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833|评论: 0

[散文随笔] 送给“旭棉厂”工友们 禺草号汉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5-5 10: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旭棉6.jpg
原“宜昌市旭光棉纺织厂”厂大门和行政办公楼。

人生有缘同工厂,知底朋友弱冠强。
花甲回味心头热,感叹白驹太匆忙。
九日阳光联系上,微信平台摆旭光。
欢聚爱述赵孝义①,夕阳虽美守安康。

当“宜昌市旭光棉纺织厂”最后的一幢厂房从大众视野中消失的那一瞬间,火光爆炸声和浓浓的硝烟,匆忙而又唐突地带走了“旭棉人”的工作、事业和希望;直观地说,是卷走了维持生计的饭碗、双手积攒下的基业(生产资料)、梦寐以求的生活(稳定)和生存权的希望……残酷的事实,不加掩饰地告诫“旭棉人”:“风萧萧兮逆水寒,白云去兮不复还。沧海变兮谁知道,下岗奈兮难难难!”
俗话说:“安分守成,不入下流”,说的是,“种田人,去改做生意,多半要遭到失败;读书人,参与官府诉讼事务,品格便日趋低下,做工的人离开工厂,其景可想而知”。人呐,一旦担起不熟知或他人的饭碗,原当家作主人的感觉,自会荡然无存。
微信图片_20210505093313.jpg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宜昌市市长罗清泉②为《湖北省宜昌市旭光棉纺织厂志》题字:“巧织西陵春色,续写创业新篇”。
微信图片_20210505093410.jpg
一九七五年二月“砸锅卖铁建旭光”,破土动工时热火朝天的场面。
翻阅《宜昌市纺织工业志》能清楚地看道:1949年前,国民政府就准备在宜昌筹建纱厂,解决邑地无棉纱事宜。1958年市府动计此事,组织人员外出培训,因受自然灾害而下马,培训人员陆续召回分配至商业系统。1973年9月28日市革委、市计委出台《关于宜昌市明后两年纺织工业发展计划报告》启动全市十五个小纺织企业。10月国家纺织部、湖北省轻工局、市纺织局等领导视察宜昌市帆布厂,其厂长陈光宗汇报,自筹资金建六千锭的小纱厂纺纱自用。1974年2月市计委、市纺织局向湖北省计委、轻工局报文《关于建议在宜昌筹建五万棉纺纱锭的联合报告》,省计委以鄂革计基字(74)第041号文件:“为解决沙市、襄樊、宜昌三市自筹资金建设纺纱厂,同意三市自筹一点五万锭单纺厂”。2月26日市委召开常委扩大会。会上,第一书记马维清同志提议,給新纱厂起名为“宜昌市旭光棉纺厂”,他解释道:“旭光宜于昌盛;有旭日东升,光芒万丈之寓意。”第二天(27日)市政府下文,即:宜昌市革命委员会文件,宜市革字(1974)9号《关于成立宜昌市旭光棉纺织厂通知》。6月19日湖北省宜昌地区基建局以宜地革基字(74)第022号文,《关于宜昌市旭光棉纺厂扩初设计的审批意见》:“审查后,原则同意扩初设计方案……”这就是新建旭棉“老三万”(厂)的由来。后又扩建了新三万(南厂)、布厂和气流纺,这是后话。

4.jpg
湖北省轻工业学校援建旭棉人员合影。
1975年建厂时“旭棉”已筹集资金852万元 (中央100万、市财政494万元、借东湖人民公社款138万元、技术措借贷款120万元)。

微信图片_20210505095640.jpg
市纺织工业局和厂党委领导在新竣工的主厂房前合影。

征用东湖公社共勤大队土地4·9亩、租用共勤大队土地64·61亩、置换宜昌地区柑橘研究所土地1·83亩。这64·61亩土地,因来不及办理征购手续,还向有关部门作了深刻的书面检查:“因受林彪四人帮的影响,违犯国家规定,破坏基建程序法。保证下不违犯,恳请补发征购土地手续……”
关于征用土地,当年有这样一段记载:“1979年8月29日‘关于补办征购土地的协议书”达成。旭棉建厂初期共占用土地104·624亩,后修建伍临路占用了3亩。而后用地,一次性征购,全厂土地总数290·939亩。见上“历年征购土地表”。

