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龙泉山国家森林公园 位于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西麓的西川汇锦都学校校园里,将有这样一个学生群体,他们每日早起,来到见山亭,远眺连绵起伏的龙泉山,诵读着经久不衰的文化经典,校园一片书香、生机盎然。
亲爱的妈妈:
最近,我迷上了诵读。
早起、穿衣、梳洗,在晨曦初显之时,握上《见山诵读》,溜到学校的见山亭里,站定。看立在眼前的龙泉山,黑色的山贴在橘色的光里,轮廓分明,好像一幅日本浮世绘。
正当我反复记诵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时,一位老师碰巧路过。她听见了,便停下来,笑着问我。
孩子,你知道这句话是谁说的吗?
(信心满满地答道)我知道!是老子!我还知道这句话出自《道德经》!这些《见山诵读》上都写了!(对于自己一口气能答出这么多,我不免有些小小的得意。)
你真是一个非常非常聪明的孩子,把书都读进心里去了!(赞许地点点头)
那么,让老师来考考你,这里一共出现了三个“道”字,它们分别是什么意思?
道可道,非常道……(眉头拧了起来,迟疑着摇了摇头。)
第一个“道”和第三个“道”,是名词。第二个“道”是动词,也就是“说”的意思……
可以言说的“道”,不是恒常的“道”?
哇!宝贝你真是超出老师的所期所想,让我惊喜!那么,我聪明的孩子,相应的,我们如何理解“名可名,非常名”呢?
(看着老师的笑容)可以命名的“名”,不是恒常的“名”。
完全正确!孩子你真是太棒了!老子是一个非常有智慧的人,同时,他的一生也很有意思。他像你一样,真实地在这片土地上活过。他相信,这个世界存在着某种恒常不变的真理,就是他这里所说的“常道”。那你呢?你相信吗?
(老师的眼睛又弯又亮)相信。
寻求真理要付出艰苦的努力,许多老子同时代的伟人,都在求真上付出了不懈的努力。但寻求真理也是一件乐事。孔子曾以自己的一生去寻道、问道、行道,并乐在其中。孩子,愿你在西川汇锦都学校,并你往后的生命中,艰苦并快乐着。(她笑着,伸手轻拍我的肩头,阳光给她的臂膀和发丝镀上一层金色。)
道可道,非常道……
我站在那里,咀嚼着这句话,好像有一把钥匙,打开了某个地方,心里忽然敞亮了起来。再次诵读时,这话不单单拥有古文的音韵之美,不再是来自远古的“神秘咒语”,更有了叩问生命的力量和探寻真理的渴望。
我用手指在书页上寻索着,一行行贪婪地看下去:
宇宙篇
老子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道德经》
孔子杏坛讲学图明吴彬绘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子罕》
自然篇
曹操
日月灿烂,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观沧海》
王勃
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 ——《滕王阁序》
哲思篇
庄子
人生天地之间, 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知北游》
张若虚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春江花月夜》
苏轼
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 ——《赤壁赋》
为人篇
刘贯道《梦蝶图》
真者,精诚之至也。 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庄子·渔父》庄子
孔氏后裔、画家孔维克所绘《杏坛讲学》
由,诲汝,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是知也! ——《论语·为政》
《孔子诞生2540周年》纪念邮票
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 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论语·子路》
奋发篇
庄子《逍遥游》
鹏之背, 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 其翼若垂天之云。 ——《逍遥游》
梁启超
美哉, 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 壮哉, 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少年中国说》
妈妈,你说我在西川汇锦都学校的三年里,这些“上了锁”的句子,会不会一个接一个地对我敞开它们的“秘密”,叫我看见语言的力量呢?那时候,轮到女儿来讲给你听,好不好呀?
爱您的孩子
眺望龙泉山,站定见山亭诵读,此乃“见山诵读”,“见山”既表示看得见山,也代表西川汇锦都学校颇具传统风韵和现代气息的见山亭建筑设计,体现出校园“精神自然”与“物我和合”的特点及文化。
其实,“见山诵读”是西川汇锦都学校面向初中学生开展的“五维三层”生长课程体系中“道德与修养”的基础层课程之一,旨在让学生在自然中培养纯厚的德行、深厚的学识及丰厚的素养。
“见山诵读”便是为孩子们能够在龙泉山前的校园里诵读经典、积淀素养而设置的特色校本课程。
设想,在龙泉山下,在西川汇锦都学校的校园里,听见孩子们见山诵读悠扬的读书声;听见孩子们自由奔跑的脚步声;听见孩子们整齐划一的锦绣合唱声,这样的学习氛围是不是很幸福呢?
|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121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static/image/common/notice.gif)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static/image/common/notice.gif)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