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探密三星堆

三星堆遗址祭祀坑群鸟瞰图呈现“北斗九星”的天文遗迹一鸣惊人(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5-27 08:27 | 显示全部楼层

可惜:这样大规模对三星堆遗址的考古研究最新发展趋势,仍未将对三星堆的天文考古纳入其中!!
                    
                    
            
        
发表于 2021-5-27 09: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星堆博物馆的文物考古,需要:引领学科发展,现在这里主要指:需要及时地解读三星堆8个祭祀文物掩埋坑的鸟瞰轮廓,为何像北斗星辰的天文原因——进行天文考古,是三星堆文化必须要面临的时代任务。
发表于 2021-5-27 09:3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书推荐||《河洛古国:原初中国的文明图景》
图书特色
    “2020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双槐树遗址首次揭秘,一线考古队长亲述发掘过程,多学科考古集体亮相,发现黄帝时代最辉煌都邑,揭开北斗九星神秘面纱,探寻5300年前中华文明。
内容简介
    本书以“夏商周断代工程”多位首席科学家、“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多位首席专家学术生涯的回溯为线索,系统记录了“”2020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双槐树遗址的发掘过程,全面展现了双槐树遗址的建筑结构、墓葬及牙雕蚕、北斗九星文化遗迹、祭祀遗迹等重要发现,并引用大量翔实的考古材料,多层次、立体化地展现了“河洛古国”的文化坐标及历史意义,勾勒了5300年前中华文明的最初样貌,书写了黄帝时代的灿烂历史。全书以抽丝剥茧的方式将冗长繁杂的考古史料简化精炼,将较为艰深的考古学知识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表达出来,语言流畅优美,雅俗共赏,可读性强。
发表于 2021-5-27 10: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星堆天文古国”的文化坐标及历史意义,勾勒了约5000年前古蜀文明的最初样貌,书写了三代蜀王时代的灿烂历史。以三星堆祭祀器物掩埋坑鸟瞰图像北斗九星神秘的轮廓,提供了回归古蜀部分文明真相而进行探寻的时空隧道。
发表于 2021-5-27 18:33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星堆祭祀器物掩埋坑鸟瞰图,呈现出北斗星辰(略像北斗七星、更像不完整而特殊的北斗九星)的轮廓。此遗址鸟瞰图与天文的发现,算是考古圈子里石破天惊的事情,在学界,它对于中国文明进程的意义和价值会随着时间显得愈来愈清晰,其意味会更加深长。
发表于 2021-5-28 15:57 | 显示全部楼层