6.jpg
原“旭光棉纺厂”主厂房落成暨部分设备试车投产典礼大会实况。
市委书记袁照臣提出“各行各业齐动员,砸锅卖铁建旭光”。在强有力的政治攻势下,年头破土动工,年底试车生产见成效,成为当年三线建设速度之标杆,忘我工作的精神,成为全市职工学习的榜样;先后涌现出不少英雄模范人物,受到历届省、地、市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大力表彰。

8.jpg
“宜昌市旭光棉纺织厂”第二节职工代表大会,全体代表合影。

9.jpg
第三届职工代表大会,厂工会主席彭光相同志向与会代表作工作报告。

全厂职工砥砺前行,艰苦奋斗十几年,辉煌的“宜昌市旭光棉纺织厂”,就这么,说完,就完啦!这么便宜就给卖掉啦?就这么让人随意炸垮啦!匪夷所思的是,旭棉和宜棉,两个大型国有企业,其职工就有好几千人。从注册资本上看:“旭棉” 7867万元、“宜棉”8511万元,夯不啷当(笼统地算)16378万元(1·6378亿元)的静资产,竟被张氏姐弟(湖北人)用二千万元及抵押贷款等方式搞跑了!旭棉人不敢看,宜棉人不愿想,广大职工更是不敢细想深挖或刨根问题去思量。曾记得,宜棉财务部门透露过:“只要厂机器转一天,全月厂里的开销就转回来了。”“旭棉”“宜棉”规模相当,“改革改制”的这场买卖,是赢是亏,国有资产流失多少,在此一目了然不言而喻。

10.jpg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著名演员游本昌和李谷一在南细沙车间为一线职工演出节目。

国有企业(工厂)是“旭棉人”的天、是“旭棉人”的地、是“旭棉人”赖以生存的饭碗、是“旭棉人”生老病残死面向未来(一家人)的生存希望......忘我的“旭棉人”,曾在这熟悉的地方,为宜昌市经济腾飞添砖加瓦,为社会主义建设挥汗如雨,厂部车间内,留下诸多挥之不去的念相!每栋厂房、车间,甚至每块砖、每片瓦、每一寸土地,都有独特的故事,讲起来津津有味,惬意的回味,激起跌宕起伏的遐想。

11.png
厂职工幼儿园,孩童生活的实况。幸福的生活全在脸上。

眼下“旭光人”心中,只有无尽的悲哀、透心的荒凉和无限的惆怅。几十年的奋斗史,创建的“部优”“省优”“市优”(产品)的荣耀。劳动模范、操作能手、优秀党团员的云集,在当年是何等的辉煌;稳定的家庭收入、有保障的生活、孩童的欢笑,老年人悠闲(幸福三要素之一),衣食住行等一切已不复存在,全被这该死爆炸声,给炸泡了汤……

12.png
各车间组织职工春游,领略大自然的好风光。

勇敢坚强的旭棉人,并没因厂垮此趴下,几十年自谋出路独自拼搏,全凭那勤劳的双手,再次撑起各自的蓝天, 照样杨帆启航;还培养出不错的下一代,已铸就成,对国家、对社会的有用之才。

13.jpg
组织退休人员畅游“三游洞”。

老同事、工友现均已退休,人老,喜欢往事回想,可叹原本朝夕相处的同事,为了儿女生活,现已天涯海角各置一方。北细纱张萍萍等师傅脑灵光,在她们的努力之下,从已知的QQ号、电话号码中寻觅,一人一号慢慢地找,硬是在人海逐中搭建起心中的“厂房”-微信群。组建之精神,就像当年砸锅卖铁,筹建“宜昌市旭光棉纺织厂”一样。

14.png
旭棉厂所获金质、银质奖牌及各种荣誉和厂部文件。

老同事微信群的建成,弥补了花甲之人心中不适、空虚和惆怅,重返组织温暖的怀抱,又沐浴到失去的阳光。机器熟悉的轰鸣声,再次在耳边响起,朝夕相处的同仁们,又能在一起欢度时光。重温那段火红的年代、回到青春汗水浇铸的“厂房”。

15.jpg
鸟瞰“宜昌市旭光棉纺织厂”。图上系滚滚东去的长江。左大小两块右一大块,乃锯齿屋顶恒温保湿的厂房;一排排家属宿舍屹立在三大块厂房的正前方,图中的房产,就是宜昌独生子—原“宜昌市旭光棉纺织厂”。

