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4806|评论: 12

[四川手机报] "居民膳食指南科研报告"出炉:每两个成年人就有一个体重超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4-5 09: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现状

●超重肥胖成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6岁以下和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分别达到10.4%和19%。成年居民超重或者肥胖人数已经超过一半

原因

●大多数中国人全谷物、深色蔬菜、水果、奶类、鱼虾类和大豆类摄入不足。此外,生活方式明显改变,身体活动总量下降,能量摄入和消耗控制失衡,这些都是导致超重肥胖的重要原因

●在外就餐、点外卖已经成为年轻人中较为普遍的就餐行为。调查发现,前10位经常购买的菜肴多为油炸食物、动物类菜肴

●对于长期叫外卖和在外就餐为主的人群,存在油盐用量过度、膳食结构不合理的问题。高钠(盐)摄入仍是导致心血管代谢性疾病的重要因素,高糖摄入已成为青少年肥胖、糖尿病高发的主要危险因素

不久前,中国营养学会组织编写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科学研究报告(2021)》(以下简称《研究报告》)发布: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国的营养保障和供给能力显著增强,人民健康水平持续提升,人均期望寿命从35岁提高到77.3岁,居民营养不足与体格发育问题持续改善,主要表现在居民膳食能量和宏量营养素摄入充足,优质蛋白摄入不断增加,居民平均身高持续增长,这些都是食物供应充足、膳食质量提高的主要贡献。

《研究报告》同时提到,人们的饮食结构、生活习惯存在很多不健康因素,因此带来的慢性疾病不断增加。如何吃出健康?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采访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营养科专家。

健康意识增强,但缺乏健康行为

“几十年前因为营养不良而患结核的患者已经越来越少,而现在习以为常的是因为营养过剩而出现的慢性疾病。”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营养科主任胡雯介绍,自从华西医院10年前成立“营养门诊”以来一直门庭若市,市民接受了“不是生了病才去看医生”的理念,而是未雨绸缪。一方面的原因是,人们的健康意识不断增强;另一方面在于,人们的饮食结构、生活习惯尚不合理,大量“富贵病”患者出现。

《研究报告》显示,目前国内慢性病人数已经高达几亿人,仅高血压一项就有2.66亿。心脑血管病患病率以及死亡率处于快速上升的阶段,据推算,我国心脑血管病现患病人数到2.9亿。这些疾病大都与不良的饮食结构、生活习惯息息相关。《研究报告》的前身是2016版《食物与健康——科学证据共识》,其中提到,从1990年以来,心血管等慢性疾病一直呈上升趋势。到2015年,每10万城市居民中就有284人死于心血管疾病。每5例死亡人口中就有2例死于心血管疾病。这也意味着,心血管疾病在很长时间内一直威胁着人类的健康。

根据《研究报告》的提示,大多数中国人全谷物、深色蔬菜、水果、奶类、鱼虾类和大豆类摄入不足。此外,生活方式明显改变,身体活动总量下降,能量摄入和消耗控制失衡,这些都是导致超重肥胖的重要原因。超重肥胖也成为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与膳食相关的慢性病问题日趋严重。

这些摄入超量

中国推荐油脂的摄入量每天不超过30克

并且建议选用更加健康的油如植物油代替动物油

一半以上的男性饮酒者过量饮酒

家庭烹饪用盐摄入量平均每天每人为9.3克

而推荐食盐摄入量不超过每天每人6克

油盐酒量超标,全谷物等摄入不足

《研究报告》显示,家庭烹饪用盐摄入量平均每天每人为9.3克,尽管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但依然与健康标准相差甚远。日本是全世界推荐值最高的国家,男性每天每人不超过8克,女性每天每人不超过7克;而中国、意大利和英国等国家,推荐食盐的摄入量不超过每天每人6克。

中国推荐油脂的摄入量每天不超过30克,并且建议选用更加健康的油,如植物油代替动物油。值得注意的是,人们烹饪用油的摄入量仍然较高,特别是农村居民烹饪油使用量增长幅度较大。

