的。山顶这片荒地还只是原空幼的部分校区,滑翔机场在山下蒲阳发电厂位置。在他守护的这十多年里,每年都要接待不少来自海内外的原空幼学生前来探访,怀旧思情,其中不乏曾经的达官贵人。有一些因年老体衰,还委托其子女前来,拍回影视资料了其心愿。 进入空幼旧址,只见荒草落叶满地,少许断壁围墙隐藏在茂密的树林中,偌大的场地空无一人,令人瘆的慌。拍了几张照片赶快退了出来,于心不甘又取出无人机俯拍了几张空幼旧址全景图。 回到大门又与袁大爷聊了会天,想不到袁大爷还是都江堰市作家协会会员,他熟悉的一些都江堰的作家、摄友我也熟悉。袁大爷还曾经编写过空幼历史的文章和书籍,手绘过当时空幼的平面图,可惜放在家中无缘一观。袁大爷空闲时间还喜欢画画,简陋的门卫室墙上贴满了他的画作,袁大爷的画贴近生活,妙趣横生。 告别袁大爷骑车下山回家,我与袁大爷已经成为微信好友了。 俯瞰蒲阳,图左上角为原空幼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