快讯:三星堆新发现——央视网全球直播      2021年5月28日16;50
发表于 2021-6-2 17:28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大李水城教授认可三星堆8个祭祀坑位“似北斗七星”并介绍童恩正科幻作品鸿篇巨着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李水城教授,于2021年3月参加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祭祀区考古专家咨询会”返回北京,在《中国文化》2021年春季号上发表《文史双馨、学贯中西:记考古学家童恩正》的文章中,回忆童先生创作的《在时间的铅幕后面》这部幻想小说。书中他塑造了一位名叫欧阳去非的考古学家,在四川兴汉县七星岗遗址发掘出埋藏有大量珍贵文物的器物坑,这一重大发现迅速轰动世界。继而,作者将故事转到 2 年前的美国纽约,欧阳在大都会博物馆做学术报告,内容涉及七星岗遗址的古老传说,即在商代,蜀王为求雨而将大批蜀国宝藏埋入七座坑内,七星岗也由此得名……他破解出铜片上的神秘图案即宝藏坑的地点。随后前往汉兴七星岗找到了坑的位置,发掘出土大批造型怪异的青铜人面像、青铜神树、金杖、象牙等珍贵文物。不难看出,小说塑造的汉兴七星岗即广汉三星堆,宝藏坑即 1986 年发掘的祭祀坑。
神奇的是,2019~2020 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 1986 年发掘的祭祀坑周围勘探新发现 6 座坑,加上先前的 2 座共有 8 座。这其中有 2 座坑的位置重叠,其分布形状恰似北斗七星的星像。这究竟是巧合、还是天意?最不可思议的还是童先生的神来之笔!
发表于 2021-6-3 17:34 | 显示全部楼层
在2021年春分,三星堆遗址核心区新发掘,无意中拉开“揭示‘三星堆天文古国’有重大天文价值”的帷幕。月余,初步成果让人看到“三星堆祭祀器物掩埋坑8个坑位鸟瞰图,可辨该图略像北斗七星、更像‘不完整’、属第三种类型的‘北斗九星’”之古天文遗迹——三星堆遗址核心区这一带有“星斗崇拜”特殊天意的古天文遗迹,震憾地告诉中国考古界:三星堆考古,需冲破“神秘论”旧框框;鱼凫王朝的“时空胶囊”,在今人的众目睽睽之下,呈现出“三星堆天文古国”特色的天机。如此客观事实的遗迹,再现其“天数在蜀”之确凿证据相印证的天文源头;需尽快保护与利用。
三星堆祭祀坑群鸟瞰图,像北斗九星轮廓,却恰恰缺失“第六颗灾星开阳星”,让该轮廓看似只有8颗星,从而相比北斗九星传统图案有残缺。但这样的“残缺”,却可能包涵更深层次存在特殊“残缺”的目的:以其特定缺失去表达“三星堆祭祀坑群坑位”像北斗九星轮廓的原因,在于要有意深刻表现恰恰缺失“第六颗灾祸之星”;就是为避免鱼凫王朝神殿已连续遭“重大水灾”,从而有避水灾的急切心愿。  
5月底《大众考古》登载《三星堆“祭祀坑”的第一层秘密》,介绍了三星堆目前已发现约200根成型的象牙,金沙也发现了上百根象牙……已发现的三星堆“祭祀坑”里,二号、三号、四号、七号“祭祀坑”暴露出的第一层文物都是象牙。
笔者退休后生活在彝区,通过彝文化,了解到大象是彝人先民心目中和平吉祥的使者,又是治理水患的维护者。即三星堆祭祀坑中的象牙那么多,实际上是先民用来祭祀洪水神【南火(方位以大象表示)克水(洪水是从东海方位由鳄鱼作怪)】;因古蜀古夷是一家的鱼凫社会,可能有以大象克鳄鱼的民间习俗。
发表于 2021-6-4 16:02 | 显示全部楼层