《研究报告》还提到,在外就餐、点外卖已经成为年轻人较为普遍的就餐行为。调查发现前10位经常购买的菜肴多为油炸食物、动物类菜肴,对于长期叫外卖和在外就餐为主的人群,存在油盐用量过度、膳食结构不合理的问题。高钠(盐)摄入仍是导致心血管代谢性疾病的重要因素,高糖摄入已成为青少年肥胖、糖尿病高发的主要危险因素。

此外,饮酒超标也需要引起重视。根据统计,饮酒行为在中国较为普遍,一半以上的男性饮酒者过量饮酒。由于中国的饮酒文化历史久远,饮酒已成为日常生活的一种习俗。2015年监测结果显示,我国成年男性居民饮酒率为64.5%,按照饮酒者日均酒精摄入量≥15克定义为饮酒过量,那我国男性饮酒过量就达到56.8%。

我国居民膳食结构以谷物为主,但谷物以精制米面为主,全谷物及杂粮摄入不足,只有20%左右的成人能达到日均50克以上。我国居民奶类平均摄入量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奶类摄入不足是居民钙摄入不足比例较高的主要原因。大豆类食品是中国传统的健康食品,但是目前消费较低,还有40%左右的成年人不常吃大豆类制品。而这些食物都是膳食均衡的基础。

宅男宅女多,活动水平显著下降

《研究报告》提到,近20年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居民的生活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我国居民总体身体活动量逐年下降。2018年,成年男性身体活动量大幅下降,日均能量消耗减少79.7卡路里。尽管成年女性休闲性和交通性身体活动略有增加,但也远小于职业性和家务性身体活动的运动量,导致日均能量消耗减少64.7卡路里。

在能量摄入不变的情况下,身体活动量降低是造成人群超重肥胖率持续增高的主要危险因素。

因为油盐等摄入过多,而全谷物、杂粮等摄入量不够,因此很容易导致肥胖。目前有充分的证据表明,超重肥胖增加冠心病、2型糖尿病、绝经后妇女乳腺癌、儿童高血压发病风险。

此外,肥胖常伴有多种代谢异常,是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6岁以下和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分别达到10.4%和19%。成年居民超重或者肥胖人数已经超过一半,也就意味着每两个中国成年人中就有一个“胖子”。

《研究报告》说了啥?

奶类

豆类

这些摄入不足

●奶类

平均摄入量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奶类摄入不足是居民钙摄入不足比例较高的主要原因

●豆类

是中国传统的健康食品,但是目前消费较低,还有40%左右的成年人不常吃大豆类制品

这些有待改进

●就餐行为

对于长期叫外卖和在外就餐为主的人群,存在油盐用量过度、膳食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膳食结构

谷物以精制米面为主,全谷物及杂粮摄入不足,只有20%左右的成人能达到日均50克以上

●生活方式

我国居民总体身体活动量逐年下降。2018年,成年男性身体活动量大幅下降,日均能量消耗减少79.7卡路里


保存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
立即加入“四川手机报&麻辣社区” 公共卫生交流群
公共卫生.png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198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21-4-5 10:45
高糖高盐食应加强监管,特别是甜蜜素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21-4-5 10:45
奶类添加剂太多,市场产品参差不齐,不敢给娃娃喝!
豆制品医生不建议吃,娃娃生长激素超标!
主要还是现在食品安全问题太多!!!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21-4-5 10:49
qs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21-4-5 12:41
我们国家的食品简直太歪了。根本不符合各种标准的

2019年优秀网友 2018年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21-4-5 12:44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1-4-5 14: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符合各种标准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21-4-5 16:13
和欧美接轨向美英看齐!柳叶刀能改善美国的胖子问题吗?

发表于 2021-4-5 18:45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加强身体锻炼才好的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21-4-5 18:59
我每天都在干活还是不减肥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21-4-6 08:19
我体重非常标准,少吃多动有效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21-4-6 11:15
健康比财富金钱重要!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