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文是世界文字的始祖,古彝文距今有上万年历史
2020-03-11 | 阅: 转: | 分享
目前发现的古彝文距今有8000年至1万年。有关专家研究表明,古彝文可以与中国甲骨文、苏美尔文、埃及文、玛雅文、哈拉般文相并列,是世界六大古文字之一,而且可以代表着世界文字一个重要起源。
彝文是世界文字的始祖,古彝文距今有上万年历史
彝文是世界文字的始祖,古彝文距今有上万年历史
20世纪70年代末有彝族学者到半坡无意中发现这些陶纹疑似古彝文,但未深入研究。直到80年代,李乔先生认为彝文与中原文化的关系密切,专程将半坡出土的1个陶纹中的32个样本带回云南与古彝文对照研究,发现二者之间相同的比例很高,认为两种古文字具有血缘关系。接着,他邀请红河县老毕摩李八一昆协助辨认,终于崭露奇迹,李八一昆读出了其中23个陶符,而且能够释译字义。人民日报则于1990年11月12日以《半坡刻符是彝文始祖》为题作了深度报道。
彝文是世界文字的始祖,古彝文距今有上万年历史
四川省博物馆及金沙遗址收藏2500)3000年前的古蜀国青铜器,有些有古文字铭文,经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高级工程师兼史学专家钱玉趾考证,其中一个铜戈铭文释义为“诺苏用的铜戈”。四川大小凉山彝族自称“诺苏”,1989年11月23日新华社从成都发出专电,认定这些文字是古彝文。贵州省博物馆于1978-1979年,两次在毕节地区威宁中水梨园发掘战国至西汉墓葬350余座,得到的大量陶器上都有与古蜀国青铜器上的铭文一样的古彝文,被列入中国年度十大考古发现。这些出土文物不仅是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一条从古到今的彝族历史社会各时期顺序链环带,而且充分证明了彝族是亚洲乃至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漫长的民族履历,催生了漫长的民族文化,催生了彝族文字的出现与发展,证明了古彝文可考的史实至少已有数千年之久。 四川省博物馆及金沙遗址收藏2500)3000年前的古蜀国青铜器,有些有古文字铭文,经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高级工程师兼史学专家钱玉趾考证,其中一个铜戈铭文释义为“诺苏用的铜戈”。四川大小凉山彝族自称“诺苏”,1989年11月23日新华社从成都发出专电,认定这些文字是古彝文。贵州省博物馆于1978-1979年,两次在毕节地区威宁中水梨园发掘战国至西汉墓葬350余座,得到的大量陶器上都有与古蜀国青铜器上的铭文一样的古彝文,被列入中国年度十大考古发现。这些出土文物不仅是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一条从古到今的彝族历史社会各时期顺序链环带,而且充分证明了彝族是亚洲乃至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漫长的民族履历,催生了漫长的民族文化,催生了彝族文字的出现与发展,证明了古彝文可考的史实至少已有数千年之久。 四川省博物馆及金沙遗址收藏2500)3000年前的古蜀国青铜器,有些有古文字铭文,经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高级工程师兼史学专家钱玉趾考证,其中一个铜戈铭文释义为“诺苏用的铜戈”。四川大小凉山彝族自称“诺苏”,1989年11月23日新华社从成都发出专电,认定这些文字是古彝文。贵州省博物馆于1978-1979年,两次在毕节地区威宁中水梨园发掘战国至西汉墓葬350余座,得到的大量陶器上都有与古蜀国青铜器上的铭文一样的古彝文,被列入中国年度十大考古发现。这些出土文物不仅是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一条从古到今的彝族历史社会各时期顺序链环带,而且充分证明了彝族是亚洲乃至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漫长的民族履历,催生了漫长的民族文化,催生了彝族文字的出现与发展,证明了古彝文可考的史实至少已有数千年之久。
四川省博物馆及金沙遗址收藏2500)3000年前的古蜀国青铜器,有些有古文字铭文,经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高级工程师兼史学专家钱玉趾考证,其中一个铜戈铭文释义为“诺苏用的铜戈”。四川大小凉山彝族自称“诺苏”,1989年11月23日新华社从成都发出专电,认定这些文字是古彝文。贵州省博物馆于1978-1979年,两次在毕节地区威宁中水梨园发掘战国至西汉墓葬350余座,得到的大量陶器上都有与古蜀国青铜器上的铭文一样的古彝文,被列入中国年度十大考古发现。这些出土文物不仅是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一条从古到今的彝族历史社会各时期顺序链环带,而且充分证明了彝族是亚洲乃至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漫长的民族履历,催生了漫长的民族文化,催生了彝族文字的出现与发展,证明了古彝文可考的史实至少已有数千年之久。
彝文是世界文字的始祖,古彝文距今有上万年历史
(古蜀国青铜器铭文)
