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经南充市人民政府批准,西充多扶蛴蟆节,正式入选市级非遗目录。目前已有手工剪纸(西充剪纸)、祥龙哭嫁歌2个省级非遗项目。祥龙板凳龙、西充张献忠传说、西充香炉茶传统生产工艺、西充凤和黄酒传统制作工艺、西充丝绸传统制作工艺、西充狮王糕传统制作工艺加上新入选的共9项市级非遗。
日前,经南充市人民政府批准,第六批南充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共34项)通过专家评审,予以公布。西充多扶蛴蟆节、太平白酒传统酿造工艺和西充狮子糕制作工艺入选。截至目前,全县已有9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入列传统民俗类项目的多扶蛴蟆节,距今也已有300多年历史。每逢正月十四的晚上,数以万计的人们纷纷撑着灯光摇曳的“蛴蟆灯”,唱着歌谣,将“蛴蟆灯”送到河边放入水流中,祈福来年的吉祥。
“此次被评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寓意着非遗传承发展之路将迎来更多机遇。”西充非物质文化遗产众多,目前已有手工剪纸(西充剪纸)、祥龙哭嫁歌2个省级非遗项目。祥龙板凳龙、西充张献忠传说、西充香炉茶传统生产工艺、西充凤和黄酒传统制作工艺、西充丝绸(手工缫丝)传统制作工艺、和西充狮王糕传统制作工艺加上新入选的共9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文旅融合背景下,非遗保护工作迎来从过去的抢救向创新、发展的转变机遇期。”当下,西充正在积极探索非遗传承新模式,将非遗与旅游相结合,在旅游景区搭建非遗项目对接平台,开发非遗文创产品,不断适应市场和时代发展需求。此外,我县还将实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文艺精品创作展演、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文旅精品线路推广等工程,全力推进文旅融合发展。
|