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灌恩 家乡情
(三)
文/陈永乾
49年前,即1972年5月1日,简阳人民隆重举行龙泉山隧洞全线贯通庆功大会。“打通龙泉山,引水灌良田”的水利工程,堪称简阳历史上空前大事件,在可预见的将来也是难以超越的千秋伟业。
一、工程规模之浩大
地域跨越双流 、简阳 、仁寿三县,纵横百余里。投入劳动力8723.7万个,以全县百万人计,平均每人投劳87天,而每天的报酬除了所在生产队记下的10个工分外,就是0.25元的补助。总工程量达2459.2万立方,可筑一道高1米,宽0.5米,长20000米,比地球的赤道还长。这样浩大的工程简阳历史上没有,未来也不可能也不必要了。
二、发动群众之广泛
全县劳动力轮流到工地参战,无论河东河西,不管是男是女,奔赴东灌工程水利建设前线。部队、厂矿、科研单位、机关、学校都从人力物力财力上支援工程建设。十年间,一批又一批轮换,全县参加过“东灌”建设的人,超过数十万人次。一项工程发动这么多群众参加,简阳历史上没有,随着科技的发达,今后再不需要这么多人了。
三、施工过程之艰险
十三里长的隧洞,三亿立方的水库,两千公里的渡槽灌渠。七过文家河底,四跨郭家沟。隧洞顶河床漏水。泥石流、塌方、瓦斯、缺氧、爆炸、飞砂走石。成百上千来往的车辆,悬崖峭壁上施工 ,冒险排除哑炮。架渡槽,筑桥墩高空作业。举石夯,抡铁锤中的闪失……这一切无不充满艰难险阻!这样的艰险施工条件再也不会有了。
四、经历时间之漫长
打通龙泉山隧洞,夜以继日、日以继夜,险象环生。在实施“东灌”工程的整整10年中,几乎没有哪天不发生一些惊心动魄的事情。紧急抢险、突击施工接连不断,随时会有突然而至的一块石头落到身旁。十年征程的一分一秒都充满对勇气和意志的考验,一个工程经过这么艰苦的持久鏖战,在简阳历史上没有,将来同样的艰苦情形或许不会再有。
五、付出代价之沉重
118人献出宝贵生命,年龄最大的57岁,最小的仅17岁。施工中有2153人因公致残。现在只剩下1062人。他们中有的因残致贫,有的家庭解体,有的失恋,有的终身未成家。近万人因劳累过度留下终生伤痛。工程指挥长陈启霖和工程党委书记陶文忠因公受伤导致脑震荡,断了三根肋骨,三颗牙留下终身的伤痛。县水电局女工程师石树清为完成一项高难度的设计和施工任务,体重从90多斤陡降为70来斤。有的民工因为营养不良而导致眼睛失明,为一项伟大的水利建设工程付出了如此沉重的代价。
六、受益面之广阔
简阳县沱江西岸可灌溉面积达1151.56平方公里,可灌溉全县耕地83.07万亩,同时还为邻县灌溉和环保饮用水提供资源。“东灌”工程,原先拟三个县合作进行,由于种种原因,最后只剩下简阳单独挑起重任。即使如此,龙泉山隧洞仍按最早预计的流量设计,为后来把水输送给邻县分享留下余地。“东灌”工程所灌溉的面积占了简阳县大半地区,这在简阳的历史上,或是未来,都不可能再有。
七、历史意义之深远
“东灌工程”建设的成功,打破了凡干旱必“求神拜雨”的迷信,解除了简阳沱江以西的家乡父老千百年来所受“十年九旱”的痛苦煎熬。1973年,龙泉山隧洞正式通水前夕,四川人民广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成都电视台(四川电视台前身)先后对“打通龙泉山,引水灌良田”进行了专题报道。1975年2月10日,隆重举行了龙泉山水利工程一期竣工暨龙泉山隧洞正式通水庆祝大会,时任四川省长李大章为通水仪式剪彩,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民日报,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等新闻媒体的记者悉数到场。239个单位,750多位来宾,共分5个分会场,参会人数达10万之众。1973年11月20日《人民日报》以《祖国西南的重要商品粮食基地——都江堰灌区全面丰收》为题报道了简阳实现“打通龙泉山,引水灌良田”后获得丰收的消息。国内外许多同行,学者,专家纷纷前来学习考察访问。1977年“东灌”工程党委书记陶文忠出席“全国农田基本建设先进代表大会”受到华国锋、叶剑英、邓小平等中央领导的接见。大幅度增加水稻种植面积,从此改变了简阳农民“红苕半年粮”“泡菜下红苕汤”的饮食结构。改变“冬水田”为两季稻,大幅度提高了单位面积的产量。1989年简阳进入全国100个产粮大县的第34位。简阳的白马庙村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英语缩写"FAO")选中为“粮食安全特别计划”示范村。当年这个项目全世界仅13个,亚洲只有3个,实在难得。
“东灌工程”开辟了水资源综合利用的新局面,借力进行水力发电,水产品养殖,旅游开发等。第七个五年计划期间,简阳的猪、羊、牛肉总产量跃居全国百强大县第5位。这是至今为止,简阳人民获得历史上档次最高的集体荣誉。现在简阳总面积总人口不足当时的一半,因此农产品总产在全国所居的地位要达到当年的前列实在太难。
八、现实意义之重大
随着时代的发展,三岔水库成三岔湖列入世界名湖 。香港“嘉禾影业公司”以三岔湖为背景拍摄《风云之雄霸天下》的古装武打电影。石盘水库更名龙泉湖,有“人间瑶池”之美称。张家岩水库(翠屏湖)成为附近城镇居民环保饮水源头。现在的龙马湖公园、人才公园、天府奥体公园、国际机场航空港以及现代高科技产业无一不是由当年的“东灌工程”为之提供充足的水源保证。东灌工程为成都“东进”战略实现新一轮腾飞创造了条件,为成都东部新区成为国家设立成渝经济圈战略的桥梁垫定了基础,成功打造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更是充分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质朴道理,彰显了厚重的人文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