谁说往事如水平淡如烟,我说它是江河湖海,是烟波浩淼的湖面,是涛涛东去的江浪,会在狂风骤雨或特定情境催生下,激起惊涛骇浪,同时发出巨大的声响,声声呼唤着同一个名字——“旭光”。大智若愚的叶毛子(叶志明),给这个“新厂房”起了个颇具内涵的名字—“九日阳光”,形象化的名字极富凝聚力,而且意味深长,永远怀念宜昌市的独生子“旭光”。

16.jpg
厂投资建设的“白沙小学”职工子弟在那里读书并能茁壮成长。

在已联系老同事的关注下,群里的人数日渐增长,现已联系上了诸多同事。大家常在网上相见,久别重逢的喜悦,是那般亲热、愉悦、洒脱、意犹未尽、但又很匆忙。
年老念旧,自热衷老同事团聚,哪怕身在天南地北路途遥远,还是秋冬冗长雪上加霜,只要一经呼唤,立马来到惬意的平台上。俗话说,岁月无情催人老,但,我发现,蹉跎岁月几十年,旭棉人个个还是老摸样,是青春拉住岁月的脚步、还是旭棉人精力旺盛生命力强、是老天眷顾坎坷的旭棉人,还是帮其守固青春驻颜抗霜。我看,秘密就在旭棉人的奉献精神上,如同歌中唱到的:“革命人永远是年轻,他好比大松树冬夏长青……”

17.jpg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工会组织的舞会。

记得老厂长赵泰兴,在厂春节团拜会上,奉献出自己创作的一幅国画,取名“大雪压青松”。画面偏左处,一株高大的青松迎风雪傲雪,面对广阔的原野,独自屹立在漫天飞舞的鹅毛大雪中。这株青松象征旭光人,百折不挠坚忍不拔之精神和力量,

18.jpg
政工支部全体成员在厂办公楼前合影。

佛曰:“世间万物皆相化,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命由心造,福自我求。旭棉人积极进取的心没变,其像怎么会变耶。总之,熟悉的面孔,引起往事一件件一桩桩。逝去的岁月、溜走的青春美好时光,回味最多的,就是那段工作、学习、积累、是无数个,激动人心的白天和晚上。是奉献,还是百忙,一时半会难于说清,总而言之,它应是旭棉人,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精神财富;勇于开拓砥砺进取是旭棉人的骄傲,忘我工作无私奉献,是旭棉人永远挺直的脊梁。

“九日阳光”照耀映衬在工友们的心房,泛起微澜,是激励托起明天太阳的力量。唤醒起多年沉思,重温梦想过的地方,还真的又回到昨天,回到热火朝天的岁月,回到欣欣向荣的“宜昌市旭光棉纺织厂”。

20.jpg
“宜昌市旭光棉纺织厂首届党代会。

22.jpg
2020年花甲古稀之人(工友们)再次相聚,其乐融融;工友们在一起总有那多说不完的话语,亲热的场面感人至深,叫人动情。用《颂旭光》这首小诗作为本文结束语:
《颂旭光》
炸锅卖铁口号响,挥斥方遒进旭光。
披星戴月几十载,花甲古稀湿衣裳。
注:1.《赵孝争死》的故事讲述的是汉朝:时候,有赵孝、赵礼兄弟俩,兄弟很友爱。有一年遇到饥荒,一伙强盗进村劫掠,把弟弟抓住了,并要杀了他煮着吃。兄长赵孝知道后,就跑到了强盗那里,求恳那帮强盗们不要吃他弟弟,并用自己顶替他,力争道:“弟弟身上没什么肉,你们吃我吧”。兄弟两人互相争死,均在保全对方,强盗也被他们兄弟间的情意所感动,就把他们兄弟俩都释放了。这件事最后也被皇帝得知了,便下了诏书,褒奖赵氏兄弟,将此事昭示天下,这是兄友弟恭的优良的典范。
2.罗清泉(1945——2021) 男,汉族,湖北江陵人,19689月参加工作,1975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学历,工程师。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十一届、十二届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共湖北省委原书记、省人大常委会原主任。
                                                                                                               2015923日于老宅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