考古发掘陆续出土的资料进一步证明,彝文与汉文均是中国古老方块文字,其共同源头还可追溯到距今7500-8500年的贾湖遗址出土刻符及距今7800-8200年的彭头山遗址出土刻符中,其形体均与彝文颇有相同或相似之处,表明彝族传统文字与贾湖刻符之间有着一定的渊源关系,古彝文8500年前便已存在。
彝文是世界文字的始祖,古彝文距今有上万年历史
(贾湖刻符)
彝族先民很早就具有东方人的特别智慧,他们经长期观测,以斗柄上指、下指把一年分为寒、热两季,又辨识二十八宿和天上九星,于是在创造文字的同时创造和发展了自己的天文学,他们掌握了日月星辰运转的规律,由此来确定时间和季节的更替,并研发了彝族独特的历算。其十月太阳历十分特殊,专门用以观察太阳运动而划分季节,以夏历六月为岁首,每月36天,正好是三个地支属相的周期。一年十个月360天,每年余下的5—6天则用来决定平闰年及过年。这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十月太阳历,使用于夏朝,至今仍保留在彝族人的节日习俗中。而其民族历法,一直是以彝文形义为载体来传播和承载的。
湖南省株洲工学院刘志一先生在1988——1997十年间对古彝文的考究比较大胆,他不仅通过考究把古彝文出土的范围扩大至国内90% 以上的省市区和亚、非、欧三大洲的一些国家,而且还考证古彝文距今已有九千年以上的历史,加上其草创时期已有万年以上历史。于是他大胆立论“古彝文是世界文字始祖”(刘志一:《凉山彝学》)。他更认为:全世界所有的民族文字,除三种民族文字(古埃及象形文字,古彝文,汉甲骨文)之外,其余各民族古文字和现代民族文字,都是不同民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参照上述三种原始民族文字,先由少数人创造出来,然后再向全民族强行推广的。刘志一先生认为:古彝文对世界古文字的广泛影响涉及欧洲、亚洲、大洋洲、非洲广大地区,包括7500年前的西亚两河流域的彩陶符号、苏美尔楔形文字、印度印章文字、复活节岛象形文字、北欧如尼文、北非的巴蒙文与瓦伊文、巴甘语文字、古罗语文字等,以及日本北部虾夷人所有权符号等等。总之,古彝文自7500年前外传之后,对世界古文字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现代西方表音文字无一不是源于古彝文。……刘志一还认为西方远古文明是中国远古文明的西渐产物,其中主要是古夷人文化和古越人文化,因此,古彝文应该是世界文字的始祖。
彝文是世界文字的始祖,古彝文距今有上万年历史
目前,在诸多谱牒当中,四川的《伲茨》记载有241代人,以平均30年为一代计已有6400多年历史,云南的《天文起源》记载有248代人,距今已有7500年历史;而贵州的《西南彝志·谱牒志》和《彝族源流》记载的代数最多。在笃慕都姆之前有360代,都姆以后又传70代(1664年安坤为止)。照此说,笃慕前后有430代,加安坤之后11代共为441代至少有13230年历史,若按平均25年为一代,也有11025年,若再加母系社会晚期的时间到现在的代数就更多。如果这个佐证可以成立,则古彝文的起源可推前到10000年以上,其酝酿、形成和发展史就更久远了。
根据考古研究成果的新闻报道,中国29个省市自治区都发现了古彝文刻划符号。截至2008年12月底,中国考古工作者已在湖南、湖北、河南、河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青海、新疆、西藏、北京、上海、重庆、香港、海南、云南、贵州、四川、广东、广西、福建、浙江、江苏、安徽、台湾、江西、内蒙古、宁夏等全国29个省、市、区考古发现或陆续出土了大量刻划在陶、石、骨器、岩画、服饰上的古夷(彝)文字,即“刻划符号”。
历史上,中国少数民族曾创制并使用过古彝文、纳西东巴文、古突厥文、藏文、回鹘文、蒙古文、满文、古壮文、古布依文、傣文、古瑶文、水书等三十几种民族古文字,并有大量的典籍文献传世,古彝文是其中文字与文献数量最多、体量最大、底蕴深厚、内容丰富、体制完善而成熟的古文字。从彝文古籍的数量及分布情况看:彝文文字有着悠久的文字历史,使大量的彝文古籍得以传世。彝文的典籍涉及社会各个层面且内容非常宽厚,记录着本民族大量的古文化信息,其著名典籍有木刻本《太上感应篇》、《玛牧特衣》、《摩史书》,手抄本《勒布特以》、《玛姆特以》、《物始纪略》、《尔比尔吉》、《彝族创世志》、《阿细的先基》、《西南彝志》、《宇宙人文论》等。彝族自古重修谱,谱牒浩繁,毕节地区大方县的彝族谱牒记录了115代家族的繁衍历史。抗日战争期间,著名地质学家丁文江来贵州考察,偶然发现许多彝文经典、碑刻,视为瑰宝,于是请彝族学者罗文笔翻译出来,印成《爨文丛刻》一书。解放后在大方成立的彝文翻译组,将大批彝文典籍整理出版,最著名的就是《西南彝志》,全书共26卷,记述了彝族的社会历史,政治制度和文化艺术,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被誉为“彝族历史巨著”。
彝文是世界文字的始祖,古彝文距今有上万年历史
在世界古文字发展史上,苏美尔与巴比伦的楔形文字,古埃及的圣书文字以及中美洲的玛雅文字,中国殷商时代甲骨文,金文、还有古西夏文、古突厥文、古龟兹文、古于阗文、古契丹文、古女真文等,这些古文字从某种意义上说都属于消亡类型、或整体形制过渡变化了的文字。然而,有万年历史的古彝文至今依旧保留古代固有型制在中国大西南比较广泛的地区活态传承,实属人类文字发展历史上的奇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