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6966|评论: 2

[民生杂谈] 捐资重建平昌铜坑周氏宗祠的倡议书

[复制链接]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21-3-16 08: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双城一社.jpg
双城村一社

  铜坑周氏宗祠原址座落于四川巴中平昌县驷马镇双城村一社(小地名:双鹅抱蛋)。原宗祠建于民国初年,由四堂兄联合修建了规模宏大、气势壮观的宗祠。湖南老家(今湖南娄底涟源市杨市镇梅林、仁让村等地)还派人送来刻有40字传代班序的花岗石族匾祝贺。后面因为文化大革命的原因,祠堂被毁,石碑被砸。
  树有根,水有源,寻根问祖人之常情。子孙孝则祖祠兴,祖祠兴则亲族荣。抚养子女可朝朝夕夕,孝敬父母可岁岁年年,然建祠安祖百年难遇,它是先祖神灵的召唤,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要修建好周氏祠堂,必须凝全体族人之心,聚全体族人之力,启全体族人之智慧。
祠堂.jpg
祠堂修建进度(2021年1月31日)

  我周氏宗祠经周氏后裔协商,现在原址重建。规划占地四至五亩,经多方考察预算建祠需要资金三百余万元。分期施工预计三年完成。首建祠堂,再建舞台牌坊,后续完善厢房、广场绿化等。目前主体已完工,一楼一底,占地三百平方。目前钱属于垫支,内外装修急需用钱。由于族下资金有限,故此正式向族人发出倡议:恳切希望周氏子弟积极行动起来,能力不分大小,捐款不分多少,出钱出力,齐心协力,我们都将在重修之中刻石留名,对作出重大贡献或巨额捐赠的将立单碑铭记,以告后人,不论捐赠多少,款项用于何处,都将张榜公布。
万世流芳、德昭后代;
光前裕后,人子之责;
积德行善,福荫子孙;
扬名千古,丈夫所为!
希望广大族人共同努力,众志成城,完成重建宗祠之大业!
                                  铜坑周氏建祠理事会
                                   2021316
附:
一、捐资账户如下:
汇入行:平昌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驷马信用社
户名:周述德
账号:88190110135103597
二、捐资者写明姓名、单位名称、联系电话、捐资款额、捐款用途。
三、统一由铜坑周氏建祠理事会开收款收据以备存查对账。

拍摄于2020年12月26日.jpg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135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21-3-16 08:49 | 显示全部楼层
附:铜坑周氏渊源世系

铜坑周氏始祖文旺公,明洪武18年(1385)自江西泰和迁居湘乡涟水金盆湾,今属娄底。生三子:景春、景聪、景源。景源裔数世而他徙,景春开明、华二房,景聪四传至嗣渊,由金盆湾迁秀溪,生兴禄、兴福,兴福由秀溪迁八湾,开八湾房。兴禄五传生召田、召朋,召朋由秀溪迁安化大福坪;召田三传至思印,迁西阳。清嘉庆2年(1797)建祠,道光14年(1834)始修族谱,1925年续修,1995年三修。班序:文景志武嗣,兴宗世应廷,召希思德懋,朝福永自新。作述承前烈,诗书裕后长,传家敦孝友,护国秉忠良。

驷马铜坑支系周氏,始自陕西岐国周平王封汝川,总之茂叔又名儒代有伟人及始祖原籍。在康熙二年(1664年)随朝廷五次大移民,期间周姓四堂兄由楚南入蜀,随移民运动,先后来到四川省平昌县驷马镇(当时属巴州茨芭门)。其中:周德庸落户在铜坑河东岸不足1平方公里的小山沟(今驷马双城村一社),周德拔落户在迴龙嘴(今驷马辉煌村),周德富落户在中横观(今驷马民众村)。周德魁及子孙几经辗转最终举家迁至白庙子沟(今驷马桃园村),四兄弟异乡团聚,共创家业。

经过几代人的发展,人口逐渐增多。德庸的后代逐步向双城村一社、兰草里仁等地发展。德拔的后代向五丰村发展。德魁的后代懋华向土兴镇小河背发展;懋和的四子朝贵向巴中斯连杜家沟(今巴中水宁寺沙嘴村)发展;懋神向雷山金银坎(今驷马金坪村)发展。德富的后代向龙台和驷马在街发展。还有迁移到雷山、五峰村、金坪村、陇山村、兰草里仁、建政村发展。数代发展繁衍以铜坑河为中心、沿驷马河流域,至今总人口达四千余人。

发表于 2021-3-18 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祝贺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