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年,国人很多到东瀛抢购马桶盖,一顿洗骂之后,还应该想想,其它不说,单就制作工艺来讲,本土的确有明显差距,质量如何,好不好用,综合性价比才是驱动力,与爱不爱国关系不大。
由此想到瑞士名表,一只卖到几万几十万,甚至更多,它就是金刚钻,也只有恁门大一砣,咋个浪值钱?老店百年不倒,品牌影响力冠全球,经久耐用,这就是身价;豪客把它戴在手腕上,目的多半不是用来看时间,而是为了显示----它确实很精致,戴起它,好像人也抬高了一截,是财富与地位的象征。
英国劳斯莱斯,据说是用全手工制作的,价格高出自主车几十倍上百倍,除了品牌,设计等因素外,制作工艺差距很大,这是主因。
其实,我国也不乏能工巧匠,古代有鲁班,唐宋元明清的金镂玉雕软缎精瓷闻名于世,歪果仁趋之若鹜,只是近现代科技及工业落后了。
改革开放四十年,生产力大发展,解决了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的温饱问题。不过,很多产品还相对低端粗糙。
由于过去欠账太多,从仿制开始,强调数量也是必然。但现在规模已很庞大,应该调整发展方式,努力创新,转而生产高附加值产品,才能满足国人进一步的要求,同时,这也是立足于全球竞争的需要。
然而,需要是海量,必须有很多的人来做,尤其缺乏有知识,动脑又动手的一线实干家。
多年来,在我国,书本上口头上,工人都在前排就座,现实中却常常被忽略,这是事实。
贫富悬殊,贪污腐化,道德下行,社会肌体亚健康。文化教育宣传媒体亲近权力财富,演绎的多是老总奢侈派对,明星耍宝圈钱……小鲜受到鼓舞,一心只想当官,当老板。条件差点儿的,白领勉强接受,最孬也得是个文员,如果要他做一线操作工,整死不干。
劳动光荣,劳动创造世界已成过去,时下,重资本轻劳工,重知识轻劳作,劳动者在待遇、社会地位等方面敬陪末座,这就注定了一线工人情绪低落,缺乏干劲。
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咋个可能?要求大批半路出家的临时工,生产高精尖产品实在勉为其难,这就是当下中国制造面临着的尴尬。
最近,央视播放<<大国工匠>>,是久违多年颂扬一线劳工的节目,说明媒体及其以上终于有些觉悟了,希望不是偶然想起,点缀一下,要把它作为主旋律的重要音节来对待才好。
我们与发达国家制造业的差距是全面的,一是设计,二是材质,还有加工全过程,需要优秀熟练的技工来最后完成,三个环节同样重要,缺一不可。现实是全程接力,最后一棒掉链子,在当前,应该通过培训,提高收入来解决,使其愿干又能干。
更重要的是尊重,要像对待设计师、工程师、管理干部那样善待加工师傅。比如,你仅仅敬重农学家,拜望村长,却鄙视农民,到底还想不想吃饭?
工业单位也曾设立技师晋级制度,等同或稍低于工程师,但执行宣传不力,对蓝领阶层并没有太大的吸引。技工是实际干活出货的,需要量比前端大得多。现代新人类图轻巧,君子动口不动手,要动只愿动指拇儿,敲个键盘可以,出力流汗不行,这当然是文化教育失衡所致。
眼下,毕业生抱怨工作不好找,他指的是坐办公室这类;企业吐槽招工难,他需要实际干活的,供求错位大家都不爽。
窃以为,如不从政策,教育(可不可以设立操作类本科?),分配,舆论导向上加以关注,置顶,改善一线职工的处境。会不会在某一天,突然发现,劳动人事大厅内等待的应聘者,目标几乎全是各类储备干部,而企业急需的技术实干人材,却寥寥无几。
就像一场足球赛,十万观众,领队教练,主裁边裁,比赛监督,足球宝贝,灯光摄像,专栏记者,医务急救,治安保卫人员……扎堆挤闷,而两队球员却很业余,锣齐鼓不齐,还差几位,那咋个整?
将事比同一理,希望从宣传<<大国工匠>>开始,更多地关注劳动和劳动者,让实际干活做事的得到实惠,增添光彩,强基固本,利国利民,这也是笔者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