请中国考古界与四川省文物局,挖掘三星堆遗址和博物馆里大量隐匿着三星堆天文古国的天文资源:①该遗址名称有“星”,既体现“天(星)数(三)一体”、又印证“天数在蜀”、更有三大堆黄土形成“三星堆”。②三星堆1号青铜神树有“奇特树龙的后肢、伸出‘像人胳膊与巴掌’”图案,其人手的中心、一分为三变幻成“三颗星”;这,疑是夏商就有的“天文‘星标记’”!③才修复面世的三星堆3号青铜神树,结构为三足底座下装饰有花蕊,底座向上的主树干共3枝;三只人首鸟身像(可拟三代古蜀王),恰就在以相距120度的间隔而位于3号青铜神树的树梢;疑是夏商就有的“天文‘数标记’”!
发表于 2021-6-4 16:11 | 显示全部楼层
2021年春分,三星堆遗址核心区开始新发掘,无意中拉开“揭示‘三星堆天文古国’有重大天文价值”的帷幕。半月,初步成果让人看到“三星堆祭祀器物掩埋坑8个坑位鸟瞰图,可辨该图略像北斗七星、更像‘不完整’、属第三种类型的‘北斗九星’”之古天文遗迹——三星堆遗址核心区这一带有“星斗崇拜”特殊天意的古天文遗迹,震憾地告诉中国考古界:此鸟瞰图“星斗崇拜”特殊天意的三星堆遗址重大遗迹,是三星堆时代留下的三星堆文化场景的客观印迹;三星堆考古需冲破“神秘论”旧框框;今人众目睽睽之下所见鱼凫王朝的“时空胶囊”,呈现出“三星堆天文古国”特色的天机。如此客观事实的遗迹,再现其“天数在蜀”之确凿证据相印证的天文源头;需尽快保护与利用。
发表于 2021-6-4 16:37 | 显示全部楼层
《光明日报》2021年6月2日,发表了该报记者李韵《三星堆,一枚古蜀文明的“时空胶囊”》的文章。报道:三星堆遗址不仅在中国考古界,在世界范围内都非常重要,它丰富了我们对中国古文明的认识,也拓展了人们对世界古文明的看法……在世界考古史上的地位堪比特洛伊、尼尼微古城的发现。
现在人们认识的三星堆遗址,是公认的早期古蜀文明遗存。专家认为,三星堆遗址从原始社会的解体,文明的孕育、诞生、发展,走向辉煌,到开始衰落,都在一个地方不间断地演进;这个时期,足有两千年之长。这种由野蛮走向文明的实物标本之方国的古史现象,在中国仅见,在世界罕见。
发表于 2021-6-4 16:37 | 显示全部楼层
《光明日报》2021年6月2日,发表了该报记者李韵《三星堆,一枚古蜀文明的“时空胶囊”》的文章。报道:三星堆遗址不仅在中国考古界,在世界范围内都非常重要,它丰富了我们对中国古文明的认识,也拓展了人们对世界古文明的看法……在世界考古史上的地位堪比特洛伊、尼尼微古城的发现。
现在人们认识的三星堆遗址,是公认的早期古蜀文明遗存。专家认为,三星堆遗址从原始社会的解体,文明的孕育、诞生、发展,走向辉煌,到开始衰落,都在一个地方不间断地演进;这个时期,足有两千年之长。这种由野蛮走向文明的实物标本之方国的古史现象,在中国仅见,在世界罕见。
发表于 2021-6-5 09:35 | 显示全部楼层
2021年5月28日,著名作家阿来在央视直播《走进三星堆  读懂中华文明》大型活动中,向世界推介三星堆:我们置身于伟大文明的发现现场。而此现场体现的最大文明,即“发现三星堆遗址‘祭祀坑群’轮廓,呈现另类‘北斗九星’天文遗迹的‘星斗崇拜’鸟瞰图”——这是三星堆天文古国的直接证据。
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王巍在解读三星堆相当高度的文明为什么仿佛突然就没了,认为其最大的谜,不是受洪灾危害;原因是三星堆繁盛一段时间之后,它的政治中心转移到成都的金沙了;即三星堆的衰落与金沙的兴起,正好是一个衔接过程。笔者接续解读这一衔接过程,正是证明“三星堆考古发展的过程应当是不断打破自我封闭的过程”。
发表于 2021-6-6 11:23 | 显示全部楼层
3、让中国文化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三星堆博物馆文物策展与文化展示皆任重道远
三星堆博物馆建设,包括原有综合馆和青铜馆的整合与新馆(我们建议命名为“天数在蜀馆”),是体现当代中国考古智慧与考古方案的重地,要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川观新闻SCOL3月20日报道,《34家科研单位共寻古蜀之谜》;中国新闻网5月25日报道,《23家高校、科研机构将共同探索三星堆遗址“古蜀密码”》;央视网5月25日报道,《九大举措 将三星堆文化推向全球》……我们虽十分期待三星堆考古的后续建设,还会高潮迭起、生气勃勃;但现阶段成名之下的三星堆考古,既似乎还未及时将针对三星堆天文古国的考古事项列入重要议程,也还仍然存在若干问题:
①我们发表在《广汉论坛》的《天文古国:“三星堆”遗址名称新考》,对三星堆的“三星”构成有三方面论述,但还未经科技鉴定,即未得到权威认证;现仅是一家之言,还需正视这类论述的价值与意义。②求解三星堆神秘文化的本质,要开辟对三星堆天文古国概念的建立与内涵传播;只有这两方面工作同步进行之后,才能正规开展针对三星堆遗址与文物的天文、历法考古。③三星堆现有博物馆的策展,成绩巨大,但在天文考古方面失误多:例如,青铜神兽文物,原是形象体现“三星堆数字•太阳历”的复合型文物,是可跻身原创世界数字(0~9这十个单一数系统)文化之首和数学(形象“四则运算”)领域的佼佼者;却因为三星堆博物馆的掌门人反对用天文考古方式解读三星堆文物,一再放弃挖掘由该文物所承载多项世界第一的文化桂冠;致使该文物至今,沦落为馆内迎宾馆的“门童”!此黄金般的古蜀文物宝贝,却降格为石头疙瘩;我们对该“大材小用”的文物,曾多次呼吁拯救,却一直被置之不理,实为可惜【见《广汉论坛》中的《“三星堆数字·太阳历”隐匿在通灵神化代表的青铜神兽文物中》】。又如,三星堆金杖图案被错误描述为“人头→箭→鸟→鱼”而矛盾重重,现只略改“人头(代表太阳历)→稻→鸟→鱼”【见《广汉论坛》中《解读古蜀金杖、金冠带“母题图案涵义”与天数一体的拓展》】,就有好的质变……④由《汉书地理志》载“巴蜀广汉本南夷”和《华阳国志》与《水经注》均载“蜀曰邛皆夷种”。这两句古语告诉:先秦古蜀人与古夷人(今彝族先民),是一家人。⑤研究古蜀史,需运用彝族和羌族祖先的文化:是羌族与彝族祖先和蜀人,共创古蜀三种太阳历文化;其太阳历大量文物群系列,保存在三星堆博物馆……

