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占魁与湘军和淮军
最近,清末邛崃将领华占魁坟墓的事情闹得沸沸扬扬。应该说,在邛崃的历史名人中,文人比较多,比比皆是,出名的武将却很少见,而为保卫中华,与外敌进行过殊死战斗的武将基本未有记载。这可能与邛崃地处中国内地有关,与外敌接触比较少的原因。 根据志书记载和其后代的说法,华占魁曾经在台湾,江苏狼山镇(今天的南通)和宁古塔(今黑龙江海宁市)为武官。基本都是抗御外敌的边垂之地。 1842年华占魁出生于邛州,
约1858年参加湘军。
1874年任台湾参将。
1898年任黑龙江宁古塔总兵(?)。
1900年8月与俄罗斯作战。
战后任狼山镇(今江苏南通)总兵。
1914年在邛崃去世。
华占魁在世,离现在只有百年,并不久远,对他的一些传说,应该说基本上是可靠的。 一个中国西南的邛崃人,为什么会到台湾和黑龙江与外敌作战呢?在华占魁的经历中,有一个重要的人生选择,就是在16岁时参加了湘军。湘军主要是湖南本地中的子弟,但也有外地人参加,据说,湘军士兵的军饷的待遇是政府军队的四倍。考虑到很多人对淮军和湘军的印象比较搅,不排除华占魁参加的可能是淮军。 湘军和淮军在历史上很有名的。它们帮助了清政府,镇压了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军,维护了满清封建社会的统治。“淮军”是晚清在曾国藩指示下由李鸿章招募淮勇编练的一支汉人军队。淮军使用的武器先进,是中国军队近代化的前身,曾是清朝的主要国防力量。 清末期,清政府的八旗军队军力衰弱,不堪使用。兵权落入了汉族大员手中。在对外对内用武上,他们不得不依靠湘军和淮军。 1874年,日本借“牡丹社事件”武装侵台,清政府派沈保桢负责处理台湾事务.在沈保桢请求下,李鸿章派部将唐定奎率淮军13营武装保台,挫败了日本的侵略意图,并进行台湾早期“抚番”开发.在台期间,淮军共有2000余名官兵伤亡病故.为祭祀追念这些将士,清政府允准在台湾凤山修建了凤山淮军昭忠祠. 在1884年中法战争期间,清政府又派数千名湘军将士渡海去台湾,与台湾同胞同仇敌忾,共御外侮,捍卫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维护宝岛台湾的和平与安宁。众多湘军官兵在台湾历次抵抗外国侵略者的作战中阵亡,或在戍防中身染瘴疠死亡,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如今,在台湾淡水、基隆、桃园、苗栗、高雄等地都有湘军将士忠骨埋葬之所及相关遗迹。 华占魁可能就是随着湘军或者淮军入台的。 黑龙江省是清王朝的龙兴之地,一般不容许汉人染指,但可能在清末期,在俄罗斯入侵国土的情况下,手里兵力不足,也只能派出湘军和淮军去抵抗。 满清实行总兵制,有点类似现在的军分区,满清原来在除东三省外,实行总兵制。全国共有六十余个总兵。清早中期在东三省不实行总兵制,而实行将军制,晚期也采取与其他省一样的管理体制了。华占魁会不会是因为这个原因,派驻黑龙江,待考。 狼山镇,现在的南通市。是扼守中国东南防卫的一个重要的军事要地,历史上,台湾情势发生紧张时候,也常常从这里派部队增援。华占魁能够任狼山镇的军事长官,可以看出朝廷对他的重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