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彭潮溢
编者按:彭潮溢这篇好文介绍了气势辉宏的东灌组歌《龙泉战歌》的创作过程及其深远的影响,值得一读。反映了特殊年代创作的严谨、政治的压力、艺术的精湛。广泛组织专家群策群力、精益求精,并组织百人的演出队伍,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平,值得当今借鉴。
1972年,简阳县有关领导决定,要以文艺形式,反映百万人民打通龙泉山,引岷江水灌溉简阳西部良田的豪迈历史。 于是,简阳县文化馆举办了简阳县业余文艺创作培训班,围绕这一重大题材展开创作,由周中夫老师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在集体创作基础上,挑选了张弘、刘文福、李秀昆等执笔的歌词,集思广益,决定以组歌形式构架歌词。由我和陈亮、贺明分头谱曲,为确保质量,特邀请了内江地区文工团专业作曲家李景铄、潘光一加盟指导创作。几番讨论,数易其稿,最终由《指点江山展宏图》、《向龙泉山进军》、《老贫农话龙泉》、《艰苦奋斗创新业》、《一定要打通龙泉山》、《战塌方》、《龙泉山隧洞胜利会师》、《都江银水穿山来》、《继续革命永向前》共九首(含合唱、独唱、对唱、重唱等多种形式)歌曲组成了组歌《龙泉战歌》。 1973年夏,从川剧团、厂矿和知青中,调集了近70人的队伍,排练《龙泉战歌》,我任合唱指挥。在简阳剧场首演,反响强烈,轰动县城,大有万人空巷之势。到内江参加会演,已是一票难求,沱江剧场过道站满了观众,《龙泉战歌》受到甜城人民的欢迎。 虽然一炮打响,会演告捷,作品并未就此止步。在多方听取意见后,周中夫老师组织词曲作者再一次加工修改,形成《喝令岷江过龙泉》、《千军万马上龙泉》、《老贫农话龙泉》、《工地新歌》、《快快打通龙泉山》、《六千米隧道全线打穿》、《都江银水穿山来》共七首歌曲组成的组歌《龙泉战歌》。 1975年夏,调集了100余人的队伍再次排演新版《龙泉战歌》,我仍然任合唱指挥。这一次赴内江会演,乐队和合唱队摆在舞台后表演区,舞台的前表演区则由舞蹈艺术去展示,因此,《龙泉战歌》更有看点,更受欢迎。简阳和内江的观众纷纷赞叹不已。 消息传开,引起了四川人民广播电台的重视,于1976年9月初,在简阳剧场,对组歌《龙泉战歌》进行录音。事后,在龙泉山工程指挥部工棚会议室,录完组歌全部曲目。向全川人民多次播放,深获好评。当时的简阳县广播站,也同期采录,并多次播放。简阳人民深受鼓舞,信心倍增,《龙泉战歌》在人们心中烙下深深印记。 光阴飞逝,时光荏苒,一转眼《龙泉战歌》竟过去了近半个世纪。 2018年,时任简阳市音乐家协会主席华北英认为,再现打通龙泉山精神,以激励简阳人民在新时期继续奋发图强很有必要。于是她多方奔走呼号,找有关领导汇报,希望以VCD形式再现《龙泉战歌》。此意见得到有关领导支持,其中,尤以四川省都江堰龙泉山灌区管理处处长李建中最为上心,他不仅组织职工演唱《龙泉战歌》,还组织会演比赛,并拨款制作VCD,让被历史尘封了的《龙泉战歌》再现于世。简阳百万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打通龙泉山,引水灌良田的精神,值得永远传承发扬。《龙泉战歌》则成为声乐套曲的顶峰之作而定格在简阳音乐史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