发表于 2022-5-27 12:18 | 显示全部楼层
彝文是世界文字的始祖,古彝文距今有上万年历史
2020-03-11 | 阅:  转:  |  分享

  
目前发现的古彝文距今有8000年至1万年。有关专家研究表明,古彝文可以与中国甲骨文、苏美尔文、埃及文、玛雅文、哈拉般文相并列,是世界六大古文字之一,而且可以代表着世界文字一个重要起源。

彝文是世界文字的始祖,古彝文距今有上万年历史

彝文是世界文字的始祖,古彝文距今有上万年历史

20世纪70年代末有彝族学者到半坡无意中发现这些陶纹疑似古彝文,但未深入研究。直到80年代,李乔先生认为彝文与中原文化的关系密切,专程将半坡出土的1个陶纹中的32个样本带回云南与古彝文对照研究,发现二者之间相同的比例很高,认为两种古文字具有血缘关系。接着,他邀请红河县老毕摩李八一昆协助辨认,终于崭露奇迹,李八一昆读出了其中23个陶符,而且能够释译字义。人民日报则于1990年11月12日以《半坡刻符是彝文始祖》为题作了深度报道。

彝文是世界文字的始祖,古彝文距今有上万年历史

四川省博物馆及金沙遗址收藏2500)3000年前的古蜀国青铜器,有些有古文字铭文,经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高级工程师兼史学专家钱玉趾考证,其中一个铜戈铭文释义为“诺苏用的铜戈”。四川大小凉山彝族自称“诺苏”,1989年11月23日新华社从成都发出专电,认定这些文字是古彝文。贵州省博物馆于1978-1979年,两次在毕节地区威宁中水梨园发掘战国至西汉墓葬350余座,得到的大量陶器上都有与古蜀国青铜器上的铭文一样的古彝文,被列入中国年度十大考古发现。这些出土文物不仅是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一条从古到今的彝族历史社会各时期顺序链环带,而且充分证明了彝族是亚洲乃至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漫长的民族履历,催生了漫长的民族文化,催生了彝族文字的出现与发展,证明了古彝文可考的史实至少已有数千年之久。 四川省博物馆及金沙遗址收藏2500)3000年前的古蜀国青铜器,有些有古文字铭文,经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高级工程师兼史学专家钱玉趾考证,其中一个铜戈铭文释义为“诺苏用的铜戈”。四川大小凉山彝族自称“诺苏”,1989年11月23日新华社从成都发出专电,认定这些文字是古彝文。贵州省博物馆于1978-1979年,两次在毕节地区威宁中水梨园发掘战国至西汉墓葬350余座,得到的大量陶器上都有与古蜀国青铜器上的铭文一样的古彝文,被列入中国年度十大考古发现。这些出土文物不仅是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一条从古到今的彝族历史社会各时期顺序链环带,而且充分证明了彝族是亚洲乃至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漫长的民族履历,催生了漫长的民族文化,催生了彝族文字的出现与发展,证明了古彝文可考的史实至少已有数千年之久。 四川省博物馆及金沙遗址收藏2500)3000年前的古蜀国青铜器,有些有古文字铭文,经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高级工程师兼史学专家钱玉趾考证,其中一个铜戈铭文释义为“诺苏用的铜戈”。四川大小凉山彝族自称“诺苏”,1989年11月23日新华社从成都发出专电,认定这些文字是古彝文。贵州省博物馆于1978-1979年,两次在毕节地区威宁中水梨园发掘战国至西汉墓葬350余座,得到的大量陶器上都有与古蜀国青铜器上的铭文一样的古彝文,被列入中国年度十大考古发现。这些出土文物不仅是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一条从古到今的彝族历史社会各时期顺序链环带,而且充分证明了彝族是亚洲乃至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漫长的民族履历,催生了漫长的民族文化,催生了彝族文字的出现与发展,证明了古彝文可考的史实至少已有数千年之久。

