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12日)天,是汶川大地震13周年祭。笔者在此深情地问候:“当年的你们,现在可安好?” 拼图:百度图片 笔者终生难忘的巨大悲痛,莫过于当年亲赴汶川重灾区现场所目睹留下来的一幅真实画面:映秀镇中学的教学楼整体坍塌陷落,而旁边的镇政府大楼却基本完好。 百度图片 两相对照,笔者当时就心态失衡!之后多次撰文厉声诘问:“为何经受住了八级大地震而矗立不倒的映秀镇镇政府的大楼面前,那栋映秀镇中学的教学大楼却是豆腐渣工程?”悲夫!我没有得到回答。 而今,更令笔者悲愤并不齿的一大怪象,是近来“猪坚强”居然成了社交媒体上的热搜词,反而将国人对汶川大地震中死难同胞的哀悼之情淡化。 在此,笔者要毫不客气地批评一些官媒:“在汶川大地震13周年祭来临前,你们为何要不惜耗费巨大篇幅地大肆热炒在那场大地震中幸存下来的那头猪?在你们心目中,难道国人连猪都不如吗?” 今晨,官媒发表图文并茂的《建川博物馆:“猪坚强”已入弥留、只在须臾,有兽医守着》一文,深情款款地对赞美“猪坚强”,说“它是一个奇迹,生命的奇迹。它是一个符号,坚强的符号。” 截图:来自原文 有关历史资料记载,“猪坚强”原是成都彭州市龙门山镇团山村村民万兴明家养的一头母猪,2008年汶川地震后被埋废墟下靠吃木炭和水顽强维持生命,被埋36天后得救。被埋期间,其体重从原来的300斤减到仅100斤。 2008年6月,成都市大邑县安仁镇建川博物馆馆长樊建川用1.38万元将“猪坚强”从原主人万兴明手中买下来。“我本意只是不想让它挨刀,但是它一口气活到了今天。”樊建川曾在接受采访时感叹,“猪坚强”之所以受到这么多关注,是因为它代表着一种“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的美好意义。 另有微博发文称,在汶川地震13周年之际,14岁的“猪坚强”或即将走到生命的终点。5月10日中午,兽医说“猪坚强”已入弥留,“只在须臾”。饲养员说,“猪坚强”太老了,十四岁的它,腿脚已经很不方便,起身相当吃力,必须依靠人类拉扶才能站立,“它可能即将走完整个生命旅程”。 说到这里,笔者禁不住又要诘问:“那些关爱‘猪坚强’的人们啊,你们将‘猪坚强’已入弥留当成‘如丧考妣’来哀戚,怎不把这份深情用来关注那场大灾难后的伤残同胞,他们如今的生活境况如何?” 官媒既然可以把一头猪吹捧为具有“坚强”精神的明星,那么对这头猪的关爱似乎便已经超过了对那些被豆腐渣工程冤死的学生痛惜。如此至少说明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在这些官媒心目中,国人的生命和尊严,还不如一头猪。 啊!震中废墟犹在,而今杂草丛生,但我们的伤痛却仍然没有忘记。我们应当铭记的是在大灾难中那些勇敢的国人。今天的祭奠,我们只想告慰天堂的亲人;今天的祭奠,我们只想让自己明白,在平静的生活下面,我们始终没有彼此相忘。 在汶川大地震13年祭时,我们缅怀逝去的同胞,更希望汶川的经济发展越来越好,幸存的汶川人日子过得更滋润。我们抹去的只是时间,而抹不去的是伤痛, 愿逝者安息,生者安康。 我们坚信,有一种力量能使江山动容,那便是我们团结一心,守望相助;我们坚信,有一种重生叫做自强不息。所以,我们今天应当向坚强和重生的汶川同胞们致敬,而不是对那头“猪坚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