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成都市出台禁止电动车进电梯的政策,但这一政策不知道是否经过深思熟虑了,还是单纯地应对舆论?今天小区物管说只是奉命行事,其他的配套什么的,例如如何充电啥的,管不着!反正就是奉命行事。我就想问下成都市政府、成都市场监管局、物业管理协会等有关部门:
1、小区配套停车的地方在哪?停车如何收费?
2、小区配套的充电设施在哪?充电费用如何收费?
3、停车&充电管理人员在哪?费用如何?
4、如果有配套的停车、管理的地方,那么如果用户的车丢了,谁来赔?还是用户自己承担?如果用户给了管理费,那是不是管理场所需要原价赔偿?
5、按照之前那件电梯里面电动车自燃事件来推测,电动车在任何地方都有可能自燃引发事故,那如果在配套停车充电的地方出了自燃事故如何定责?如何应对?
6、同样地,按照之前那件电梯里面电动车自燃事件来推测,电动车既然容易造成自燃、或爆炸事故,那为什么当出现事故的时候,却从没听说过追究电动车生产厂商或卖家的责任?怎么就判定他电动车本身就没有质量问题?质检真的过关?
7、再大胆一点推测,从车子动能上来讲电瓶车和电动轿车都是使用电能,电动轿车也出现了不少事故(虽然没有直接案例表明是因为电池等原因造成事故,但理论上讲也会有电动车相同的问题,只是几率问题),那为什么不对电动轿车的买、卖、泊车、充电进行限制?
8、退一步从另一方面来讲,当今汽车行业都在推行电能,而电能相较于燃油车更环保,电动车不推行就算了,那为什么还要限制?
9、既然电动车出了一些自燃、爆炸事故,那么为什么一直不做系统化的管理?甚至有些省份地方还不给上车牌,那为什么还允许买卖呢?难道不应该禁止买卖吗?
10、汽车有车审、为什么电动车就不可以进行审核、定期质检?完全可以择机快速形成完整的法规来进行约束,而不是突然地一纸不计影响的禁令!
11、可否有调查市内有多少市民出行是靠电动车的?限制了电动车进楼、进电梯,那就意味着这部分群体的上下班、接家人等只能买轿车或坐公共交通,那么对交通压力是否有考虑?对环保又造成了多少压力?有交通压力应对措施吗?
以上问题请有关部门予以作答!不要因为你们的“一刀切”完全没有配套的拍脑瓜子决定,而伤了广大成都市民的心,没有配套的政策实为懒政、不作为!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