四川省博物馆及金沙遗址收藏2500)3000年前的古蜀国青铜器,有些有古文字铭文,经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高级工程师兼史学专家钱玉趾考证,其中一个铜戈铭文释义为“诺苏用的铜戈”。四川大小凉山彝族自称“诺苏”,1989年11月23日新华社从成都发出专电,认定这些文字是古彝文。贵州省博物馆于1978-1979年,两次在毕节地区威宁中水梨园发掘战国至西汉墓葬350余座,得到的大量陶器上都有与古蜀国青铜器上的铭文一样的古彝文,被列入中国年度十大考古发现。这些出土文物不仅是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一条从古到今的彝族历史社会各时期顺序链环带,而且充分证明了彝族是亚洲乃至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漫长的民族履历,催生了漫长的民族文化,催生了彝族文字的出现与发展,证明了古彝文可考的史实至少已有数千年之久。

彝文是世界文字的始祖,古彝文距今有上万年历史

(古蜀国青铜器铭文)

考古发掘陆续出土的资料进一步证明,彝文与汉文均是中国古老方块文字,其共同源头还可追溯到距今7500-8500年的贾湖遗址出土刻符及距今7800-8200年的彭头山遗址出土刻符中,其形体均与彝文颇有相同或相似之处,表明彝族传统文字与贾湖刻符之间有着一定的渊源关系,古彝文8500年前便已存在。

彝文是世界文字的始祖,古彝文距今有上万年历史

(贾湖刻符)

彝族先民很早就具有东方人的特别智慧,他们经长期观测,以斗柄上指、下指把一年分为寒、热两季,又辨识二十八宿和天上九星,于是在创造文字的同时创造和发展了自己的天文学,他们掌握了日月星辰运转的规律,由此来确定时间和季节的更替,并研发了彝族独特的历算。其十月太阳历十分特殊,专门用以观察太阳运动而划分季节,以夏历六月为岁首,每月36天,正好是三个地支属相的周期。一年十个月360天,每年余下的5—6天则用来决定平闰年及过年。这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十月太阳历,使用于夏朝,至今仍保留在彝族人的节日习俗中。而其民族历法,一直是以彝文形义为载体来传播和承载的。

湖南省株洲工学院刘志一先生在1988——1997十年间对古彝文的考究比较大胆,他不仅通过考究把古彝文出土的范围扩大至国内90% 以上的省市区和亚、非、欧三大洲的一些国家,而且还考证古彝文距今已有九千年以上的历史,加上其草创时期已有万年以上历史。于是他大胆立论“古彝文是世界文字始祖”(刘志一:《凉山彝学》)。他更认为:全世界所有的民族文字,除三种民族文字(古埃及象形文字,古彝文,汉甲骨文)之外,其余各民族古文字和现代民族文字,都是不同民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参照上述三种原始民族文字,先由少数人创造出来,然后再向全民族强行推广的。刘志一先生认为:古彝文对世界古文字的广泛影响涉及欧洲、亚洲、大洋洲、非洲广大地区,包括7500年前的西亚两河流域的彩陶符号、苏美尔楔形文字、印度印章文字、复活节岛象形文字、北欧如尼文、北非的巴蒙文与瓦伊文、巴甘语文字、古罗语文字等,以及日本北部虾夷人所有权符号等等。总之,古彝文自7500年前外传之后,对世界古文字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现代西方表音文字无一不是源于古彝文。……刘志一还认为西方远古文明是中国远古文明的西渐产物,其中主要是古夷人文化和古越人文化,因此,古彝文应该是世界文字的始祖。

彝文是世界文字的始祖,古彝文距今有上万年历史

目前,在诸多谱牒当中,四川的《伲茨》记载有241代人,以平均30年为一代计已有6400多年历史,云南的《天文起源》记载有248代人,距今已有7500年历史;而贵州的《西南彝志·谱牒志》和《彝族源流》记载的代数最多。在笃慕都姆之前有360代,都姆以后又传70代(1664年安坤为止)。照此说,笃慕前后有430代,加安坤之后11代共为441代至少有13230年历史,若按平均25年为一代,也有11025年,若再加母系社会晚期的时间到现在的代数就更多。如果这个佐证可以成立,则古彝文的起源可推前到10000年以上,其酝酿、形成和发展史就更久远了。

根据考古研究成果的新闻报道,中国29个省市自治区都发现了古彝文刻划符号。截至2008年12月底,中国考古工作者已在湖南、湖北、河南、河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青海、新疆、西藏、北京、上海、重庆、香港、海南、云南、贵州、四川、广东、广西、福建、浙江、江苏、安徽、台湾、江西、内蒙古、宁夏等全国29个省、市、区考古发现或陆续出土了大量刻划在陶、石、骨器、岩画、服饰上的古夷(彝)文字,即“刻划符号”。

历史上,中国少数民族曾创制并使用过古彝文、纳西东巴文、古突厥文、藏文、回鹘文、蒙古文、满文、古壮文、古布依文、傣文、古瑶文、水书等三十几种民族古文字,并有大量的典籍文献传世,古彝文是其中文字与文献数量最多、体量最大、底蕴深厚、内容丰富、体制完善而成熟的古文字。从彝文古籍的数量及分布情况看:彝文文字有着悠久的文字历史,使大量的彝文古籍得以传世。彝文的典籍涉及社会各个层面且内容非常宽厚,记录着本民族大量的古文化信息,其著名典籍有木刻本《太上感应篇》、《玛牧特衣》、《摩史书》,手抄本《勒布特以》、《玛姆特以》、《物始纪略》、《尔比尔吉》、《彝族创世志》、《阿细的先基》、《西南彝志》、《宇宙人文论》等。彝族自古重修谱,谱牒浩繁,毕节地区大方县的彝族谱牒记录了115代家族的繁衍历史。抗日战争期间,著名地质学家丁文江来贵州考察,偶然发现许多彝文经典、碑刻,视为瑰宝,于是请彝族学者罗文笔翻译出来,印成《爨文丛刻》一书。解放后在大方成立的彝文翻译组,将大批彝文典籍整理出版,最著名的就是《西南彝志》,全书共26卷,记述了彝族的社会历史,政治制度和文化艺术,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被誉为“彝族历史巨著”。

彝文是世界文字的始祖,古彝文距今有上万年历史

在世界古文字发展史上,苏美尔与巴比伦的楔形文字,古埃及的圣书文字以及中美洲的玛雅文字,中国殷商时代甲骨文,金文、还有古西夏文、古突厥文、古龟兹文、古于阗文、古契丹文、古女真文等,这些古文字从某种意义上说都属于消亡类型、或整体形制过渡变化了的文字。然而,有万年历史的古彝文至今依旧保留古代固有型制在中国大西南比较广泛的地区活态传承,实属人类文字发展历史上的奇迹。

发表于 2022-6-1 09:11 | 显示全部楼层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